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做好职业指导

时间:2022-10-26 12:48:05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做好职业指导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要做好职业指导,首先要完善理论体系,其次要建立职业指导的操作体系和机制,即优化指导队伍,促进职业指导的开展与实践,搞好课程建设,开展咨询服务和跟踪服务。

关键词:职业指导;课程建设;服务

收稿日期:2006―12―12

作者简介:宋烃(1961―),女,汉族,黑龙江大庆市人,大庆油田技术培训中心政治教研室讲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教学研究。

职业教育是为学生未来走上职业岗位做准备的教育,一方面要使学生具备职业基本素质(包括职业心理、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知识结构)达成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全面正确地了解认识社会职业,了解并懂得国家和职业法规政策和学会择业,从而顺利就业,实现教育的目的。

一、广泛借鉴,完善理论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可以从社会职业指导吸取理论营养。但是,由于我们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原有高度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劳动就业制度和模式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结构变化及就业制度不相适应,新的与人才劳务市场相适应的职业指导理论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需要进行补充、丰富和完善。而且,学校职业指导与社会上的职业指导从目的、内容到方式、方法、途径都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笔者转而从中外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和论述中挖掘有用的成分,通过系统整理和提炼,形成了图示三维立体结构的中等职业学校指导基本理论模型。

这一基本模型分为三个维度:一是职业指导的目标内容,即职业指导的工作的整体目标和具体任务;二是职业指导的方式和途径;三是职业指导的主体,即采用具体的方式去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的实施者。

1.职业指导的目标和内容

职业指导的目标是培养青少年的就业从业本领。由于就业从业本领由职业基本素质、社会职业知识、职业法规政策水平、就业从业能力四部分组成,因此,职业指导的基本内容可相应地概括为四个方面:全面提高职业基本素质,提高对社会职业的认识,增强职业法规政策观念,培养就业从业能力。

职业指导的目标和内容决定了职业学校实施职业指导的价值取向和最终目的,为职业指导的课程设置提供了基本依据,并决定了教育的方式与途径。在职业指导模型中,职业指导的目标和内容体现了职业指导的特殊性和内在规定性的重要因素。需要说明的是,职业指导虽然不能全部担负培养学生职业基本素质的任务,但是对学生职业基本素质的形成却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职业指导的方式和途径

学校教育活动的实施载体是课程体系。职业指导引进了社会活动课程和职业实践方式的指导模式,职业指导的方式和途径就有了四种实施载体。

职业指导的方式与途径既是职业指导目标内容的物质化、外显化、操作化,又是实现目标和内容的主要工具和手段。职业指导的方法与途径,实质是围绕目标与内容对各种指导因素和措施进行重新组合,以充分体现出职业指导的思想和观念、价值和目的、规范和要求,同时又规定、控制、组织、指导着职业指导工作的运行,形成指导过程中各主体行为的规范程序。

3.职业指导的主体

职业指导不只是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而且还需要有家和社会的参与,职业指导活动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四者的相互协调。

总之,在职业指导理论模型三个维度的关系中,指导的内容是联系活动主体和指导方式与途径的中介系统,指导的方式是使指导活动展开和运转的操作系统和过程系统,主体通过对内容和过程的合理选定与组合形成有效的活动机制来实现达到职业指导目标,完成指导任务的目的。

二、分析研究,建立职业指导的操作体系和机制

1.健全和优化指导队伍

成立职业指导办公室,并通过研讨的形式对参与职业指导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指导队伍的素质。注重开发和利用社会,特别是劳动部门职业指导主体的教育资源,邀请有关人员到学校做职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的报告,请宣传部的领导作形势报告。通过以上活动,将社会力量整合进学校职业指导队伍之中,使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学校在新形势下既是职业指导的主体,又是被指导者。向家长传授有关职业和就业方面的知识,然后通过他们对学生进行指导,是职业指导工作的一个极其主要的方面。由于时间短,我们只选了部分家长进行了实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家校结合增强了家长与教师的合力,是取得指导成效的一种有效方式之一。

学生是受指导者,同时又是职业指导活动开展的主体,调动学生参与职业指导的积极性是增强职业指导效果的关键,在学生参与中,我们一方面请已经从业的毕业学生回校讲就业从业的切身体验,对在校学生进行“指导”,另一方面,通过传授社会职业知识,分析就业形势,讲明职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及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关系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关注社会职业,吸取有关知识,学习求职技术,只有让学生成为职业指导的主体,“指导”工作才能真正见成效。

2.加强职业指导的课程建设

加强主导性课程――职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是职业指导工作的主要任务,职业指导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科教学渗透。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就业方向、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道德等多方面教育。二是开设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结合所学专业,开展专项职业指导,通过以上两条渠道的教育,使学生清楚所学专业与未来的就业方向,逐步树立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念,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加大辅助型、浸染型课程的比例。职业道德、经济政治及各学科都要挖掘职业指导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讲究自然渗透和有机结合:重视职业文化建设,学校的墙报、壁报、黑板报、校刊校报、宣传栏都开辟职业指导专栏或专版,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发挥优良环境的熏陶、感染作用。

学生对社会职业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际的试验才能提高,学生择业、就业、从业的本领只有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形成。因此,加强社会活动课程是职业指导的重要方面。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多次社会实践活动,如2004年暑假,我们组织部分学生深入企业、事业和农村对不同职业的人员结构,中等技术人员的需求状况作了具体调查,回校后交流调查情况,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社会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增强了教育效果。

3.开展咨询服务和跟踪指导服务

咨询服务是一种随时、随机的个别指导方式,它主要根据某一人或某几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这一方式弥补了统一内容、统一活动的不足。我们设立了职业指导办公室作为咨询服务机构,有固定的人员和地点。职业指导办公室的主要职能是充当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桥梁。职责一是负责开发用人市场,主动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为学生实习就业准备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大量开展社会调研,为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信息;三是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从岗前培训,到“扶上马送一程”,始终把就业作为学校的一项责任。

跟踪服务是对已就业的毕业生继续进行职业指导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走进学生就业的单位,帮助学生总结从业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指导他们不断提高从业水平和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得到用人单位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的双重指导。经过半年以上实习,用人单位根据学生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表现和就业单位的需要,提出留用方案,征求学生意见,双方同意即可签订就业协议。这个过程的指导非常重要。学生在实习中广泛接触社会,思想变得活跃,行为也往往发生变化。每5月份组织毕业班专业技能展示会,为期一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的专业才艺。展示期间,邀请社会用人单位参加,召开供需见面会,达到推荐实习就业的目的;邀请学生家长观看,达到向家长汇报的目的;邀请部分领导和毕业班师生参观,达到扩大影响的目的,成为职业指导的一项重要举措。

实施职业指导,激发了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帮助学生确立了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了就业能力。毕业生对于劳动力市场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消极等待家长、社会和学校安排出路和工作的,或在劳动力市场无所适从的毕业生明显减少。他们开始有意识地主宰自己的人生道路,选择符合自身特点和专业特长,能够发挥自己作用的社会职业。

近几年我校职业指导已初见成效,克服了以往存在的把职业指导课简单化的倾向,使职业指导内容趋向全面,使职业指导逐步走上了科学规范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唐凯麟,蒋乃平.图书馆目录〔CIP〕.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编写.图书馆目录〔CIP〕.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上一篇:构建高职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下一篇:论新时期函授教学模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