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简”,让数学教学轻松高效

时间:2022-10-24 01:31:38

从“简”,让数学教学轻松高效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把复杂的数学知识教得简单,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让数学课散发出数学特有的魅力,才是数学教学应追求并达到的一种至高境界.”对此,笔者深有同感.新课改之前,我的教学追求的就是这样的深受学生的欢迎,新课改后,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却感觉每一节课的课时都很紧,经常要上得满满的,虽然课堂比以往充实了,但师生却都上得有点疲惫且效果不佳,总有一种虚胖的感觉.应当说新课程理念是很好的,那问题一定是自己处理得不很恰当吧.因此,我对新课程理念进行了重新思考,进一步发展以往的“简单化”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框架内坚持从“简”教学,应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新课改之惑

毫无疑问,新课程改革这么多年来,高中数学的教学变得不再枯燥乏味,课堂依托“多媒体”、“情境创设”、“问题串”、“合作探究”等等可谓是精彩纷呈.经过不断的培训、学习、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数学的课堂教学呈现盎然生机,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舒畅感.然而,喧嚣热闹的背后,总有一种浮躁的感觉,对以逻辑思维为主的高中数学而言,实际效果让人怀疑:

1.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多大的实质性提高

曾经,数学的代名词就是“枯燥乏味”,新课程强调的诸多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其首要目的就是要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肯定地说,这方面的效果还是有的,毕竟这么多花样把课堂搞得这么活跃不兴趣也难.但是,这种兴趣通常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能主动思考主动做题的人并不多,他们有的往往只是对一些花样、活动感兴趣,而对数学真正的兴趣却坚持不了多久.当数学本质的知识不能及时掌握,过一段时间还是很难跟上,学习中对数学的感觉仍是非常抽象时,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会很快消失,特别是继续考得几次不如意的成绩,对数学就不会有好感.人们常说成绩不是衡量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但却也无法否认它恰恰是衡量学习好坏的重要标准,虽然我们强调各种能力的培养,但该科的考试成绩好坏就会决定着学生对该科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能力的培养.现在学生对数学没有那么强的恐惧感,或者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所提高,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功于现有的数学教材的改变,由于它不像以往那样要求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很强的计算能力,难度有所降低,使学生听得来、学得来、考得来,所以场面改观很多.但是高中数学毕竟还是很难学的,特别是那些普通校的学生,能学得像样点的并不多.

2.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数学育人”的目的容易达到吗

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重视教学过程,强调教学生成,尊重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是很有道理的,但却常常让人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感觉,事实上很多提法比较适合于好的学校,而对于一般性的学校,常常会觉得那只是美丽的“传说”而已,大多是很难做到的事.学校等级的差异肯定意味着学生思维上的差异,他们接受能力、吸收能力、参与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异,一般校中的学生不仅仅是“会不会学”的问题,还有更糟的“想不想学”的问题,当我们很强调过程的时候,却发现带他们走进这个过程并不容易,许多优美的设想在一般校里就会大打折扣.

在一般校,许多学生对给出的新奇的、好玩的例子很感兴趣,刚开始会显得特有精神,可一旦要他们思考数学性的问题,就没了兴致,所给例子的刺激只能挠到皮表而不易触到关键处.我在许多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会看到所谓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通常只是个摆设,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有时甚至是浪费时间.实事求是地说,新课程下的学生数学实际能力并没有提高多少,那些数学好的学生仍然是好的,数学差的学生仍然是差的,并未让人感觉到好的学生里面会有哪些人有突出的思维表现、差的学生里面会有大的改观.高三复习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学生对高中数学各个模块最基本的知识都显得很陌生,无法解决许多浅显的题目.

因而,从“尊重个性差异”角度看,我们有必要从自身学校的特点出发,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好数学的实质内容,从而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

二、从简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不同于小学、初中的数学,它更依赖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这也是高中数学学习困难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在小学与初中,由于问题少而浅显,“创设情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以及多媒体等是热闹且有效的,但在高中,这些方法不见得是有效的,因为抽象的东西往往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可以掌握,在课堂上需要一定的巩固练习与冷静的思考,因而课堂上许多环节必须从简,以腾出更多的时间.

