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质量评价和素养提升的探究与思索

时间:2022-10-24 09:40:31

音乐课质量评价和素养提升的探究与思索

摘要:正值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喜欢音乐却又不喜欢学习教材的内容,为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必须从多角度多方面探究与思考,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且利用音乐的多元化特点,与各学科综合,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审美情趣与艺术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兴趣;自信;多媒体;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85-01

《中小学音乐课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为中心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音乐课程做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展的问题,尤其是音乐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难以跟上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都应该花时间去思索,花心思去探究。

中学生正值人生最特殊的阶段――青春期,他们情感波动较大,审美能力正在形成,这一阶段的孩子情感丰富、情绪多变,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喜欢音乐,却不愿学音乐教材的歌曲与知识,非常热衷于流行歌曲,网络歌曲。在音乐课堂上,很多学生不敢当众表演,被老师点名的时候极不情愿,紧张、害怕,精神压力很大。课堂是传授音乐的最佳的地方,我们战斗在第一线上的老师们必须想方设法改变这一现状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飞翔……

音乐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乐。凭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更有引力,更有激情,更有效果。

1.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

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没有效率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败,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苦苦探询的一个问题。很多学生愿意学音乐并不是单纯对音乐学科本身的兴趣,而是因为音乐是一门不用考试,不用费脑筋,比较轻松的学科。虽然很多人都认为音乐是一门"小学科",但这却是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大事情,因为音乐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还是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所以说我们不能小看初级学校的音乐教育。

在我询问调查中,大多数学生表示对流行音乐感兴趣,对艺术歌曲和器乐曲不太喜欢。为什么流行音乐有这么大的魅力?这主要归结于流行音乐曲调优美,节奏感强,形式自由,歌词内容贴近生活,符合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另外,流行歌手往往是一个时代鲜明特征的集中表现,引领着潮流,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情趣。把握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介绍流行歌手的成长奋斗经历和他们优秀的专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内在积极性。

2.音乐是一门陶冶情操、增强自信和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艺术学科

恰当的鼓励和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们不应该对所有的学生用同样的标准去评判,或单纯以音乐能力的高低评价学生。初中生正处在心理、生理成长的半成熟时期,很多初中生都害怕丢面子。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学生,无论其表演对错、水平高低,音乐教师都应热烈欢迎,积极鼓励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肯定自我,增强自信,为今后的学习找到自信的支撑点。有次我抽唱视唱的时候,看到有个学生想举手又不敢举,我就主动点了他的名。他很紧张,声音小得像蚊子叫,有些同学就故意喝倒彩。我示意大家安静下来,鼓励他:"你的节奏很稳!只是声音小了点,老师听得不是很清楚,你应该可以唱得更好的,再来一次好吗?"他鼓足勇气又唱了一次,这次声音大了一点,我走过去摸摸他的头:"有进步!下节课老师还请你唱,好吗?"他开心地答应了。经过一个学期,音乐课上他成了班里举手最勤快的同学。

教师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保持同一水平线上的心理接触,真正建立起互相尊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开放、宽松、积极的学习气氛,才能使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萌发自信心,激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愉快的情感并乐于学习,敢于表现。

3.多媒体在音乐课中的恰当运用随着音乐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推广,音乐课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全面

正确、得体地使用好多媒体,对音乐课教学效果将起到一个很强的优化作用。

它能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中,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知识、更加到位地鉴赏音乐作品。如:初二年级的欣赏曲目――管弦乐组曲《青少年管弦乐对指南》。全曲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乐队的次序呈示主题。第二部分是主题的十三段变奏,每段变奏前各配一段解说词,逐一介绍演奏各段变奏的乐器。最后一部分是一首绚丽多彩的赋格曲。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仅仅靠听,他们还不能很清晰地分出乐器的种类,而且对于这样长的音乐,他们会反感。如果利用多媒体播放演奏画面,这样他们对曲子的内容的认识就会在边听边看中加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但认识了乐器种类,而且清楚了不同乐器的音色,理解了音乐形象,再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进一步表现音乐的内容,就会轻而易举了。

4.许多学者认为,音乐原本就是多元的,各民族都拥有悠久的音乐文化

因此,音乐教育更应该落实其多元文化特性。新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实施,根据初中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及音乐课程的性质,初中音乐新课程在不同方面都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点,反映了音乐学科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丰富的创造性和显著的综合性一、音乐教学内容的多元化音乐是一种整体性和包容性的文化.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提倡学科综合。以音乐本质为主体,将音乐与语文、美术、历史、地理等学科融合在一起的初中音乐教学.不仅突出了音乐文化这条主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而且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音乐与文学综合音乐与文学是姊妹艺术,特别是音乐与诗歌相结合是人类最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在初巾的音乐教材 ,现将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作品,例如歌曲《阳关三叠》就是其的经典之作.在演唱过程巾,伴随着古典韵律的诗句,优美古朴的音乐曲调慢慢呈现,将学生带人一个充满情思的、富有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领略到了音乐与文学带来的无穷魅力.音乐与美术综合音乐与美术是实施美育的两个主要途径,郡是通过教学和相关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礼会生活和艺术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音乐与历史综合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各异.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把历史知识及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融入在音乐教学内容中,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如学习《义勇军进行曲》一曲时,我就贯穿了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在感知巾领悟作品内容,感受到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在学唱来! 来这三个加强递进时,学生会油然而生民族的责任感、紧迫感。

通过歌曲的学唱,学生感受到战争年代亿万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争的紧迫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励大家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学生在音乐课的学习中.既能掌握音乐知识,又能复习历史知识.还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它是人类情感的凝聚,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灵魂,有着其他任何一门艺术所无法比拟的特殊魅力。它可以使学生体验美、理解美、认识美、创造美。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我们的音乐课堂把这项教育任务完成。

上一篇:美术课贵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下一篇:创业型大学的兴起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