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哈利•波特》的创作特色分析

时间:2022-10-25 05:35:42

电影《哈利•波特》的创作特色分析

[摘 要] 改编自英国女作家J.K.罗琳(J.K.Rowling)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科幻热潮。哈利的成长吸引着无数的儿童和成年人。在哈利的带领下观众们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奇幻的魔界之旅。观众们在魔幻空间得到了心灵的释放。本文首先对这部电影的内容做了大体概括,并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了作者的创作特色。其创作特色主要有想象力极其丰富、悬念设置巧妙和符合儿童心理三个方面。这正是其他创作者值得借鉴的方面。

[关键词] 想象;悬念;心理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改编自英国女作家J.K.罗琳(J.K.Rowling)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该系列小说已被翻译成46种文字,销量超过1亿册,被评为最畅销的4部儿童小说之一,有可能成为继米老鼠、史努比、加菲猫等卡通形象以来最成功的儿童产业。本片描写了11岁的哈利•波特从小被人家当成怪胎,他一直以为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小孩,直到他收到来自魔法学校的入学通知书,带领他进入神奇的魔法世界,他的人生才从此有了重大的转变。《哈利•波特》系列共有七部,其中前六部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为主要舞台,描写的是主人公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六年的学习生活冒险故事。第七部描写的是哈利•波特在野外寻找魂器并消灭伏地魔的故事。哈利•波特这个人物让数不清的观众为之倾倒,这不能不说是电影史和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哈利•波特》全书充满神奇的想象和魔法的境界。罗琳这个富有想象力的魔法妈妈带给了无数人欢笑与泪水,更带给了全世界儿童和成人一个美丽的魔幻梦。

《哈利•波特》的系列电影受到儿童和成年人的共同喜爱,分析其原因有如下三方面。

一、想象力极其丰富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的魅力在于其可以将人带入一个虚拟世界,实现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想象力的作用就是其可以使人享受快乐,享受惊奇,享受自由,享受现实生活中少有的感受。《哈利•波特》作为一部科幻小说,整部小说处处可见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观众沉浸在作者构建的奇异空间里,观众们的心灵也随着主人公哈利•波特在奇幻的世界里经历着奇幻之旅。作者的想象区别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想象在于改变常规事物,出其不意。哈利的生活发生极大改变是从他就读于魔法学校开始。在过去的儿童故事中,仙女本身具有法力,很少有作品介绍她们的法力从何处学习而来。魔法学校作为故事展开的背景充满新意,而且符合儿童的心理接受习惯。大部分儿童从六岁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学校是儿童再熟悉不过的环境。这个奇特的学校必然引起儿童们的注意和好奇。他们想知道平时自己读书的地方而且是大部分孩子都不喜欢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样的不同。对于成年人来说,学校也是大部分人曾经经历过的环境。在常规的环境里设置了违背常规的情节,必然引起读者的关注。除了大环境的非常规构思外,故事中许多小的细节安排也打破了惯性思维。魔法学校里的日常用品也出乎人们的意料。挂在墙上的油画会动,会说话,会指路。上楼的楼梯会改变方向。突然之间我们曾经熟悉的事物发生了改变,心理上感到措手不及。连学校里的分班方式也是那么特别。每个学生都要带一次分学院的帽子,然后由这个会说话的帽子根据学生的性格决定学生到哪个学院学习。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样的分班方式比平时学校按照考试成绩分班要有意思得多。和电影《阿凡达》相比,《哈利•波特》在细节构思方面更具有想象力。在电影《阿凡达》中作者从宏观上构思了一个奇异的潘多拉星球。潘多拉星球向人们展示了无数的奇花异草,形态迥异的怪兽。对于潘多拉星球上的奇特景象,人们有心理准备面对未知的世界。《哈利•波特》里的想象力无法预知。平平常常的事物也会发生不寻常的变化,一切都是新奇的。人们只有睁大双眼,屏住呼气,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奇特的事情。

二、悬念设置巧妙

悬念是欣赏戏剧、电影或者其他文艺作品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作家和导演为体现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在处理情节结构时常用各种手法引起观众或读者的悬念以加强作品的思想、艺术感染力。通俗地说,它是在故事发展中间只亮开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的一种方法。 悬念的构成,主要依靠以下条件:(1)人物命运中潜伏着危机;(2)生与死、成功与失败均有可能出现,存在两种命运、两种结局;(3)发生势均力敌而又必须有结果的冲突;(4)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行动能引起观众在感情上的爱憎;(5)观众对未来事态发展的趋势清楚。合乎逻辑的剧情发展和对人物的强烈爱憎,是构成悬念的两个重要元素。

在《哈利•波特》的系列作品中,作者在情节发展的多处都设置了悬念。构思巧妙的悬念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哈利千方百计地在寻找魔法石。合乎逻辑的剧情发展是描写寻找魔法石的过程。而在魔镜面前,魔法石却突然在哈利的衣袋里出现。当时作者并没有马上解释原因,故事情节继续向前发展。在故事的结尾处,通过邓不利多教授,作者向人们解释了哈利得到魔法石的原因。

在《哈利•波特与囚徒》中,作者使用了时空交错的结构方法设置悬念。时空交错是根据人物的梦境、幻觉、遐想、回忆等心理活动来组织舞台时间和空间,把过去、现在、未来相互穿插、交织起来。时空交错的结构方法,打破了传统戏剧按客观时序反映生活的局限,通过多层次、多变化的时空组织,展现故事情节。这种方法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形成情节结构上的凌乱、模糊。作者严密的思维使悬念的设置恰到好处,引起人们对后文的期盼和揣测。

