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阅读略谈

时间:2022-10-25 03:47:05

原生态阅读略谈

【摘要】原生态阅读强调的是阅读环境的原生态。即维持阅读意义的原汁原味;保证阅读主体的自由自主;力求阅读客体的有声有色;提倡阅读方式的多姿多彩。“原生态阅读”实在是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打通语文中、高考阅读“瓶颈”的一条有利措施、有效途径。

【关键词】原生态;阅读;基本原则;途径

正文:

“原生态”即物质的初始形态。学生生命的“原生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索精神及表达欲望的本来面目,它是学生生命创造力的自由释放。给孩子一个无拘无束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以无忧无虑的阅读心情,无欲无求的阅读心态,进入无我无他的阅读境界,此之谓原生态阅读。原生态阅读强调的是阅读环境的原生态。即维持阅读意义的原汁原味;保证阅读主体的自由自主;力求阅读客体的有声有色;提倡阅读方式的多姿多彩。“原生态阅读”实在是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打通语文中、高考阅读“瓶颈”的一条有利措施、有效途径。

(一)独立阅读,维持阅读意义的原汁原味。

“独立阅读”,就是阅读者不经过任何人、任何资料的点拨提示,就能将某一文本读“懂”:知道文本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甚至还有“如果我写……”这样的阅读后的反思或冲动。这样的阅读能力对于常人来说,或许要求高了些,但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中学阶段基本练就这样的阅读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独立、高效地阅读文本,尽量多地获取文本信息并能解析、评价有关文本问题的能力。这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1、激趣。以名家的阅读经验、成功经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古今中外发愤读书而成才的名人数不胜数,古人更是道出了读书的好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经常性地向学生灌输多读书能使人受益终生的观点,使他们明白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

2、延伸。立足课堂文本阅读,引导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教授《荷塘月色》一课时,在落实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这一目标后,让学生课后对比阅读颜元叔的《荷塘风起》、季羡林的《清塘荷韵》,比较同是写荷花的三篇文章在写景上的不同之处;教授《荷花淀》时,带领学生从中国古代所崇尚的“天人合一”“适中和谐”的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文本,激发了学生阅读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文学作品的兴趣。教授像《林黛玉进贾府》这样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注意设置能吸引学生课下阅读全篇的环节。

3、互动。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比如师生共读一部优秀作品,然后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或学生自选优秀作品,利用阅读课的交流时间推荐给大家,或在课前三分钟演讲时交流精美语句等,这种交流,不仅反馈了读书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选择、归纳、概括、组织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独特的见解和体验予以肯定和鼓励,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这个动力,学生才会挤时间读,有滋有昧地读,从中汲取知识,吸取有益于人生的养料。

(二)自主阅读,保证阅读主体的自由自主。

自主性阅读是相对于被动阅读、机械阅读、他主阅读而言的,是指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主动构建为特征的高品质的有效阅读。自主性阅读需要老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把需求转化为明确可行的目标,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和强烈兴趣,密切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的思考方式和学习策略,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进行学习效果评估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帮助学生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

(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首先,创设自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

其次,激发自学动机。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第三、营造民主氛围。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民主氛围的营造,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①主动汇报,交流学习。②互相讨论,及时评价。③大胆发问,鼓励创新。

(2)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要做到七个“让”:即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参与要多样化,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能提出问题,那怕千奇百怪、荒诞离奇,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思维活动,教师就要悉心引导,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成为知识学习和创新的火种。

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其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学是核心,导是关键,评是学生求知的催化剂。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的梳理精当,而且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应变能力上。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还应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俗话说:“眼过千道,不如手做一遍”。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三)个性阅读,力求阅读客体的有声有色。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个体调动全部的心智和情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从而对作品产生见仁见智的个性化理解的教学方法。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尊重阅读主体的自主性,倡导阅读实践的探究性,承认阅读结果的差异性。那么,如何构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阅读呢?

