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中开展“生命教育”必要性及措施浅析

时间:2022-10-24 04:54:31

我国青少年中开展“生命教育”必要性及措施浅析

摘 要:本文系统分析了"生命教育"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和我国青少年现阶段在对待生命问题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生命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生命教育 青少年 措施

一、生命教育的起源

生命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各类报纸屡见不鲜,但其并非我国独创及独有。早在20世纪初叶,德、英、法就已经已开始关注生死等教育话题,生命教育的研究也最早源于死亡教育、生死教育,目的是让青少年从小形成正确的“生老病死”观念,以正确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保护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减少青少年中自杀的比例并对“问题少年”起到早期的预防和矫治作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美国学者詹姆斯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并且提出较为系统的生命教育思想,构建了“生命教育体系”,开办阿南达学校,积极投身生命教育实践,促成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从此,“生命教育”这一概念才被各国熟知并开始广泛传播。[1]

二、什么是生命教育

所谓生命教育,是关乎生命的教育,围绕生命本身开展教育,即引导青少年进行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通俗的说就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暗示,求生能力的培养,最终使其生命价值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核心是珍惜生命,其外延包括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实现人生意义。生命教育涉及诸多层面的内容,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认知方面,即认识身体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惜并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2)行为方面,在掌握与生命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后,能够切实的保护、延长生命;(3)情感方面,对待生命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怀,欣赏和热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为什么要在我国青少年中开展生命教育

当代青少年群体是20世纪90年代左右出生的一代人,是伴随改革开放进程及网络化浪潮成长起来的一批人,其特点是开放程度高、接触信息量大、思想变化快、个体意识强。但是伴随着社会开放和网络浪潮带来的海量信息冲击,很多当代青少年正陷入随之而来的“生命”困境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物质环境极大丰富的今天,当代青少年很容易迷失在混乱纷杂的网络环境中,道德滑坡严重,价值观混乱。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既缺乏上个世纪60年代人与祖国共命运的伟大情怀,也缺乏70年代人追求精神解放的觉悟,同样缺乏80年代人善于埋头苦干的精神。” “他们是精神迷惘的一代,是灵魂没有归宿的一代,也是缺乏自我内省和对世界担当的一代。”虽然这些说法有些偏颇、夸张,但这也恰恰从另一个方面指出了当代青少年在生命观及价值观上的迷茫状态。[2]

2,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成为当今青少年中存在的普遍现象。社会环境的复杂,课业负担的沉重,加之对自身心理、生理发展的不适应,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压力的主因。当前,很多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感觉自己成了社会的边缘人和局外人,在与同学或者同事的人际交往中感到力不从心;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冷漠、自私的;对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没有兴趣。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网络调查,对七千多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九成的大学生有过极度心理体验,比如极度失望、极度愤怒、极度孤独等,但仅有不到一成的大学生寻求过帮助。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有一个庞大的农村青少年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怀着不同的理想来到城市,对学习和工作的期望值很高,心理更脆弱、更敏感,一旦达不到目标,就会觉得无颜面对家乡父老,久而久之,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者会引发自杀甚至杀害他人的行为。

3漠视生命甚至残害生命现象时有发生。放眼现代中国,原来被成为天之骄子的在校大学生已成为青少年自杀事件的高发群体。在互联网上有一个叫“天堂纪念馆”的网站,网站里陈列着许多死无其所的大学生的英灵。这些大学生都是由于自杀丧命。据统计,自杀在我国青少年死亡中所占的比例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四、在我国青少年中开展生命教育的措施建议

1.思想上要高度重视青少年对自身生命和他人生命的漠视现象。当今社会有一个误区:即大部分的青少年,包括大部分的成人都认为生命只是属于个人的。关于自杀轻生青少年的研究表明,他们大多认为彻底解决一切问题和烦恼的办法只有自杀,其实这种想法是极其自私和不负责任的,因为社会是由个人和家庭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社会的每个细胞都能健康发展,才能促进社会这个有机体的稳定发展。轻率的结束个人的生命,特别是一个年轻稚嫩的生命就绝不单单是个人的私事,它关系着家庭、学校和社会。唯有大家都有如此观点,才能为下一步开展生命体系教育打好基础。[3]

2.将生命教育融入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都是以培养个体具有健全、完善的人格为目的。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价值的内容,其中已经包含了生命教育的内容。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遵循生命规律,帮助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影响当代青少年对生命看法原因很多:经济困顿、学业问题和人际失和等,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他们人生信念的不坚定。对于青少年来说,科学知识、生产技能固然重要,但人们工作进步的原动力还是高尚的人生信仰。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信仰、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为重点。教育必须通过深入研究当代青少年的现实生活、文化需求、价值取向以及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切实的提出适应社会发展和青少年文化的、易于接受的举措。

3.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建各类青少年自助组织。如组织青少年心理、生命、伦理等社团,辅以正确引导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一些心理自我抚慰的方法,并创设适宜情境,进行角色扮演,使他们拥有积极主动与别人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良好心态;力求使他们通过互助实践活动中学会运用基本的应对消极情绪、挫折的策略技巧,转化不良情绪以免出现消极的严重的心理和过激行为。

结语

综上所述, 开展生命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代教育工作者迫切的任务。开展“生命教育”可以通过教育的力量,使青少年感悟生命、生存和生活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通过生命教育,我们要培植青少年对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使青少年拥有创造美好人生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充满自信和热情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志文.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M].北京:三联书店,1994.82.

[2]内尔.诺丁斯(于天龙译).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97-98.

[3]姜海燕.生命教育:大学教育的新课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

上一篇:一种移动BOSS系统优化新方法 下一篇:社会工作人才助人资源能力培养现状与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