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环境下集团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时间:2022-10-23 06:38:38

ERP环境下集团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表明了信息化建设对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信息化推动工业化,集中表现在支持企业业务发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优化企业经济效率、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对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集团型企业内部控制与经营决策作用显著。因此,基于ERP环境探讨集团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它是通过信息化集成,将企业的资金流、物流等各类信息流进行归集和整合,强调资源预测、资源计划、计划执行和执行后评估,协调和优化信息在企业内外部流转,从而使整个企业绩效最优化。基于对ERP理论的认识,笔者结合集团型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探讨其内部控制模式和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集团型企业内部控制特点

集团型企业是以产权联结为纽带,以产品、技术、经济、契约等多种手段联结母子公司,形成的多层次、多法人结构的经济联合体。集团型企业通常包括集团总部、子公司、分公司及其下属企业等诸多成员企业,产权关系复杂,且不同的成员企业通常拥有不同的业务范围、经营模式和资产规模等,因此集团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一)集团型企业内部控制呈现多层次结构 集团总部(母公司)层面上的控制和成员企业(子公司)层面上的控制,具体而言包括:各法人企业对本企业内部实施的控制和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对其下属企业实施的控制。其中,上级企业对下级企业的控制,特别是集团总部层面上的控制,是集团型企业区别于一般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此外,按照资本持有多少和协作关系亲疏等因素划分,集团型企业下分为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以及参股子公司等管理层级,内部控制管理力度应当随着紧密程度而有所差异。

(二)不同企业层级内部控制重点不同 在集团型企业中,集团总部的职能通常包括制定集团战略、运作集团资本、统一集团政策、树立集团文化和形象等。因此,集团总部内部控制的重点在于战略规划、经营环境控制和资本控制,并且通过目标管理和业绩考核对各成员企业进行控制,以期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各成员企业则负责集团型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业务,包括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因此,各个成员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在于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生产和销售管理以及财务管理。

二、ERP环境下集团型企业内部控制机理及模式

(一)ERP环境下集团型企业内部控制机理 ERP系统最大的特点和优势体现在系统的集成性。依托ERP的信息平台,集团型企业的内部管理信息能够以自动控制的方式进行归集和管理,建立集成化管控平台实现对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控制。集成化管控,总结为一套标准、一个界面和一个系统。具体而言,ERP系统大致包括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和人力管理四个模块,各功能模块根据其所涵盖业务的内在联系实现集成。首先,集成性表明ERP系统的数据定义和标准是统一的,源头数据不需要进行间接传递和转换便可以被不同模块共享,集成性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和冗余,并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实时性。其次,集中性表现为ERP系统能够涵盖企业经营的各业务领域,使包括资产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在内的相关信息形成网状集合,企业可通过一套系统对内部资源进行管理,其集成效率是通过多系统接口实现的集成所无法比拟的。再次, ERP系统的集成性不仅局限于一个模块内部,它能够将信息在模块与模块之间实现的数据流转和共享,例如ERP系统能够保证信息在生产、销售、仓储等环节的实时性,从而保证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及时性和同步性。总体而言,由于ERP系统是一个将信息集成的统一的技术架构,因此能够简化管理难度、降低信息成本和内控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二)ERP环境下集团型企业内部控制模式 基于ERP环境下集团型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分为三个层级:战略决策层、管理控制层和业务操作层,不同层级对应着不同的内部控制重点和相应的内部控制主体,见图1。战略决策层是集团型企业内部控制的最高控制层级,由集团总部执行,以战略研究和目标制定为核心。具体而言,战略研究和目标制定就是绘制战略图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绘制战略图将企业的战略规划细化为具体的可达到的目标,再通过设定相应的KPI指标对欲达到的目标进行评估,企业通过比较KPI指标实际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可以识别经营风险,通过对指标评估内容的追溯可以找到风险源泉并加以转移或规避。战略决策层的职能可以通过ERP系统中的管理驾驶舱来实现。管理驾驶舱是基于ERP的高层决策支持系统,正是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地显示一组动态的KPI指标(如图2所示),并支持对指标的逐层细化和深入分析。管理控制层涵盖企业具体经营管理的控制点,其具体分为集团总部的管理控制和成员企业的管理控制两部分。其中,集团总部的管理控制点主要包括资本控制、经营环境控制和目标管理与考核,ERP系统可帮助企业实现控制活动。以其SAP系统为例,SAP系统是一个功能覆盖物料管理(MM模块)、生产管理(PP模块)、销售管理(SD模块)、财会与管会(FICO模块)和项目管理(PS模块)等多方面的资源计划系统,集团总部可通过该系统归集企业信息,及时了解各成员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和生产销售动态,对成员企业进行指标考核,并将各成员企业的收益进行统一管理和再投资等;另一方面,集团总部可通过ERP系统职责分离矩阵模板,ERP系统敏感事务访问权限设置规则模板和ERP与人力资源系统配置清单来进行经营环境管理中对于组织结构设置和权责界定的控制,通过建立风险数据库来对风险进行评估。成员企业的管理控制是集团总部管理控制的基础,其控制点主要包括供应链控制、资产控制、财务控制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成员企业通过SAP软件可实现供应链管理,上游建立与供应商、制造商等相关方的友好关系,中游注重生产管理、库存管理和质量管理,下游进行订单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仓储运输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业务操作层的内部控制是集团型企业内部控制最基础的层级,以基础数据收集为核心,由各成员企业执行。成员企业需要将日常业务活动中的数据信息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记录和分类。标准化是指成员企业按照集团总部的统一的公共数据编码和标准进行数据采集工作,标准化决定了基础数据的收集质量,而数据质量则是ERP系统能够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直接关系到ERP系统能否真正发挥优化管理效率的作用。因此,统一信息标准、保证数据质量是业务操作层的控制重点。综上所述,集团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大体通过三个层级来实现。ERP环境下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一方面使得企业能够对信息流和价值流进行实施监督和控制,如限制资源利用的权限、监督业务流程等,从而能够及时发现经营管理漏洞,及时对现有弊端进行更正;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内部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少了由此引起的“道德危机”和“逆向选择”风险,降低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和成本。

