培养幼儿美术活动兴趣的探索

时间:2022-10-26 12:53:12

培养幼儿美术活动兴趣的探索

绘画是幼儿的兴趣,是幼儿心理活动的表现。幼儿把绘画作为手段,用以表现自己的经验、知识、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和认识,表露喜、怒、哀、乐的情绪情感,表达自己的欲求和自己与他人及事物的关系,表现自己的意志,表征他们对美的感受。那么,作为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有哪些有效的途径?通过多年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注重题材的选择

在幼儿绘画教学中,主题的选择应具备:贴近幼儿生活,想象的空间,有选择的余地,有一定的包容性,能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适合以美术形式表现,能形成生动完整的画面。

教师可通过调查、观察、谈话等途径了解孩子绘画的兴趣点,灵活选择题材。如:饲养角里可爱的小乌龟、小金鱼、小兔子……种植园里孩子们亲手种植的种子、花草等都是他们兴趣高涨的认识对象,还有孩子们敬仰的警察叔叔、奥特曼等。

二、注重幼儿的自主性与教师的主导性

幼儿的绘画过程是幼儿依照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在绘画过程中起到引导幼儿大胆创作,使幼儿绘画作品表现其应有的内涵,展现童真、童趣的作用。

1.开阔幼儿视野,丰富知识: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是人类美育的摇篮。引导幼儿观察、认识、了解大自然,能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知识,充实幼儿的情感。幼儿观察得越多,见识越广,绘画素材越丰富。

2.对幼儿绘画表现技能积极引导,尊重个体差异: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由于年龄、知识和经验、智力和能力水平等条件的不同。绘画的表现技能也有所不同。教师可以在幼儿充分体验失败或成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结合个体差异,引导幼儿设想自己的绘画内容,重点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相信每个幼儿与生俱来的艺术潜能,创作出一幅幅优秀的作品。

3.善于利用鼓励方法,激发幼儿创作欲望: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幼儿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观察和表现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审美经验。教师要善于用孩子的眼光来评价其作品,采用积极的语言,正面评价,鼓励幼儿再次创作的欲求。

三、注重美术欣赏活动

美术欣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增强其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1.丰富幼儿审美能力。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幼儿接触到不同历史年代、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作品,不仅有助于开阔幼儿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帮助幼儿积累一定的社会知识,而且还使幼儿获得了丰富的审美经验。

2.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简洁的线条、大片色块等不同的表现手法,能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能抓住每幅作品的特点,融入自己的见解。梵高的《星月夜》这幅作品中运用漩涡状的笔触,营造一种特殊的旋律和节奏感。游离的线条打破了形的界限,降低了对造型的要求,孩子在临摹时抓住了这点,将画面表现得清晰且富有表现力。

3.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 力。

现代绘画作品造型简练,色彩纯度高,重视形式的表现。幼儿对这些作品反应热烈,围绕作品的意象和情感所展开的想象能力,是令成人意想不到的。现代绘画作品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不受拘束、自由想象、创造的广阔空间。如在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粉红的音调》时,孩子们从粉红的色彩中感受到伤心、忧虑的情绪,而欣赏到马蒂斯的《音乐》时,孩子们一下从沉闷的情绪中活跃起来,各抒己见。有的说“我喜欢这幅《音乐》,因为看到它,我就想跳舞。”有的说:“看到粉红色的这幅画我就想流泪,我想把它的颜色改一下。”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动手创作。他们不仅在构图上进行了大胆尝试,而且还用上了自己喜欢的色块。这种变形、夸张练习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践证明,兴趣是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内在动力。教师在组织活动时,除了应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上,还要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发挥其聪明才智,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上一篇:幼儿美术活动引导策略 下一篇:创设优美环境提升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