从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来看,个性化阅读教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个性化阅读应体现阅读主体的自主性;(2)个性化阅读应体现阅读实践的探究性;(3)性化阅读应关注阅读过程的调控性。据此,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大体可以分为:

1、引导批注阅读。批注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语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

2、强化“阅读反思”。阅读过程的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强化“阅读反思”,在自我反思、调控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进学习行为。一般地说,实现阅读的反思和调控有三个途径:一是学生自我思考;二是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三是教师的点拨和调节。

3、注重延时评价。因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顿悟”和“灵感”,所以运用延时评价,能让更多的同学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倘若过早地对一个可能有着多种答案的问题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势必会扼杀其他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

(四)多元阅读,提倡阅读方式的多姿多彩。

阅读在发展,阅读的形式也应是多种多样的。天文学家阅读一张不复存在的星星图;动物学家阅读森林中动物的臭迹;夏威夷渔夫将手插入海中以阅读海流;美食家用舌头阅读酸甜苦辣。这一切阅读都和书本的读者共享辨读与翻译符号的技巧。阅读在发展,它是一种潮流,它是一种趋势。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器官与外界的接触,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广义的阅读。

1、多元化的朗读方式促进学生阅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初读感受语言,再读品味语言,三读领悟内涵,四读高效运用,让课堂充满朗朗的阅读情味,让阅读给学生学习语文的生命力和感受力。

朗读多了就会促进理解,教师要重视阅读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读书很重要,不仅积累知识,习得语感,更重要的是阅读还能教会我们驾御文字。通过诵读感知文章,打开学习语言的窗口,增加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朗读要重视理解的直觉性,敏锐地识别语言的内涵和情味好坏。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能体味到知识与技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并激发出学习兴趣。在朗读的亲切体会中,学生就能够讲内容和理法化为自己的东西。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内涵,体会到韵味,感受到美感。语言的味道在朗读中受到第一感染,熏陶,语言的魅力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实现内化,学得真知。

2、粗读浏览、精读研究、快读和慢读共同进步。如果我们在阅读中将精读和慢读结合起来,就能撷取丰硕的果实,实现阅读能力的最优化提升。

略读史针对快速浏览信息而言的,是书目、标题、文章内容、有用信息的筛选,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筛选信息。精读则是针对重要信息而言的,对精词、好句、好段的揣摩,欣赏,实现语言精髓的有效汲取和提升。在略读和精读的交替中,学生可以增加阅读的质量,提升阅读的效率,提高阅读的能力。

3、制作阅读笔记,凝聚知识宝库。阅读讲究眼到、手到、口到、心到,读书做笔记,会使阅读效果提高,做笔记在阅读积累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教师要教育学生制作好阅读笔记,重视下面的制作方法:

(1)卡片式笔记,这样归类整理、管理使用能记录经典的语段,帮助收藏重要的阅读资料。

(2)摘评式笔记,在摘抄的过程中发表对人和事情的看法和观点,讲解理由,这样能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剪贴式笔记,摘抄相对比较费时间,通过剪贴可以实现更好效率的提高,在剪贴过程中分类别整理,例如祖国风情,历史长河,科技博览,动物世界,音乐无限,名人故事等。

4、重视网络阅读,提升阅读宽度。上网事开拓学生视野的好途径,学生在网络阅读,可以更便捷地选择,使用发帖、跟帖、回帖等手段,加强阅读反馈,实现思想交流,升华阅读感悟,提高阅读效率,拓宽阅读视野。学生在网络阅读中,能够形成知识储存,积累写作素材,通过旁征博引,妙语如珠,来使文章流光溢彩,美妙绝伦。

总之,原生态阅读强调的是真实、自然,追求的是和谐和本色。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和学科的特点出发,尊重学生学习个体的差异性,因时、因文、因人、因地来调整阅读教学的内容和策略,务实、求真,那才是本色语文,才是语文阅读的“原生态”。

上一篇:犀牛照镜子 下一篇:浅议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尝试情感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