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方法探讨

时间:2022-10-25 07:40:00

农村小学生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方法探讨

[摘要] 农村小学课程资源严重不足,但是又有丰富的乡土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开发利用起来,融入到教学中,不仅是教师、教育研究者的事,也是学生的事。同时,探讨出五种农村小学生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方法。

[关键词] 农村 小学生 开发利用 乡土 课程资源

众所周之,我国广大的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条件简陋,教育资源匮乏,已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但是,农村又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直接的生产、生活经验等。能否积极、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作为教学资源,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化,关系到课程与教材的建设,也关系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般被认为是教育研究者和教师的事,与学生无关。而事实上,学生不仅是学习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开拓者,下面,探讨几种如何让农村小学生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方法。

一、让农村小学生从常见的事物中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

许多人提到科学课程资源总认为那是个神秘和抽象的概念,其实恰恰相反,它是非常具体和鲜活的。作为乡土课程资源,它们往往就是孩子身边的一些常见自然环境事物,而这些常见的事物往往会给孩子以具体形象的感觉,也容易令孩子对它们产生亲切感。多种多样、具体鲜活的资源,还易于引起孩子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欲望。他们身边的花草树木、动物、农作物,便可以作为帮助小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很好的课程资源,它们的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值得孩子们探究的、有价值的内容。以一只蚂蚁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提出许多问题,如蚂蚁的身体组成?它一般生长在哪里?它吃什么?它能活多久?它的家庭是怎样的?它与我们人类有关系吗?等等。孩子可以通过观察、提问、查找资料、设计探究性实验等方式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孩子对于生命世界多样性的理解、对于生物生命周期以及生物的基本需求的理解都会有新的认识,孩子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也会得到有效提高。

又如,农村小学处在大山之中,旁边有农田、小桥、流水等独特的与城市不一样的校园周边环境,小学生每天上学和放学,都与这些周边环境有亲密的接触,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小溪、小河的水的来源?流向哪里?它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好处?能不到小溪、小河中玩水?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农村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教育小学生要珍爱生命,如何保护自己。

对于我们农村地区的学校来说,能将这些自然界常见事物作为课程资源来加以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课程资源紧缺的矛盾,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

二、让农村小学生在家庭中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

家庭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家长的阅历与职业背景、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家庭科技藏书、家庭中的食品资源、家用电器、生活小用品等。学校要宣传和发动家长以丰富家庭的科普读物,关注科技资讯信息,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小小图书馆,鼓励孩子对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有能力的,甚至可帮助家里提高饲养和种植水平。农村有美丽的大自然,家长尽可能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

现实中,由于家长缺乏现代科学教育方法的指导,家长们对于子女的教育大多还是根据自己的直觉和传统的经验进行的。此外,由于家长的知识水平、能力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导致家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还处于无序与随意的状态,资源的利用情况还很不理想。因此,通过学校加强对家长进行指导很有必要。如让孩子做家务、干农活,不仅能让孩子从劳动中领悟道理,掌握知识,更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艰辛。

三、让农村小学生深入村镇文化环境,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

在农村,孩子们除了学校之外,还可看到房屋墙壁上的广告,可以看到《村规民约》、《村务公开栏》,还可以看到春节过后各农户的对联,这些都是课程资源,都可以增加对知识的理解。从《村规民约》、《村务公开栏》认识了许多书本上没学的东西;从对联中不仅认识了许多字,而且积累了许多成语,“吉祥如意”“万象更新”……可以让学生收集社会热点在我们农村问题上的反映。如“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反映农村“破坏耕地、滥采矿石资源”现象;“构建和谐社会”“保持水土,造福子孙”。这样不仅能让小学生了解家乡发生的事,更能激发小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保护家乡的情感。

四、让农村小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

利用各种节日,让小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并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传统、人情风貌、文化习俗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染,提高文化素养。清明节,教师带领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到革命烈士纪念馆观看烈士生平事迹展,瞻仰烈士遗物。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许多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激发孩子们发愤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端午节前后,让学生参加当地的“赛龙舟”,了解民俗风情节,使学生在热闹的活动气氛中感受农村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让农村小学生从生产活动中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

从“农业生产”“生活经验”“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出发,联系身边人、事、景、物,写读后感,观后感,观察日记与调查笔记,写游记,写乡村的变化,写畅想乡村的未来等。总之,农村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广大教师善于引导孩子们去开发和利用,并积极实现各学科甚至是各学校间的资源整合和共享。如此学文化知识、用文化知识,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肯定会全面提高,农村的教育事业才会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城里的孩子在家里可以看到电视、电脑、报刊等,而农村的孩子也可在家里看到各种各样的农具和农副产品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课程资源。如学生的识字,学生可通过收集种子来认识各种“种子”,如“小麦”“玉米”“高粱”,等等。学生的识字欲望增加了,看到实物“玉米”就问“玉米”该怎么写?看到实物“白菜”就要想“白菜”二字是什么样子?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从某些教材、教师或其他来源所呈现的概念感到难以理解,就是因为这些概念与他们己有的概念在本质上不是同一概念框架。如果这些概念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状况、思维方式、身体发展、情感状况等结合在一起,那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农村的孩子与他周围乡土的一些东西朝夕相处,具有浓厚的乡土感情,如果农村小学教师可以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引导或组织学生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不仅能解决农村小学教学资源不足的燃眉之急,而且能降低费用,减少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08).

[2]范兆雄.课程资源的层面与开发[J].教育评论,2002,(04) .

上一篇:关于农村中学器材配置和使用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下一篇: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