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春健康教育的探索

时间:2022-10-24 04:26:02

高职院校青春健康教育的探索

【摘 要】青春健康教育近年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保证青春健康教育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成为了教育工作者深思的话题。本文结合高职院校青春健康教育的特点,主要从高职院校青春健康教育的理念转变、教育的内容、教育模式的探讨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青春健康教育 教育理念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027-01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7岁~22岁,正处于青春晚期,青春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青年人在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特点采取的教育,提高他们性生理、性心理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性,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拥有健康的心态。

一 高职院校青春健康教育的理念转变

第一,高校领导层要重视青春健康教育,据一项调查发现:在大学生中曾接受过青春健康教育的仅占4.56%,希望接受正规青春健康教育的占87.11%。由此可见青春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学校应考虑建设一支专门的教育力量,开设一门公共必修课,将青春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规范教学内容,有助于后期从课程体系开发角度对该门课程提出相应的要求,将有助于不断深化青春健康教育,提高师资水平,加强科研力度,从而形成长效机制。

第二,大学生性知识的来源依次是:网络、社会、家庭、学校。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青春健康教育离不开家庭、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学校教育针对的是群体,而家庭教育针对的是个体,更容易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当然社会的力量也不容忽视,每年中国计划生育协会都会有关于青春健康教育的项目,大学生青春健康教育一直是他们关注的对象,高校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合理整合多方资源,有效为学生服务。

第三,将青春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整合起来,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汲取精神养分的重要源泉,有利于满足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大学生提高性道德和性伦理,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能够做到自尊、自爱、自律、自重。

二 充实高职院校青春健康教育的内容

第一,丰富青春健康教育的内涵。青春健康教育是一种健康行为的教育,两性之爱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是价值观的教导,是社会文化与道德规范的传授。高职院校的青春健康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健康教育。既要阐述性生理知识,也不能忽视性心理知识。在开展青春健康的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性道德教育和性法律教育。性道德教育是维系和调整大学生男女两性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性法律教育是预防性犯罪的关键,包含性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性法律意识的强化。这两方面的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两性关系,促进性道德价值观的健全和完善,用道德意志和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

第二,避孕和优生知识的教育,虽然教育部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取消涉及学生婚恋的强制规定,但就实际而言,大学生其实还不完全具备承担因怀孕而带来的一切责任和后果的能力,所以对大学生进行避孕和优生知识的传播是非常必要的。

三 青春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

1.引入“学分制”课堂

青春健康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从高校教学管理的层面来看,无疑引入“学分制”是普及面最广的一种方式,也容易从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想上的重视。引入“学分制”后,必然会要求教材的编写系列化,课程的设置规范化,有关部门也将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编写、修订和完善,相应地对授课老师也会提出要求,规范化的教学要求也有助于提升师资力量,各高校要配备专业教师,加强青春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在性教育学、性心理学,乃至医学和法学方面相关的知识,形成良性的教学机制。

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效果

青春健康教育在授课形式和活动设计上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成长需要,特别是针对受传统固有思想影响较深的学生,本身心理上就没有呈开放的心态,教育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尊重个体差异性,在形式上要注意多样性,运用好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集视、听、讲授、讨论为一体,方法上既要兼顾知识和技能,也要做好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改变传统“一言堂”的讲课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突出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开展体验式学习和社会实践,丰富学生个体的社会阅历。

3.青春健康“同伴教育”模式

同伴教育通常首先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青少年(同伴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然后再由他们向周围的青少年传播知识和技能,甚至向更广泛的范围传播,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近年来,同伴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教育者的认可,是当前高校主推的新型性教育模式。该模式教育优势明显,符合青少年趋众倾向,学生获益颇丰,同时也不同程度地解决了高校由于经费和师资等问题而无法全面铺开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军.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性科学,2007(9)

[2]张东庭.学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指导全书[M].长春:吉棘摄影出版社,2002:43

上一篇: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教学探析 下一篇: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方法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