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体验与情景模仿在美术课堂上的尝试

时间:2022-10-23 05:54:27

情感体验与情景模仿在美术课堂上的尝试

【摘要】情感体验与情景模仿做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课堂上积极运用,并进行情景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感情,引起学生的积极注意,记忆和思维,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极大的学习热情,提高自主自创的学习能力,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

【关键词】情景情感体验情景模仿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的因素。”由此可见,情感是美术教学的组成要素之一,学生个性的不同造就情感体验的差异。在教师情景创设下,学生情景模仿,引起情感共鸣与提升,这为学生的自主思维和自主创新获得积极地教学效果。打破教师按惯例照本宣科,学生机械被动的教学模式。

情景指具体场合的情况和景象,通过感官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有特定的作用。

情景模仿指在小学美术课中有目的地使用一些模仿性的语言、动作、表情及情节,追求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用儿童化的思维、语言、表情及动作与学生共同融入到课堂中,以促进美术教学的开展。

情感体验指人们内心对外界事物所持有的心理状态通过亲身实践获得感受和认识。只有体验的才会更深刻。

情景创设下的情感体验与模仿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因为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是他们学习的主要驱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团结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三年级上册《在医院》的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地利用了情感体验与情景模仿的教学尝试。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用画笔描述自己去医院时的一些经历。如何能让学生主动、自觉、敏锐地把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现出来是这节课的关键,所以这节课就需要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记忆的脑海里不断回忆医院里曾看到及会发生的一系列相关事情,并让学生去模仿相关动作,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与提升。

课堂上我对学生们说,如果生病了,去医院输液,输液室会有什么?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有座椅或床、输液架、药品箱、医疗器械盒、操作台、垃圾桶、电视等。我又问学生,病人肚子疼,病人会是什么样的一个表现状态?医生又是怎么样帮助病人的?要求学生模仿,学生们争相要上来模仿自己生病时的情景。有个学生弯腰捂着肚子,在另一个学生的搀扶下走到前面,又有一个学生扮演护士,在他的手背上做出扎针的动作,扮演肚疼的学生赶快做出很痛苦的表情,嘴里还啊地叫了起来。下面的学生被他们情景模仿逗笑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感体验再次被激起,自我表现和展示的欲望得到激发。

随后留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让他们调整自己的情感。教师用语言或做示范把基本绘画要点(如扎针时的痛苦表情)表现在黑板上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象去动手表现在医院时所经历的画面,结果很多学生的作品都是形象生动,主题明确,作品中带有强烈的情感,让画有了一种生命力。这种情感体验和情景模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艺术学习与创作离不开情感的投入,列宁曾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在美术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鼓励学生去模仿体验,让感官直接刺激于学生大脑,从而引起注意、记忆和思维的多重性,激发学生潜在情感的迸发,对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大的指导作用。

所以说,情景创设造就生动课堂,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情景模仿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想象能力,而这种热情和能力是美术学习过程中所必须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突显教学效果,造就高效课堂。

然而情景式模仿比较难掌控,尤其是面对小学生,一旦去模仿,天性的活泼与好动,会让课堂教学秩序混乱。或者不曾经历过,还不能理解教师设置的情景会有怎样的情感,又该如何去模仿体验等问题。

一、巧设环节

每堂课都有特定的教学目的,情景创设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根据教学情感目标和内容,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置相应的情景和环节。在学生情感表达和能力展示的前提下,情景创设即要考虑到在现有的课堂教学条件下能达到怎样模仿效果,还要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能够让自己情感置身于体验中。所以情景模仿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巧妙设计,环环相扣,才会较好把握课堂节奏感,完成教学目标。

二、引导培养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地提出疑问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打开学生思维,让学生通过想象展示出来的情景去模仿,让情感体验不断完善升华。

其次教师要把握好情感体验与情景模仿的节奏。针对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喜欢展示的特点,情感体验和情景模仿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但情景创设要接近学生生活并容易模仿,情节简单,选择有代表性的情景,动作及语言去模仿,点到为止,不可以占用过多时间,引导学生模仿时重点放在人物表情、细动作节上,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让场景深深印在学生脑海中。与此相关还有哪些?可采用以点带面方式,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自己去扩展。

接着教师要做好学生情感体验与情景模仿到绘画表现的衔接与转化环节。教师要通过相关的语言或示范引导学生进入到绘画的环节中来。

最后教师要做好评价与鼓励,让学生的情感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对绘画技法不提过高要求。保护每位学生所独有的情感体验,它是艺术创作和绘画作品最为真实的灵魂所在。对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绘画可以展示出来,让全班学生观看,带动和启发未能较好表现出自己情感的学生,弥补他们想象和观察不到的地方。 三、环节延展

学生喜欢这种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绘画效果,可适当给学生延长一个课时量,让学生把自己丰富的情感通过画笔表现出来。同时找到与下一节课的内容有联系的地方进行延展。比如我从医院输液回家,照顾我最多的是爸爸和妈妈,他们爱我,我也爱他们,那就画一画我的家吧。就为下一节课《我爱我家》埋

下伏笔。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自己的爸爸和妈妈(如长相、喜好、在家都干什么?又是怎样照顾自己的等?),有这样的要求学生回到家就会主动去观察自己的爸爸妈妈,体验他们对自己爱的情感。再上课的时,有过情感和思想上的积极准备,让学生介绍并模仿自己的爸爸妈妈时,表现出的情感体验与情景模仿会更为生动真实。有了情感和绘画的基础才能为下一个教学目标(学习拓展)打好基础。通过这种以学生情感体验和情景模仿的辅教学方法,让每一个授课内容课都会有一个衔接,学生的情感

目标更加明确,主动性更强,绘画绘画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在情景创设下的美术课堂引进情感体验和情景模仿,为课堂教学带来了自由与轻松的教学氛围。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情景模仿的一系列过程和环节下,由外部刺激转化为主体感受的心理体验过程,情感体验在学生心中再次生根发芽,带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去进行绘画创作将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它不断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兴趣,促进其思维力和创造力的发挥,让绘画变得不在是枯燥的无从下手的尴尬境况。它以学生为主体,在具有差异性的情感体验下,重视的是各自情感的真实流露,这在情感目标维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展学生审美个性,让学生的作品成为一个个有生命力、会诉说、记忆成长过程的见证者,这是我们作为美术教育者所要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中国美术教育,2002.5

[2]宋瑾美术课非指导性教学诌议中国美术教育2007.2

[3]刘文婷一次手与心的接触中国美术教育2007.3

[4]唐锋卢关于情境教学法的反思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3.9

[5]张淑艳初中地理课堂中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

上一篇:谈体育游戏的撰写方法 下一篇:浅谈新课标下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