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时间:2022-10-25 08:46:24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造,人类就不会进步。在现实的生活和实践中许多客观事实都证明了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学校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摆在突出位置。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因其丰富的想象空间和人文内涵,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下面,本人就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

一、营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环境

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人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他们只能一味地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唯命是从,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中,要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师生关系就当是和谐民主的,生生关系就应是团结友爱的。老师在课堂上要亲切、温和,课堂下多与学生谈心,让他们觉得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才会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才能更好地走向自我的实现。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多一份宽容、少几许苛刻,让学生见了你有一种亲切感、兴奋感。当然,课堂上不光师生间应民主相处,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应和谐共处。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这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毕竟,好的学习成绩和好的学习环境是分不开的,人际环境好,人的大脑才会处于兴奋状态,而兴奋不仅是兴趣的起点,更是唤起创造的源泉之一。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强烈的自信心以及目标实现的必胜信念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创新思维不竭的源泉。当一个人自信时,便会朝自我预定的目标去奋斗,便会漠视一切困难与挫折。如果一个人缺乏自信,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敢想此,更不敢做彼,那么天赋再高,也不会产生创新的动机与行为。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趋势进行诱发性教育。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引起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分析、综合、推理,进行创造思维。在教学中,学生往往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应主动推行“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理。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才会使其遂渐成长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的现代化人才。

三、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表明,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教师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多开展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语文实践学习活动。同时,教师更要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课外,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修养无不有利于语文的学习。而且如果能够把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创造性地运用到语文上来,对语文学习将是十分有利的。跟广阔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创造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读书与实践相互融合的大语文教育。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查找资料的实践,培养学生通过图书、网络等收集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习惯和能力。教师要引导语文应用实践,让学生寻找语文实践的机会,把自己的所学在生活中得到应用,如给远方的亲人朋友经常写信,给大人的商店写广告语,把新学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等。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可以通过教师布置开放性作业,也可以是学生自主进行。现代社会里,单一的知识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时代对综合知识的需要越来越大,语文教学也要适应时展的需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要能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开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新途径,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在培养创新意识方面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佚名.《如何培养的学生创新精神》.

[2]王向东.《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王顺坤.《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石达次仁.《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河南省沁阳市第二中学

上一篇:终身体育教育之我见 下一篇:如何生动组织政治课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