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初探

时间:2022-10-25 06:28:59

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初探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地理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问题(或专题、课题)为核心,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一、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地理课程结构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改革地理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不论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教师个人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来说,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都成为一种必然。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地理研究性教学原则

1.平等性原则

平等性原则,一是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再不能把教师当成单向起主导作用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把学生当成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应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包括师生双方在地位上的平等,讨论对话上的平等。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从理论、研究程序、方法上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二是要求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因为在每一个年轻的心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愿望。所以教师必须给每一个学生带来思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

2.方法性原则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其终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虽然研究性学习十分强调学生的能动参与意识,但并不排除学习指导。恰恰相反,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学习指导要求,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教学,就要把研究性学习看成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怎样学”特别地加以重视。所以教师在研究大纲和教材时,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地位,用学生的眼光来看教材,准确估计学生会遇到的问题及难度,在课时计划里着重写如何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所必要的方式和途径,把自己所掌握的有关学习、研究的方法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归纳方法。例如,在学完《气候类型》的内容后,就可以适时地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在得出结论的同时也得出方法——这是列举法,这是比较法,这是归纳法等等。这种活学活用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摆脱老师走向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正是研究性学习最需要的动力。

3.开放性原则

这里所说的开放性,包括多方面的含义:

其一是研究题材的开放性。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每一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都会涉及到很多的知识,仅仅靠课本里的一点点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开拓教材的研究性价值,为学生寻找有价值的并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研究素材;另一方面还要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例如对我县资源分布情况与经济发展的调查等。这样就弥补了原有教材的不足。

其二是研究空间的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是必须搜集大量的资料。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台上教师、台下学生”的课堂形式,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只要有利于相关问题的学习研究,学生就可以走出课堂,走进图书馆;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现实,走向未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例如在对我县资源分布情况与经济发展的调查时,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向有关部门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知道我县有丰富的植物和水能资源,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促进我县经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性意见。这样为学生拓展广阔的学习空间,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促进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是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另外,开放性原则还包括学习目标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等等。

三、研究性学习应处理好的关系

1、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关系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较多使用的是探索性学习,与以往的“接受式学习”有所不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引入并不排斥用最简捷的方式使学生尽快地获得知识,而且,学生在求知和求真的过程中也需要思想和感情的相互激荡,所以“接受式学习”还是具有它独特的魅力的。我们现在之所以引入“研究性学习”并非要全面否定“接受式学习”或贬低其作用,而是因为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没有“研究性学习”应有的位置。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理应回归事物的本真,让“研究性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结伴而行,牵手渗透于我们地理学科的教学活动。

2.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

教师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点拨者、参与者。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组织学生整理研究结果,组织学生完成研究报告。支持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支持学生克服研究困难,理解、保护学生的个性和独特的见解。参与学生制定研究课题、研究活动、分析和整理研究成果;指导学生研究的方法、途径;跟踪、了解学生的研究过程,及时纠正偏差。在研究性学习实施之初,有些学生选题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或者大而空,如有学生建议研究宇宙是怎样产生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等。这些课题对中学生来说意义不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其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基础水平、有一定意义并具备一定客观条件的课题。在学生着手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和帮助。如提供一些书目、网站名称,对一些阶段性成果进行点评等。总之,我的体会是,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好像一个“导演”,主要从全局来宏观上指导、促进。

3.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能否成功,还跟学生有无合作意识密切相关,特别是牵涉到一些综合性知识的课题时。例如“以____地区”这一课题,涉及地理、政治、历史诸多方面的问题,由一个人来研究,显然过于庞大,这时必然组成一个课题组,进行分工合作。一些同学侧重于研究以____地区的地理环境,一些同学则收集以____地区的政治、民族、宗教文化等资料,而另一些同学可能还要搜集以____地区的历史,最后还要全课题组同学精诚合作,研究才能顺利地进行和完成。所以在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充分发挥自己个体的才智,还要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养成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集体意识,形成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心态,这些不仅成为研究性学习能否成功进行的重要因素,也为学生以后走上社会打下了基础。

毫无疑问,研究性学习是一次教育的创新,是一场深刻的学习革命,它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这场革命可以说是方兴未艾,我们将不断地尝试,认真总结实践经验,让学生在生动活泼地发展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上一篇:浅谈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