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引领,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外阅读

时间:2022-10-24 10:33:14

有效引领,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外阅读

[摘要]推广数学课外阅读,可拓展数学课程的内涵与外延。教师应用课外阅读这一重要的学习方式来建构数学学科文化,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可从精心推荐、巧用资源、阅读分享三个方面开展数学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外阅读。

[关键词]课外阅读;推荐;资源;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200380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学力测评显示,经常阅读的学生与很少阅读的学生相比,在思维水平、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既然阅读素养对学生来说这么重要,那教师应该将阅读素养视为每一门学科的核心素养。为了推进数学课外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课外阅读,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精心推荐,让学生有书可读

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课外读物,笔者对收集到的数学课外阅读书目进行梳理和分类,并根据各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推荐阅读书目。如第一学段推荐《数学花园漫游记》《数学家爷爷讲数学童话》《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等书目,第二学段推荐《李毓佩数学童话集》《魔法数学》《奇妙的数学王国》等书目。这些课外读物将学生平时要学习的数学知识融入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中,使之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内化。例如,《奇妙的数王国》以童话的形式将数学知识串联起来,由浅入深,把数字都写活了,让学生爱不释手;《马小跳玩数学》讲述的是一个生活中的数学世界,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便已经深深被吸引了。在这些美的故事中,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数字,不再是亘古不变的数学公式,而是要读者跟随主人公用聪明、巧妙的方法去玩各种不一样的数学游戏,和主人公一起去认识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科学巨人牛顿、数学王子高斯……实践证明,有了教师的有效引领,有了详尽的数学课外阅读书目,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是显而易见的。长此以往,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巧用资源,营造阅读氛围

和任何学科的课外阅读相同,数学课外阅读同样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适宜阅读的场所,这有助于数学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那么,如何利用身边的有限资源,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数学阅读氛围呢?

一是增设数学阅读专用区域。在创建“书香校园”的背景下,我们学校图书馆坚持工作日全天开放,并配备专职管理教师。阅览室内环境优雅,设施完善,是学生流连忘返的主要场所之一。学校在阅览室增设数学课外阅读专用区域后,不仅为学生自由查询书籍节约了时间,而且为学生阅读数学课外读物提供了保障。

二是开设班级图书角。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可进行阅读,班级图书角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零散的时间而建立的。小小图书角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数学课外阅读读物,阅读数学读物的方法,而且能为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提供时间的保障。同时,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交流阅读的方法,深化了阅读的体验。

三是鼓励亲子阅读。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主阵地在课外。教师可以布置“亲子阅读”的课外作业,让父母陪着孩子一起阅读,并通过填写读书收获卡及时反馈阅读情况。在阅读时,父母可以根据数学课外读物的特点――趣味性和数学性,适时地设置问题和悬念,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也可以经常与孩子一起交流分享阅读所得,一起玩数学游戏或魔术,感受奇妙的数学世界。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用全新的视角去探索和发现,逐步拓展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

三、阅读分享,让学生更深入读

为了获取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相关信息,提升学生阅读数学课外读物的兴趣,教师可采用交流、分享的方法,开展以课外阅读为载体的多种活动,促进学生阅读的深入、情感的交流和能力的发展。

数学阅读的分享主要有两种形态,即静态分享和动态分享。静态分享主要有数学阅读小报、读书捉虫记以及数学儿歌、漫画、童话等创作。这些作品,我们会通过学校展览、班级微信等平台进行传播,引导学生爱阅读、会阅读、善阅读。动态分享主要有学校广播室的数学阅读专栏、课前三分钟演讲、数学故事会、数学评书等。学校每周三播出的数学阅读专栏已成为我校广播室的常态节目,主要内容有新书推荐、阅读感悟、阅读质疑等。课前三分钟演讲是每个学生锻炼自己能力的舞台,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利用这三分钟时间推荐优秀的数学课外读物,分享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表达对数学伟人的崇敬之情……这样的分享,使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这样的分享,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精神;这样的分享,激励着学生更主动、更深入地思考故事背后隐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对生命,阅读是一条通向幸福的重要通道,是建构幸福精神世界的根本途径。”只要教师多提供给学生一些优秀的数学阅读书目,多给予学生适当的阅读方法指导,多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相信他们一定会爱上数学课外阅读,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责编杜华)

上一篇:自主学习“导”为先 下一篇:凸显“三通”,提升学生读写结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