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排水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3 07:46:33

城市化进程中排水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期我国多个城市因暴雨发生严重内涝,给当地群众生活带来许多困难和麻烦。因此对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急迫而重要。文章以北京市为例,在对北京城市排水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

城市排水系统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0-020-02

一、引言

城市排水体系是指对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进行有效、系统排降处理的基础设施总称,它是城市的静脉系统,维系着城市的代谢与循环,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保障。2004年以来。北京市运年加大了对城市防汛,特别是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改造,“十一五”期间新建雨水管线1426千米,新建雨水泵站10座,更新改造雨水泵站16座,治理积滞水点300多处,红领巾桥、知眷桥、安华桥等立交桥积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排水管网的建设力度位居全国前列,但仍无法满足北京城市快速发展对城市排水系统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夸年入夏以来,几场特大暴雨造成北京出现严重内涝,导致多条主干道积水,交通堵塞,地铁1号线,13号线和亦庄线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给市民正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再次暴露出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北京城市排水系统在规划、设计、建设以及维护等方面的严重滞后。跟不上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当然,这些问题不仅仅只出现在北京,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全国351个城市进行了城市排水能力的专项调研,结果显示:2008-2010年阃,有62%的城市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内涝,其中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137个,在发生内涝的城市中,最大积水深度超过50厘米的占74.6%。积水时间超过半小时的占78%,其中有57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一直以来城市内涝问题,当地政府及相关专家总是将原因归结为暴雨强度大等自然原因,但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城市排水系统长期投入不足,管道老化,排水标准和排水能力低下,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现有落后的排水系统在暴雨面前不堪一击,造成多个城市出现“逢雨必涝”的局面。因此,研究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紧迫而重要。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在对北京城市排水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北京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北京市排水系统主要包括城市河道,市政排水管线,排水泵站等,按照排水性质可分为雨水排水系统和污水排水系统,其中雨水排水系统按照城区通惠河、凉水河、清河、坝河4大河系分为四个区域。由27条干渠河210多条雨水干管组成。据统计,北京城八区排水管道总长为5227千米,各类雨水、污水检查井12万座,雨水污水口8万座,各类闸门120多座,排水泵站88座,其中市管排水管道总长3759千米。包括1407千米污水管道,雨水管道1656千米,雨污合流管道697千米,雨水污水检查井8.8万座,各类闸门69座,雨水泵站77座。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但被称为“城市良心”、“城市生命线”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却严重滞后,无法满足当前城市发展需要。一场暴雨暴露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城市化快速发展给现有排水系统带来巨大压力。随着北京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人口总数急剧增加,据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1961.2万人。比2000年增加604.3万人,增长44.5%;外省区市来京人口704.5万人,比2000年增加447.7万人,增长174.1%。人口密度的增长,给原本已经超负荷运行的城市排水系统带来更大压力。另外,城市化建设使得大量绿地、湿地、湖泊被硬化路面所替代,据统计,北京超过80%的路面被混凝土、沥青等不透水材料覆盖,阻碍了雨水的自然入渗,改变了地表径流渠道,同时硬化路面还增加了雨水流速,缩短形成积水内涝的时间,增加排水系统的排水量,使得现有城市排水系统不堪重负。

第二,排水系统设施老化,改扩建难度大。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北京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明显滞后城市化进程,排水设施老化,降低了排水效率。据统计,目前北京城区排水管线中1977年前建成的有1200千米,占管线总长1/4,按照管线技术等级标准,属于三、四级低等级管网设施占27%,部分泵站自动化,防爆和通风监测设施无法满足目前需要。另外,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交通密度不断增加,使得城市排水系统改扩建的难度和成本大幅增加。加上目前北京地下空间已经被电力、热力、通讯等管网占据,排水系统的改扩建空间有限。因此,这种“先地上,后地下”的城市发氍模式。造成城市化越深入,城市排水系统改造就越大的局面。

第三,排水系统设计标准过低,管网内淤积情况严重。根据根据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规定,我国城市雨水管道重现期一般采用0.5-3年一遇标准。而北京目前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为:排水干线1年一遇(36mra/h),支线0.33-0.5年一遏(10-15mm/h),城市环路1-2年一遇(36mm/h);北京排水集团管辖的77座泵站中,标准最高的5年一遇的有4座,3年一遇的有21座,2年及以下一遇的有52座,占67.5%;天安门、故宫等重点设施和区域的设计标准也仅为3-5年一遇。因此,在现有城市排水标准情况下,北京一般排水管网能抵御每小时36毫米的降雨,一旦超过这个降水临界值,城市内涝则成为必然。另外,管网内淤积情况也相当严重。大大降低了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效率。据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李海燕调查显示:北京近8成雨水排水管道内有淤积物。约一半的雨水排水管道淤积物的厚度占管道直径10~50%。个别管道内淤积物厚度甚至占管道直径的65%以上。

