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10-23 03:12:19

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调查与思考

【摘 要】 本文以西部地区平凉市白水镇小学为调研对象,调研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的现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主张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应全力配合协调,积极解决存在问题,认为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平凉县白水镇;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现状;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居两地,致使这一群体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教育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何保证这个群体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每个家庭、学校以及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本文以平凉市崆峒区白水镇王寨、马莲、打虎、大潘小学及白水中心小学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这些学校有学生1767人。其中,父母双方外出打工、与父母分开生活的占全部留守儿童的40%,学龄前(0―5周岁)、小学学龄(6―11周岁)、初中学龄(12―14周岁)和大龄(15―16周岁)四个年龄组合分别占全体被调查学生的35.32%、28.47%、21.73%、18.84%,小学学龄以下的留守儿童总比重高达63.79%,14岁以下的儿童的比重在50%以上。

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良

数据显示,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44%成绩较差,43%成绩中等偏下,只有11%成绩较好,仅有2%成绩优秀。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一是充当儿童临时监护人的亲人只重物质不重精神,只重养育不重教育,未能通过切实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部分留守儿童从小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二是临时监护人普遍年龄偏大,思想观念陈旧,无法与留守儿童进行顺畅有效的沟通。

2、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不健康,性格发展不健全

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缺乏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不能及时发现儿童成长过程中心理及性格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无法进行正确的疏导,单纯的亲情不能完全解决儿童性格和品行上出现的缺陷。

3、留守儿童价值取向不正确,行为出现偏差

由于临时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精力不济,致使家庭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严重不足,加之青少年时期正是儿童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极易受到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结交不良朋友,形成不良甚至扭曲的价值取向,继而导致行为上的偏差。

三、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是家庭、学校、社会全力协调配合解决的问题。

1、家庭教育层面

父母应经常通过各种渠道,关心、问候孩子,尽量多回家陪伴孩子,使孩子在情感上有所依赖,及时了解他们的各种想法,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同时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加强与临时监护人和学校的联系,及时掌握子女的成长动向,力图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问题;临时监护人也应引导留守儿童主动与父母联系,反馈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等信息,以获得父母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临时监护人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对孩子的学业进行优质辅导。

2、学校教育层面

农村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克服困难,保障经费投入。成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辅导课,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和障碍,帮助留守儿童分析和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的交流,并且定期家访。

3、社会教育层面

充分发挥当地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爱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媒体通过各种形式的舆论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四、城乡经济一体化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途径

1、打破户籍限制

长期以来,我国在制度和管理上把城市与农村截然分开,形成了以“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城乡二元”分治格局,从而造成了城乡两种不同社会身份的居民。正是这种被很多专家学者诟病、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成为了引发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实因素。进城务工人员虽然工作在城市中,但是却不能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包括教育资源在内的优质资源始终由城里人享受,其子女随父母进城入学当然存在巨大的困难,高额的“入学赞助费”、户籍限制等条件迫使他们不得不将子女留在农村,这是留守儿童大量产生的根本原因。

2、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尽管我国近年通过加强农村学校硬件建设、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等多项措施加强农村教育,但总体来看,发展仍然滞后。主要表现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普遍不强,教学质量不高,教育管理理念比较落后,教师队伍人才流失严重。这些情况的出现都要归根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

3、发展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之后,不存在城里人和农村人之分。进城务工人员成为产业工人,享有同等市民待遇,其子女的教育、入学能够随父母的迁移顺利解决,父母在解决了困扰自身的户籍、社会保障等问题后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子女的关心、教育上,这些孩子也能够充分享受到城市里优质的教育资源,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成绩、心理状况都会有一个大的提高和改善。另外,城乡经济社会实现一体化之后,教育资源能够更加合理的配置,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城市学校的教育质量没有太大的差距,在农村学校教育水平极大提高的前提下,即使一部分儿童父母不在身边也能受到足够的重视和照顾,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 解占彩.农村“留守儿童”成因及对策浅析[J].经济论坛,2007.9.

[2] 杨晓玲.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J].中国市场,2007.2.

[3] 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5.

[4] 刘正奎,高文斌,王婷等.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2207.2.

[5]姚芸.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6]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1.

[7] 申继亮,透视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世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苏宿工业园区:创新联动开发 打造南北合作新典... 下一篇:校园快递“最后100米”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