新的教学理念显然有它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实施新课程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活力,让课堂变得新颖、亲切和丰满,但对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课堂而言,过分的强调新理念,整节课充彻着“情境创设”、“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等常常使课堂由丰满变为繁琐而臃肿,不仅使课时变得很紧而常要仓促收兵甚至拖课,而且由于教学内容变得过于繁杂,遮盖了教学主线,不易突出教学重点,老师教得辛苦不讨好,而且学生学得疲惫而低效.当对课堂进行“简化瘦身”,教学的主线会变得更为明朗。让数学变得更易于理解,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学会数学,我们不应让课堂变得臃肿不堪,否则将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

三、从简方略

1.保持新课程的理念,更保持数学的“简洁美”

数学有着特有的“简洁美”,不仅在于内容的叙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在于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过程,把复杂的知识教成简单的,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我们常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但现在很多的教学应当称作“在华丽的外衣下的满堂灌”,整节课都是老师在“导”,却缺少主线与重点.所以,在保持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合理去除那些多余的环节、无效的程序,将时间还给学生思考消化,让课堂结构变得清晰、明快,即有利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清晰的数学知识脉胳.

2.追求“简约而不简单”

“简”到什么程度?“简约而不简单”应是我们数学教学的追求.“简约是一种品位,是一种大气和最直白的装饰语言,而简单则是对复杂而言,是一种省事的方法和手段,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简约崇尚精简,但并不是没有味道,而是要赋予更大的灵感和更深刻的主题,简约注重细节的精巧,而不是简单的凑合.”所以,我们要对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素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等教学要素进行精确把握和经济妙用,使数学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和高效.

曾经听过一节《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课,该师居然一开始就直奔主题,简单化到一步到位地直接给出公式“”,而把引出公式前的探究全部省掉,这当然严重违背了教材编排的初衷,教师把这节课最最重要的培养能力的探究活动给抹杀了.这种干巴巴的“超简单”,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类似的现象平时并不少见.我们要的是保持新课程理念下的“简约”,而非这种随意删减的“简单”.有了从简的理念,不等于就有简约化的课堂,简约课堂,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隐性的丰富”来支撑.

3.再说“勿满堂灌”

以前我们经常会说不要满堂灌,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在十几~二十分钟以内,所以教师授课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十分钟,其余时间应留给学生练习巩固.我觉得当时的提法比较有道理,那样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都会非常轻松;再看我们现在的数学教学,整节课会上得满满的,我真有点担心学生在每节课的最后十几分钟内是否会经常走神,虽然在我的课上没怎么发现,而且学生反映说不累,但我始终感觉课不应当上得太满.不知是新教材的原因还是自己年纪大了变得啰嗦,我发现自己的课经常都上得比较满,总有“满堂灌”的嫌疑,自我感觉很不好.从高中数学特点去考虑,我觉得课堂教学有必要再简略些,把压缩出来的时间还给学生效果可能会更好.

4.三维目标的把握追求简明实用

进行素质教育离不开三维目标的设定,新课程理念不仅注重结果性目标(知识与技能)也非常注重学习的过程和体验,所以,备课写教案时,三维目标,并不是一种摆设.写三维目标时,许多人都怕写不准确,因此大都写得很详细,但是太详细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不见得都容易实现,有时目标太细可能连自己都记不清楚了.因此,三维目标应定得简明实用为好.

5.情境创设应简明清晰不累赘

创设的情境要、生活化,应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契机.创设的情境应简要清晰而不累赘.在课本中,引例大多为很长的应用题,也许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帮助,但教学中肯定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对教学重点的突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学中有必要对它进行再加工,使它尽量地简明清晰.

6.多媒体应用要简洁明了且选择性使用

多媒体有着信息量大、直观性强、动态感强等优点,能让学生留下视觉上更深刻的印象,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有较大的帮助.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已经很普遍了,它特别适合有关几何图形、函数图象等知识的教学.大家习惯用多媒体是件好事,但有时觉得太泛滥了,不管什么课都用,不用好像就落伍了,甚至有的课前很认真地制作课件,上课时几乎就是整节课都在放映课件,成为一个课件放映员.对高中数学而言,由于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范畴,大多都是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不像初中那样还需要很强的直观性,所以很多时候不一定要用到多媒体.在需要用的时候,我们也不一定要整节课都在使用.有时候,传统的教学用具还是有它不容忽视的作用,例如:平时的作图解题的书写格式由老师在黑板上示范更容易使学生掌握作图方法;多媒体闪动太快,有的内容保留在黑板上更有利于学生记忆.由于多媒体是辅助教学工具,所以应用时要尽量做到简洁明了,有选择性的使用.

总之,从数学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情况看,我们都有必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简”化,当然,这种“简”是一种更深广的丰富,是寓丰富于简单之中.正如人们所说:课堂“显性的简约”必要老师“隐性的丰富”来支撑,让我们做足功课,使课堂教学越来越简洁、明快、高效!

上一篇:浅谈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指导方法 下一篇:附加题命题规律与考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