第四,政府重视不足,投资渠道单一。近几年北京不断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建设力度位居全国前列,但在目前仍以GDP增速为政府官员主要考核指标的制度下,政府重视面子工程,忽视里子工程,重地上、轻地下的行为成为一种必然。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虽然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由于投入大,运营雏护费用高,政绩体现不明显,并且排水系统的重要性只有到汛期才能体现,加上北京雨季时间本来就不长,年年出现暴雨的概率也不大,就算发生内涝。等积水退去后,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滞后的问题很快就会淡出人们视野。因此政府对排水系统的建设不够重视,投入积极性不高。另外,城市排水系统具有公共福利性质,其盈利能力差。很难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主要依靠政府财政维持运行,投资、融资渠道单一。

三、对策建议

第一,保护城市水系生态环境,减少硬化地面。城市化发展进展,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的经济利益,应该注重城市水系生态保护。把确保城市水面积率、湿地面积率作为城市水系建设的重要控制指标,珍惜和保护湿地。加快城市水系规划与实施步伐,本着科学发展、生态优先的治河理念,加强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等多种功能的建设,逐步完善城市水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坚决禁止填湖盖房修路的工程项目,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公共绿地。对在城市绿化带上的违章建筑坚决拆除,积极保护城市水系生态环境,提高绿地、河流、湖泊、温地等对城市排水的吸纳能力。同时多采用沙石、渗水砖等铺设路面,大力兴建透水管道,积极开发透水性能好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提高城市排渗水效率,减少地表径流量。减轻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第二,健全市场运行机制,扩展投资、筹资渠道。城市排水系统属于公共物品范畴,其建设维护资金长期以来主要靠政府投入解决。这不仅给政府财政带来沉重负担,而且离满足人们群众的现实需要还有不小差距。因此。应建立健全市场运行机制,扩展资金来源,实现多渠道筹资。首先,按照污染者付费。使用者补偿,破坏者恢复原状的原则。对城市排水系统实行有偿使用。并根据资金来源,实行专款专用管理,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资金。其次。将城市排水系统部分建设维护项目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注入,有效降低政府操作成本和交易成本。再次,对生产和运输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维护所需的设备、材料和能源企业。给以税收优惠、开辟行政快捷通道等政策,降低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维护成本。最后。政府可以依靠自身良好的信誉和雄厚实力发行专项债券,利用资本市场有效筹资。同时还可以积极向中央政府、世界银行等申请经济援助和无息贷款,以降低政府的投入负担。

第三,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完善的监督机制是解决城市排水系统建设问题的前提保障。为保证政府决策行为的公开、公正和公平,促进政府更多关注民生工程。应加强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职能。公众作为城市排水系统最直接的使用者,政府可以通过定期走访群众,公布举报电话。确保监督渠道畅通,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让公众有机会参与监督,及时发现、反馈问题。及时解决处理。在充分调动公众监督政府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应加强新闻媒体对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相关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减少公众和政府之间的信息部不对称,使政府的决策行为时刻、全程受到社会舆论监督。确保政府进行理性选择。降低其不提供或提供无效城市排水系统的可能性。

第四。建立科学绩效考评体系,促进政府加大投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政府官员绩效考核标准。不能再仅仅局限于经济指标增长。应该将城市排水系统等民生工程建设维护情况,市民满意度,媒体好评度等纳入考核体系。加太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惩罚力度,改变以往单纯以GDP增速来评价官员成败的做法,对官员应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让他们意识到单一追求经济增长,忽视民生工程建设,所获得的收益远小于重视民生工程所带来的政治收益,积极引导政府对城市排水系统的投入,有效解决“重地上,轻地下”的问题。

第五,提高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标准,厦时做好管网维护清淤工作。积极组织水利、人口、气象、交通等专家,对城市未来人口规模、暴雨发生概率与强度、交通密度、建筑密度等指标进行科学预测,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标准,提高排水效率,有效防止城市发生内涝,城市重点地区,地势低洼地区,重要道路变叉路口和立交桥排水标准至少为3-5年一遏,一般地段建设标准为2-3年一遇;对于新建城区。应避免出现“先地上,后地下”发展模式,高标准建设新城排水系统,为城市发展提高有力保障。同时还要积极做好城市排水设施的日常雏护保养工作。对排水管道进行全面、仔细清淤、清障,确保管道排水畅通。

参考文献:

1

赵丽娟浅析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优惠改进措施[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4)

2

关于山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08(3)

3

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冲国给水排水,2003(3)

4

王,梅州城区内涝成因与除涝措施的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电力。2004(7)

5

高兴英,浅析排水系统的科学规划及问题的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

6

李爱霞冲小城镇建设排水工程的重要性[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I(6)

7

曹小练,城市排水系统的研究与探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0)

8

秦加彬,浅谈城市排水系统固化与管理技术与市场,2011(6)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管理系福建福清350300)

(责编:贾伟)

上一篇: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学的哲学基础及美学走向 下一篇:浅析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广告监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