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研究

时间:2022-08-03 01:44:46

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研究

作者简介:杨鹏(1982-),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摘要: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包括资产的清查、评估、收益、处置、分配、监督等多面或环节的管理,建立合理、有效的制度体系是民办高校实现资产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制度保障,才能实现保证资产合理配置、安全完整、保值增值的管理目的,是资产管理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已成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保障教学与科研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衡量办学规模和体现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基于民办高校资产管理现状,如何正确的分析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建立健全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确保民办高校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任务。

一、民办高校资产管理现状

伴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已成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固定资产量逐渐增多,资产规模逐渐扩大。民办高校在自身扩建过程中,办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而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并没有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发展,缺乏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伴随购置固定资产增多,学校资产构成日趋复杂,管理难度也日趋增大,但由于对固定资产制度建设的不完善,造成资产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率不高,资产价值失真等问题。

1.缺乏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管理。民办高校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对于资金使用缺乏预算管理机制,民办高校各个部门、专业在购置设备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论证和计划,只要需要就购置,学校从宏观角度缺乏可控性和有效监管,只能被动的批准各类设备购置,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出现资产的重复购置、大量闲置资产的出现,需要资产的部门没有资产可用,大量闲置资产无形损耗和使用效率不高给学校有限资金造成极大浪费。

2.民办高校由于在薪金待遇和工作强度等方面原因,人员流动性较大,各个岗位调动比较频繁,这就造成各资产使用部门的领导和负责资产管理的人员频繁流动,新人刚刚了解和熟悉部门资产状况就被调离工作岗位,资产工作没有延续性,造成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脱节,资产丢失、帐卡物不符频繁出现。

3.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专业建设发展需要或生源不足等问题,系部、专业经常出现合并重组或撤销,由此带来原属部门资产的不断变更,因资产转移造成资产管理的无序,甚至出现资产的丢失和损坏。

4.民办高校工作人员大多一人多岗,工作内容较多,而薪金待遇不高、保障体系不完善,人员流动性较大,造成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只注重实物管理,忽视资产价值管理。

5.民办高校缺少固定资产盘点清查机制,对帐卡物管理缺少监督监管机制,固定资产报废程序不完善。

二、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目的及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民办高校资产管理、监督制度体系,是保证资产安全完整,维护学校各项权益,促进学校固定资产集中管理,实现资源有效共享,合理调配资产资源使用的有效途径。

1.设立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学校职能设立资产管理处(科)级单位,由主管(分管)副校长主管,对资产实施统一管理,界定各级管理的内容、职能、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管理效益评估。

2.设立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根据学校各职能、产业部门职能划分,教务处、总务处、图书馆、校办产业等部门实施归口管理,明确归口管理部门资产管理工作分工及相关职责。

3.设立资产管理兼(专)职人员岗位。学校各部门是资产管理的基层单位,应设立兼(专)职资产管理人员岗位,对所管辖及使用的资产进行管理,归学校资产管理处(科)统一领导及管理。同时,学校财务处对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实行财务监督,依据国家相关财务、会计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建立科学、有效、严谨的资产和财务监督制度。

三、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1.预算管理制度。学校各部门在年初根据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学任务等实际需求及学校自身财务状况,编制各部门年度资产增减预算,经研讨论证、主管(分管)校长审批后,统一纳入学校整体财务预算。财务处根据整体预算项目内容,合理安排经费支出、使用计划。预算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重复购置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2.招标采购制度。学校统一拟定预算经费计划,编制采购计划,根据各部门年度预算组织实施采购。各部门可自行采购的,必须从招标采购制度层面规范采购行为,增加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和腐败行为。

3.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购置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将购置发票、出入库单、调转单、各类设备条形码等管理单据、资产卡片信息按类别录入管理系统。各项资产必须粘贴资产条形码卡片,卡片内容包括资产名称、类别、编号、价值、规格、型号、用途、购进时间、使用年限、使用单位和存放地点等。

建立三级帐卡物核算管理制度,财务处、资产管理处(科)建立总帐套,各归口、使用部门建立本部门帐套,根据各自职能进行帐卡物管理,在定期清查时进行盘点、汇总。

财务处、资产管理处(科)制定全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各项资产管理流程、操作流程,从制度层面确保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4.有偿使用制度。学校各系、产业部门进行办学成本、经营成本核算,考核评价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按平米收取房屋使用费用;设备仪器进行累计计提折旧,计入各系办学成本。产业部门按公司法人制度进行公司化管理,收取房屋使用费用、设备仪器折旧费用,计入产业部门经营成本。

5.维护保养制度。资产使用部门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保养,制定实验、实训设备操作流程、维护保养制度,确保仪器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6.报废处置制度。对于达到使用年限的各类资产,定期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资产报废鉴定工作,按类别进行汇总后,上报学校主管(分管)校长进行处置、销账。以招标方式进行报废资产的集中处置,增加处置的透明度。

7.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固定资产清查是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求,也是学校的保障资产安全完整的有效途径。实施年度清查,各使用部门共同参与。资产管理处(科)拟定清查方案,明确清查的范围、方法、组织程序。资产清查是对全校资产全面盘点核实,包括资产帐卡物是否相符、仪器设备完好率等内容。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形成意见或建议上报学校相关领导,提出整改建议,由相关部门进行落实整改。在全面清查基础上,每年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资产抽查,加大资产管理监督力度。

8.其他相应制度。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为达到资产管理工作有效实施的目的,还应建立资产管理人员奖惩赔偿制度;仪器设备、不动产等资产档案制度;资产交接制度;资产保值增值制度。

总之,建立完善、可行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是民办高校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明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1).

[2]牛勇.关于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7,(1):123-124.

[3]徐国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一体化平台设计与实现[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36(z1).

[4]霍轶.如何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科学管理[J].管理视野,2011,(3).

上一篇:他山之石:国企改革的海外经验 下一篇:美术课贵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