哈利和妙丽在海格的小屋里商量如何解救鹰头马时,突然妙丽身后的罐子被人投掷石子打破,他们不得不离开海格的小屋。在丛林里,妙丽发现身后有声音,惊叫道:“你猜我看到了什么?” 这些小的疑问的设置给观众制造了悬念,人们好奇想了解发生了什么事。在故事的最后,作者用倒叙的手法解释了原因。哈利和妙丽利用时间转换器回到过去去救天狼星克莱克。前面电影中砸破罐子的人就是妙丽。妙丽惊叫看到的是自己的背影。

三、符合儿童心理

作者Rowling女士用她那颗真诚的童心,用儿童的思维为读者刻画出了一个满足儿童心理的形象。《哈利•波特》中的情节设置充分考虑了儿童内心世界的变化。故事的内容真切地反映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挫折、欢喜、疑惑、烦恼等。作者从儿童的角度去感知世界。故事安排的目的不是去教育孩子,而是给孩子们欣赏让他们在愉快地接受故事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但有一些批评家认为这部作品不适合儿童观看。批评故事的内容过于妖魔化和血腥。笔者认为这部作品中大部分内容对于儿童是有益的。书中的主人公哈利是一个善良勇敢的男孩。在危机情况下敢于和邪恶的势力一决高下。在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在万圣节前夕,学院举行了丰盛的晚宴。哈利和罗恩突然看到一只巨怪向着餐厅冲过来了。他马上想到了还在上厕所的同学赫敏。于是便和罗恩一起智救同学,并最终战胜了巨怪。还有一次在对待伏地魔的时候。哈利的表白更证明了他的勇敢。哈利大声说,“你们难道不明白吗?如果斯内普弄到魔法石,伏地魔就会回来,你们难道没听说吗?当年他想独霸天下时,这里是什么情形吗?如果让他得手,霍格沃茨学校就不存在了,也就无所谓开除不开除了!他会把学校夷为平地,或者把它变成一所传授黑道魔法的学校!你们难道看不出来,现在丢不丢分无关紧要了! 因为我是绝不会投靠黑势力的!”这一段精彩的告白道出了哈利疾恶如仇,誓把邪恶势力置之死地而后快的雄心壮志。同时也反映了哈利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社会动机。

哈利还有极其热爱学习的一面,遇到疑难的问题就和他的小伙伴到图书馆里查找资料。爱读书的妙丽常常用她在书中读到的内容解决难题。在一次次的历险过程中,哈利和他的小伙伴共同完成任务,充分体现了团队之间的互相协作的重要性。这些优良的品质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拥有的。对于鬼怪的情节,在成人的正确引导下,儿童会得到正确的认识。单纯讲道理的作品无法让儿童甚至成年人接受,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寓教于乐就是这样的道理。英国文学家陆德建十分欣赏作品的情感教育价值。他认为小说通篇培养学生这种锲而不舍的探求科学的精神即是造就创造意识的一个突破点。

这部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故事情节在吸引少年儿童的同时也吸引着成年人的观看。哈利•波特实际上是介于儿童与成年人之间的一部电影。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快乐。故事的悬疑部分、心理分析部分超出了一部分儿童的接受能力,但是吸引着成年人的眼球。成年人喜欢这部电影是缘于想象力所带来的快乐。现实生活的压力使人们生活在工作、家庭的乏味的生活圈里。每天见到的是一成不变的事物。高耸入云的大厦,车水马龙的街道,现代的城市生活压抑着人的心灵。回到家中面对的是静静的没有生机挂在墙上的画框。现实生活中的孩童甚至成人,在一成不变的繁忙的生活节奏中,或多或少都曾有想要改变一切的愿望。在繁重的课业或是生活压力当中,能够张开翅膀,飞翔起来。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却什么也改变不了。交通堵塞,讨厌的老板,不合理的政策,你只能接受不能逃避,不能改变。人们多么希望能像电影中的哈利一样,拿着魔法棒挑战一切邪恶势力,畅快淋漓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哈利•波特》让人们体会到了在现实世界无法实现和体会的快乐。在天空中飞舞的巫师们满足了人们本性中对自由的热爱。人们在这个魔幻的奇异的世界里得到了心灵的释放。人们只有走进电影院才会忘掉周遭的世界,如果有人需要心理治疗,那就看《哈利•波特》吧。

四、结 语

《哈利•波特》这部作品的出现不仅仅为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气息,而且这部作品的感染力也波及了电影、服装、游戏的方方面面。作者独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情节构思引领孩子和成年人进入了神奇的魔法世界,在奇异的魔幻空间得到了心灵的释放。这些正是其他创作者值得借鉴的方面。

[参考文献]

[1] 金莉莉.儿童文学审美情感中的成人参与[J].当代文坛,2000(05).

[2] [英]J K 罗琳.哈里•波特与魔法石[M].苏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3] [美]柯尔伯特•戴维.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M].麦秸,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4] 谭孙德.《哈里•波特》真的适合儿童阅读[N].参考消息,2002-03- 18(14).

[作者简介] 盛冬梅(1977― ),女,吉林省吉林市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吉林工商学院外语分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英语语言文学。

上一篇:电影中的导火线及其灵魂 下一篇:试论英文电影片名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