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重建 面向未来的工艺美术教育

时间:2022-10-24 01:25:49

开放与重建 面向未来的工艺美术教育

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参加本次长三角16+N城市工艺美术产学研研讨会。因为我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又有机会直接参与和推动以学校的产学研活动,所以,有一些体会和感想,很愿意在此与大家交流,向大家请教。

首先想与大家交流的是关于工艺美术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

世界历史上有不少工艺美术发达的地区,例如古代的埃及、希腊、罗马、波斯、印度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的工艺美术反映了特定时间、特定地域人们的生活需求和文化背景。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给后人提供借鉴与参照方面,都充满了生命力。中国也曾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工艺美术传统的发祥地之一,然而,中国工艺美术当前生存发展的状况却并不乐观。

我在国外经常能看到被介绍给世界的所谓的“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看了以后总是很难过。我们不要以为外国人不懂得欣赏中国的文化与艺术,因此就可以随便拿一点东西按上一个大师的名号去糊弄人,事实上作品的好坏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外国人同样看得懂,研究得甚至于比我们自己还要深入,如果我们自己老是将粗制滥造的东西与“中国工艺美术水准”联系起来,就会影响中国工艺美术在世界上的声誉,甚至于未来的发展前景。

工艺美术的发生和发展与其生存的生态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一个国家的工艺美术令世界瞩目,不仅是工艺特殊、风格各异,根本在于其地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所产生的影响。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之所以辉煌,与其自然和人文的生态环境有关系,中国工艺美术的成长发展有着其自身非常良好的生长土壤。

从文化背景上来讲,西方文化的核心是宗教,对艺术的发展产生最大影响的也是宗教。而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世俗化的国家,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宗教的影响始终是非常有限的。中国的艺术、中国的美学完全产生于生活的智慧之中,它们是中国人对生活的理解,对生活及生活品质追求的结果。我们中国人与意大利人很谈得来,是因为意大利人对生活品质有追求,他们懂得享受真正的生活,也就是有审美情趣的生活,我们也一样。

我不是研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问题的专家,仅从中国文化背景的角度来看,我觉得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从功能需求上,或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属于宫廷的工艺美术,还有一类是属于民间的工艺美术。例如,中国的陶瓷工艺就有官窑和民窑之分。民间艺术部分其实还可以细分,一部分是属于真正民间的东西,还有一部分是属于文人士大夫的东西。无论属于哪一个阶层的东西,工艺美术都是生活在这个阶层区间的人群对其生活品质追求的结果。它们决定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基本走向。

我们在博物馆里可以看到的古代工艺品大部分都是当时的日用品,而在今天,它们中的每一件都被认为是精美的艺术品,然而,正是在今天,中国工艺美术赖以生存的原始的生态环境已不复存在了,人们对生活品质及美感的追求和愿望似乎失去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在中国,曾经有一度认为吃饱肚子就好;现在肚子吃饱了,就追求奢侈,这种生活观和价值观常常需要用钱来体现,钱越贵的越好,但生活的智慧没有了。相对来说,在中国今天的饮食文化中还保存有生活的智慧。遍布各地的农家乐的东西最好吃。所以说,美食在人间。事实上,今天中国最美的工艺美术作品也依然在民间,也只有在民间,中国工艺美术依然保持着生活的智慧和自然的审美情趣。

今天我们对于当代工艺美术的认识似乎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把中国的工艺美术等同于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这个问题事实上涉及到中国的工艺美术如何应对今天的时代以及如何应对世界发展的步伐。这个问题同样涉及到影响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深层次的民族性问题。关于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我记得最早好像是梁启超提出来的,他提出这样的一个概念,或许是预感到中国这个地域辽阔。拥有众多民族的国家,将来在民族及民族融合的问题上会出现一些问题。与此同时,面对激烈竞争的世界,中国的梁启超们考虑的是,中国应该以一个怎样的整体的民族力量与形象去面对世界,并在全球的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中华民族本身就来源于多民族的融合,所以从本质上看,中华民族本身就流淌着开放和融合的血液。

凡是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工艺美术最发达的时候,恰恰是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最开放、国际交流最通畅的时候。例如,汉唐时代的中国便是如此。各方的好东西都向你这里聚集,事实上这就是所谓的国际化。今天世界上最国际化的城市或许应该是巴黎,因为全世界最优秀的艺术和文化都几乎在第一时间聚集到那里。与之相比,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它的国际化的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衡量一个地区和城市国家化的程度,并不是看有多少外来的东西聚集于此,而是要看,有多少外来的好东西聚集到这里来。因此,以开放的心态吸纳世界各国优秀的工艺美术,是发展我们自己工艺美术非常重要的方面。与此同时,还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来回应我们当今的时代对中国工艺美术的现实需求。任何传统的元素,如果不以今天的生活价值为起点,而仅仅是为仿古而仿古,就无法拥有工艺美术发展自身的生命力。

人才培育问题是决定中国工艺美术未来发展最关键的问题。任何一个行业,将来的前途都取决于它是否拥有一批有理想、有抱负,并且有能力的人才。在我们传统的工艺美术教学中,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课程编排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比较注重功能与造型方面的训练,这个并没有什么错,工艺美术的创作,需要功能和造型基础的支持。但是我觉得还有几个值得关注的内容被忽视,那就是材料、工艺、结构以及制造成本等问题。

在工艺美术的创作中,功能、造型、材料、工艺、结构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在这方面,工艺美校做的比我们大多数大学都要好一点,我们一定要设法弥补这个薄弱环节,要像重视功能和造型一样的来重视材料、工艺与结构的教学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一样东西被长期忽视,这就是对工艺品制造成本的考虑。要让学生们懂得,不考虑成本的设计不是完整的设计。同时,对于工艺美术产品的市场营销方面的问题,也应该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基础的了解。在解决了这些基础的问题之后,就要来解决一些更高层次的问题。例如,情感需求与情感设计,也是今天设计教育中被忽视的东西。它体现了设计者对作为个体的人的尊重、以及对人的情感的尊重。在这里,又引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那就是,所谓的服务设计。在我们今天所讨论的产学研结合的课题中,对产与学结合提的比较多,而对研以及产学如何与研的结合,考虑的比较少。事实上,无论是工艺美术教育还是设计教育,都存在着一个科研之后的问题。对于我们的学科基础、学科前沿和交叉学科、应用学科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是明显不足的,缺少“研”的产学研是没有根基的。

今天会议的主旨是讨论产学研如何更好的结合问题,我在不同的学校工作过,也一直着力于推动产学研的工作,但成效并不是很大。我觉得产学研结合的工作,以“学”为核心是很难真正推进的,而必须换位以“产”为核心,才能推得动。但如此操作跟现行的学校体制又会产生根本性的冲突。怎么办?要智慧地寻求解决办法,这不是一两个人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关心,共同讨论,共同探索。因此,我们今天能够聚集在这里共同探讨长三角16+N城市工艺美术产学研的推进工作对探讨中国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问题及促进这一地区工艺美术的发展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祝愿本次研讨会获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上一篇:关于产学研一体化中的大工艺美术群体合作概念 下一篇:从初创到辉煌 服装专业创业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