三、ERP环境下集团型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保障措施

在ERP环境下,集团型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更好地掌握控制点,从而提高内部控制效率,但与此同时,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ERP系统信息的可靠性和规范性。因此,集团型企业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切实保障ERP系统顺利运行,为集团型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一)加强基础信息整合,保障基础信息质量 信息是ERP系统的血肉,信息整合要求信息规范性和业务流程规范性。信息规范性通常是指数据的名称、编码和定义必须明确一致,数据真实、可靠。业务流程规范性是保证信息资源完整的必要条件,业务流程不规范必然造成信息流程不规范,造成数据的流失或不完整,为信息传递和对比分析造成不便。因此,企业应当避免因基础信息不规范而引起的集团总部与成员企业之间信息传递不准确,从而导致的控制失灵,加强内部审计,必要时可以引入外部监督来保障信息质量。

(二)进行ERP安全控制,强化信息安全意识 ERP 系统高度集成的功能和系统,使具有权限的用户能够任意访问系统并且控制或改变重要的业务参数。显然,在ERP 系统使企业员工以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去处理问题、提高效率的同时,如果缺乏对这种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有效控制,那么ERP 系统的高度集成性很可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控制风险。因此,内部控制应向ERP环境下的风险导向转变,强化风险控制意识。管理层应制定安全指导方针,严格设置访问权限,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培训和信息安全教育等。

(三)更新审计体系,巩固内部控制 在ERP环境下,集团型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应实现从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前审计的转变,诸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否有效,关键控制点是否在系统中进行设置,业务数据定义和归口是否统一等情况进行审计,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内部审计的重点应当从单纯的财务审计向效益审计和风险审计转变,从差错防弊向全面管控风险转变,监督并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另外,在ERP环境下,需要逐步开展ERP信息系统审计,对信息系统从研发到运维的各过程进行评价,了解信息系统是否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审查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和安全性,以确保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和有效,保证信息系统得出准确可靠数据支持决策。

此外,通过集团型企业不断制度创新也能为基于ERP环境下的集团型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朱文明、李维森:《基于B/S模式下集团财务监管系统分析与设计》,《财会研究》2011年第5期。

[2]汪路明:《基于ERP环境下集团型企业的内部控制探析》,《财务与会计》2011年第7期。

[3]肖冰:《浅论ERP环境下强化内部控制的应对策略》,《中国总会计师》2012年第7期。

[4]郭红、刘涛:《ERP系统环境下的会计内部控制分析》,《商业研究》2007年第6期。

[5]贾凤霞:《基于ERP系统的内部控制改进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6]张昊:《基于ERP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体系研究》,天津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上一篇: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国际比较与借鉴 下一篇:论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