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指导方法

时间:2022-08-23 07:48:45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指导方法

【摘要】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教师,笔者认为,农村学生的作文与城镇学生的作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只要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发展的特点进行指导,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同样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教师,笔者认为,农村学生的作文与城镇学生的作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一是农村学生写作的素材和词汇积累少,学生缺乏写作的积极性,畏难情绪比较严重;二是教师未能从实际出发,指导不得法。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注意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积累生活素材,丰富词汇,从而启动学生写作之情入手,帮助学生理清写作过程中的思路,使学生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启动写作之“情”

启动写作之“情”,就是要激发学生兴趣,克服畏难情绪,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对学生畏难情绪产生的原因,要作科学的分析,既要看到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又要看到与教师指导作文不当有关的外在因素。对学生只能采取积极引导、热情帮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不能采取简单的批评甚至指责的做法。

其次,要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写作的积极性。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兴趣是可塑可变的。我在指导学生作文过程中,主要通过下面的一些途径来诱发学生作文的兴趣:(1)作文要求起点低一些。由于学生写作基础较差,为使他们愿意参与,对于作文要求的起点低些是必要的。(2)命题作文,要尽可能使题目新、奇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点。(3)以说促写。既能锻炼学生说话能力,又能诱发学生写作的兴趣。(4)指导学生编辑墙报,让学生自由发挥。总之,通过以上的途径,有效地抑制了学生作文畏难情绪,激发了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丰富写作之“源”

启动学生写作之情,并不意味着作文的成功。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更为艰巨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材料,从而丰富写作之“源”。我的做法是:从七年级开始,着力抓好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的工作。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观察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观察主要任务是对事物客观特征的把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又是充满矛盾的,如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第一,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审美观去审度生活。第二,观察,要多看,而且要看得仔细。第三,观察还要多想,这是观察的关键。

(二)要加强观察日记的工作力度

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这是积累生活素材的一种好形式。这也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之一,教师务必努力抓好此项工作。其一,应从整个初中阶段全盘考虑,确定每学年练习的重点。其二,要教给学生写日记的方法。其三,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写观察日记,关键在于教师检查督促。其四,要帮助学生提高日记的书写质量。

三、拓展写作之“本”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积累材料,这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固然是十分重要。但是,积极指导学生积蓄词汇,逐步提高作文中运用词语的能力,这也是作文指导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工作。怎样才能拓展写作之本?

(一)引导学生积蓄词汇,备以待用

首先,通过阅读和揣摩教材,丰富词汇。指导学生阅读好课文,是积累词汇的关键。因为选入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笔,又经过精心筛选,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师在教读课文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句)的意义,了解它的内涵并思考如何把课文的优美词语运用到习作中。其次,引导学生分类记诵一些优美词语(句)。摘录的前提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摘录之目的是便于作文时用,因此对所摘录的词语(句)要经常诵读直到识记它们。

(二)引导学生活用积累的词汇

一是要求学生作文时,要敢于使用所摘录的一些词语。二是善于运用摘录的词语。学生在作文时,往往过多地使用一些概括性的语言,造成对事物描述得不具体。在指导学生作文过程中,只要老师经常鼓励和点拨学生,那么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就会提高。

四、消化写作之“难点”

农村学生在作文时,往往感到不知怎么样选材、立意、安排材料,一句话,行文前不知如何想好。另一方面,他们的作文开头、结尾也写得累赘而不精练,有的甚至结构上不完整。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写作之难点,要做到:

(一)指导学生编写提纲,理清作文思路

作文课上,常见有些同学对着题目不知要写什么,或者想一句,写一句,结果写成的文章不是中心不明确,就是条理紊乱。究其原因,是作文思路还没有理顺。如何才能使学生理顺思路?首先,要引导学生想好作文的步骤与方法。第一步,要让学生学会审题。要求学生审清“题眼”、写作的范围和重点;第二步,要想好文章的主题(即文章的中心)及为中心服务应选取的材料;第三步,对选取的材料进行整理、安排,使之条理化。其次拟写有代表性的作文题,让学生的反复练习编写提纲,促使他们养成作文时编写提纲的良好习惯。

(二)指导学生练习写开头、结尾

不少学生作文开头不是开门见山,直入本题,而是绕弯子说了一些与中心无关的话语,说严重一点实有“耍花腔”之嫌。而文章的结尾,不是结构欠完整,就是“拖尾巴”。针对学生作文的这种现状,指导教师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专项练习写开头,同时,结合学生的作文情况,多进行修改作文结尾的练习。

只要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发展的特点进行指导,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同样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上一篇:超现实时刻 下一篇:从“简”,让数学教学轻松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