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廉政建设浅析

时间:2022-10-25 10:14:10

我国廉政建设浅析

摘要:陆续揭露出的腐败事件使人们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不断降低。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的制度,遏制现象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我国廉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腐败 制度 法律

一、我国反腐问题的现状

我国一直致力于反腐斗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举报660.6万余件,立案64.3万余件,结案63.9万余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6.8万余人。尤其是十以来,以主席为核心的领导班子更是加大力度打击腐败,严肃查处了、、等一批要案,表明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决心。虽然我国的反腐取得了一定的结果,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下表是透明国际的我国在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中的指数及排名。

表-1

由表-1我们可以看到,2007年至 2012 年的6年里,我国的廉政指数在 3.5 左右,没有达到清廉指数的及格线(指数为5),说明我国的反腐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腐败官员的级别越来越高,由个人行为向有组织的行为发展。腐败官员从基层到中央、从小数额到巨额贪污,并且腐败行为由个人向群体发展,形成区域性的保护伞。

2、腐败的范围扩大、方式多元化。腐败行为由个别领域渗透到各个领域,经济领域、公共民生部门、司法行政机构。贪污手段隐蔽、复杂。比如以合法程序掩盖非法行为的卖官卖官行为。

3、腐败行为败落时间长。腐败行为平均5-9年才会败落,这段时间里,受贿官员随着职位的升高,腐败行为会被更好的隐藏。

二、我国反腐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权力监督缺乏独立性

我国权力监督具有双重性,表面上看是双重监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同级党委或政府在发挥作用, 监督机关主要是执行同级党委或政府的命令,并不独立,没有主动性。

(二)权力监督机制运行简单

有效的权力监督体系包括自上而下的监督、自下而上的监督以及同级监督。由于我国的任命制度为任命制,使得这种自下而上的监督形同虚设。

(三)民主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首先,民主监督多停留在“建言献策”的低级阶段。其次,群众监督的渠道不畅通,缺乏保密和激励机制。第三,主流媒体多为政府的口舌,缺乏言论自由。

(四)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首先,受贿的立案金额过低,并且惩罚不够严格,使得一些官员仍愿意冒险以身试法。其次,我国是“人情关系”大国,缺乏这种预防性立法,使得权力滥用。

(五)个人与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

与西方反腐立法相比,我国的立法确实不完善,但执法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才是打击反腐的关键。

三、我国廉政建设的建议

(一)廉政机构应该专业、独立

我国应建立一个独立、权威的廉政机构。机构、财政、人事、办案都要独立。此外,还需要赋予其独特的职权开展反腐工作,比如,调查取证权、逮捕权、冻结扣押权、保护相关人员权等。由于独立的机构有广泛的特权,还需要一系列的内外监督机制及法律去约束其权利,避免权利的滥用。

(二)建立多层次的监督制约机制

1、权力监督机制的完善。选拔官员采用选举制,而非任命制。官员只对群众负责,接受来自群众的监督。这种方式也使群众有使命感,愿意参与到这种监督中来。

2、民主监督机制的完善

(1)监督机制法制化。使民主监督程序化、法律化。真正赋予人们与监督权力相配套的选举、罢免、申诉、控告和国家赔偿等制度。(2)奖励、惩罚制度。对于提供真实腐败信息的群众予以奖励,对于提供虚假信息、存在不实举报的群众予以惩罚。(3)言论自由。应给予媒体充分的言论自由权,不要过多行政干预。主流媒体应该发挥其舆论的导向作用,引导群众参与到反腐行动中来。(4)建立保密制度。只有保证举报人的安全,并认真对待每次举报,才能使人们敢于举报,愿意举报。

(三)加快制定配套的法律

1、加大惩罚力度。我国应该对腐败的起刑点重新界定,并且加大惩罚的力度,不要让人们存在任何的侥幸心理。

2、利益冲突申报制度。当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存在交集时,极容易产生腐败行为,而利益冲突申报这种预防性制度,可以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3、使反腐制度法制化。我国现在推行的政务公开、财产收入申报等制度没有很好的实行,主要是因为没有相关的立法来保证其实施。因此,必须将这些制度法制化。

(四)依法治国

1、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多进行法律的宣传和教育,使人们能够运用法律知识去解决身边的事情,并用法律去约束自己的行为。

2、政府官员以身作则。要实现依法治国,一方面要加强对政府官员的考核,另一方面要求政府官员,尤其是高官能够以身作则,保持清廉的作风,依法执政。

参考文献:

[1]李彦春.从“乌烟瘴气”到亚洲清廉“第二”[J].反腐瞭望,2006(10):56-60

[2]王凯伟.当前我国权力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湘潭大学学报,2004(04):76-78

[3]刘艳红.香港、新加坡的廉政法治及其启示[J].清华法治论衡:477-516

上一篇: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构建研究 下一篇:我国农业绿色补贴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