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班级管理的心理学探究

时间:2022-10-23 01:02:47

中学班级管理的心理学探究

有效班级管理中的人际关系和管理者特质班级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的人际关系上的,这种独特的关系具有人为性,会使其始终保持明确的方向和目的,因此其成为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载体。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相互信任与理解、必要的情感交流和理智感。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使学生做出积极反应,使学生感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提高自尊心与自信心,而对教师的认同和模仿对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更具意义。有效班级管理者的特质是教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这些特质对师生关系和管理效率有直接且重要的影响。其核心要素有以下几点:

共感理解。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观点和感受,并通过言语或肢体语言把这种共感表达出来,让学生得到教师的反馈,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

积极关注。这一概念源自罗杰斯,可以用“无条件接纳”描述这个概念,指的是咨询者不关注来访者的行为好坏,而是无条件地从整体上接纳对方,给予其关怀。学校中多数学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或不足,容易被困其中而产生“自我损毁”倾向,对教师的态度极为敏感,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应尽量以肯定的态度对待学生,接纳他们并给予适当的关怀,同时应当有选择地注意其积极的方面,使其感到自己并非一无是处或者毫无希望,使学生全面地、正确地认识自己,增强战胜困难、完善自我的勇气和信心。

真诚。这也是罗杰斯强调的建立有效人际关系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表现出自身真实的一面,不需要特意取悦学生或因自我防御而掩饰、修改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态度,不要回避自己的缺点或失误。真诚的人会得到周围人的信任和喜爱,教师更是如此。真诚的教师会对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促使他们也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别人,更加坦率地对人对己。

班级管理的误区

在班级管理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第一,长久以来,学校方面评定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很单一,忽略了学生的全面素质的评定。第二,教师的领导意识太强,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动机,没能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过于看重自身的需要与动机,并以此管理和制定班级的发展模式和努力目标。第三,在安排和分配任务的时候,经常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有把握好其各自的性格特点,未能把合适的任务分配到合适的人那里。第四,没有很好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不能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和性格采用不同的沟通或教育方式,因此不能进行有效和良好的沟通和教育。

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在树立权威中方面,首先需要老师会适当地表现自己,使学生知道自己的道德素养、工作能力和专业实力,要尽职尽责,并尽快熟悉自己的学生。老师熟悉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亲和力,缩短了和学生情感链接的时间,而且提高了自己的威信。沟通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手段,而谈话是沟通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通过谈话可以起到交流思想感情、消除隔阂、减少内耗、增进相互理解、加强团结、有利于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等作用。为了增强谈话的有效性,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在适宜的地点和时间进行交流,要注意倾听,换位思考并注意非语言行为的使用。非言语行为包括目光注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声音特质、空间距离、衣着步态等。由于非言语行为不仅能对言语内容作修正补充,而且很多时候还比言语交流更生动、更直接、更准确地表达所谈内容。因此,谈话中必须注意非言语行为的使用。

结语

青少年处在一个快速发展期,体现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中学教师利用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从人的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恰当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和规律,寻找合理解决问题的方式。认识并尊重个性的差异才能促使学生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良好的发展。

作者:张丽娜单位:武汉市第十一初级中学

上一篇:中菲心理学的对比分析 下一篇:论小学语文教育规范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