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问题

时间:2022-10-24 09:30:50

论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问题

摘要:历史教学和学习一样,需要不断改进。即使教育一直在不断改进,可是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课改 分析能力 理念

教育一向都是民生的重中之重,多少年来,莘莘学子步入课堂,一面要学习新鲜的课本知识,一面又要接受应试教育的考核,怎么才能更好的应对一纸试卷,变成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而这同样是对我们教师一个巨大的考验。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而且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我们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教师角色必须转变,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发展与要求。

即使教育一直在不断改进,可是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近些年,不少省份的中学开展出了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让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深思,究竟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是最适合学生的。其中,“课改”的代名词——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山东充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辽宁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汉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这九个教学改革模式似乎已经引领了一场教育改革之风。那是不是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就没有问题了呢?当然不是!教育中的问题还是比比皆是。

究竟什么是历史课呢?有人形象得将历史描述为“过去的事+爱国教育+治国安邦”。而又将历史学习则是“过去的事+理性思考+长远发展”。也就是说上历史课不仅要的是我们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体会个中情感。这样一个深层次的要求自然也就成为了历史教学的一大难题。到底怎么设计教学才能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感同身受。当然,如果你是一个激情澎湃的老师,可以把学生讲的热血沸腾、激情澎湃,那自然是好的。可是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有这样的天赋,那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套方式来引导学生,引发他们的共鸣。

历史,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枯燥乏味难以记忆的。那让课堂“活”起来也就成为了又一个大难题。教师要经过精心的设计才能将学生带入历史的镜头。一个很有用的方式则是要创设情境,要学生自己走进那段历史中去,让他们自己成为历史事件的主人公。比如说“抗日战争”一课,先给学生放首《1937》,先点燃他们心中的那团热火,再巧设一些情景和图片,我想这课需要的感情自然就流露出来了。既然要设计课堂,那方式、语言、图片、音乐这时候都应该是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而不是随便选择的,如果随便选择就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了。

高中教学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中,突出地提倡“时代性”,是不应该被忽视的。教学中的“时代性”,不应当时标签式的,而应当精心设计,做到有利于历史教育,因此,如何联系社会现实理解历史概念也是个难题。

不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学习历史,首先应该培养学生正确释读历史图片的习惯,例如《西周分封示意图》,《秦疆域图》,《元朝行省图》。其次,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利用比较法的习惯,例如《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中可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异同点进行比较。

我们都知道,历史很大一部分都被材料所覆盖,如果单靠书本上那点内容,学生其实是不能真正理解历史的。因此,要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去分析历史材料,建构知识体系。高考历史占大多数分的恰恰就是材料分析题。因此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也成了重中之重。我认为积少成多是最好的方法。

现在全国各个中学都在实施探究式教学。可是究竟如何使探究变得有意义而非走形式,也是个大难题。当然,如果仅仅靠探究式学习,学生可能并不能真的完全能学会知识,那就要格外注意处理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两者之间的关系。现代社会所说的创新教育正是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紧密结合的教育。但是所谓的接受式教育并非就是机械学习和被动学习,发现学习也并非都是有意义的学习。

中国历史最讲究的就是一个观念。“孝道”“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像“存天理,灭人欲”这样的历史观点不应该左右现代学生的思维。因此,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同样不能被忽视。对已中华文化优秀的部分,我们毫无疑问的应该弘扬。

我们都知道,历史其实本身就是一部冗长的巨著。其内容的复杂性、凌乱性不言而喻。相信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有“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苦恼。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指导学生从一个较为合理的思路出发学习历史,这样才能有规律地记住内容。那既然说到由老师带领,不得不面临着另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有些中学的教师自身历史知识也不够扎实,更别提指导学生了。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更是应该把好关,为我们未来的栋梁选择正确的图纸,选择正确的位置。

其实认真观察可以发现,高考历史试卷除了至关重要的材料分析题,那就是选择题。而仅仅少数的选择题竟让很大一部分学生丢了分,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来讨论一下了了。做过历史试卷的我们都知道,历史卷子上的选择题除了基础史实题,其他的确实有难度,那难度究竟在哪呢?首先,它不是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是要在建立了一定的历史基础之上才能进一步进行判断剖析的。只有经常去培养学生的判断理解分析能力,有能有把握做好历史选择题。

面对应试教育,学生天天要想的是如何考高分,那兴趣自然被放到了不起眼的位置。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谈兴趣。不过,既然不能改变中国高考的应试教育模式,那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让学生在不得不学习历史的条件下转变态度,爱上历史课,当然,这也要下很大的功夫。

城乡差异也使得教学有了更大的差距。城里的学生要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方便实行,可是到了农村和边远山区,连教科书都是个问题的地方就更不用说更改教学模式了,不现实不实际。这就需要国家的重视了。

历史教学和学习一样,是不断需要改进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乐此不疲地为教育事业而努力。

上一篇:试议贾平凹小说《倒流河》里的女性形象 下一篇:习作教学重在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把习作教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