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态农业建设论文

时间:2022-10-23 04:44:22

现代生态农业建设论文

一、河南省现代生态农业建设中农村图书馆的服务定位

(一)生态大农业与生态物质循环的助推器农业参与大自然的循环、大农业中各产业之间的循环以及农作物种植业自身包含的“无机—有机”、“二氧化碳—氧气”三大生态循环。农村图书馆应利用图书馆资源促进大农业内部全过程、多层次的循环,实现生产废弃物再利用,增加对可更新资源的循环使用,推动生态大农业与生态物质生生不息的循环演进。(二)传承、传播生态文化的重要场所农村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机构,应利用传播文化职能宣传生态文化,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农民的生态危机意识,提高农民的生态文明认知程度,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化观念。通过传承、传播生态文化,促进农村生态文化发展,为我省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实践提供强大的生态文化支撑。

(三)促进信息生态平衡的生态信息中心由于经济发展差异、地方政府政策差异等因素,我省目前存在区域间、城乡间的信息差距。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的农村图书馆,应发挥信息服务的职能作用,致力于推进我省社会生态公平、信息公平,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这一弱势群体进行信息援助,逐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的信息鸿沟,推动我省信息生态平衡。

(四)进行生态教育的公共教室现代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农民的参与,加强生态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培训与推广,是河南省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农村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应利用社会教育职能,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宣传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知识,倡导生态文明,进行环保科普宣传,开展生态农业技术培训,以提升农民生态能力,培育生态农民,为河南省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生态人才支撑。

(五)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阵地目前河南省农村发展中存在着人与自然非和谐发展现象,主要表现在对农业资源掠夺式开发,农药、化肥滥用,农产品污染,农业废弃物肆意排放,农田生态失衡。作为学习科学、了解自然的知识宝库,农村图书馆应利用科学情报传递职能,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智力支持,通过传递科学情报,提供现代生态农业建设需要的生态科技信息,为农民推荐科技图书、发放科技快报,举办科技咨询、专题讲座等活动,引导农民利用生态科技科学种植,减少农药、肥料的使用,改善和提升农业生态环境,生产绿色产品,发展循环经济,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农村图书馆服务河南省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策略

(一)积极履行农村图书馆文化信息传播职能,重点服务河南省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农村图书馆应树立“大文化观”(包括社会伦理思想、道德风尚、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等)、“大服务观”,打破传统图书馆的思维定势,以服务河南农业为宗旨,以文化信息传播为河南省现代生态农业建设中农村图书馆的核心职能,主动投入河南省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和新农村信息化服务大平台建设中,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方面注重彰显农村特质,满足我省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需求,在促进河南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推进河南省现代生态农业建设进程,提高农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等方面发挥农村图书馆的作用。

(二)优化服务模式,拓宽农村图书馆文化信息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

1、农村公共图书馆+其他类型图书馆模式。农村公共图书馆与区域内的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企业图书馆等各种文化机构、组织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空间集聚优势,和区域中的所有类型图书馆共享区域图书馆系统内的文化信息资源,发挥图书馆的生态效益。

2、农村公共图书馆+其他政府机构模式。一是农村图书馆与政府信息网合作模式,与政府信息网组成农村文化信息传播整合平台。由于种种原因,我省农民在网络信息与服务的利用上处于弱势,基层网站的建设和发展应以农民为中心来考虑。没有设立独立网站的基层图书馆应和政府网站协作,利用政务信息网构建文化信息整合服务平台,建立“河南省现代生态农业”文化信息专题数据库,提供农村图书馆有关“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文化信息分类检索、政策信息解读、科技信息咨询等服务。二是农村图书馆与当地电视台合作模式,与当地电视台组成农村文化信息传播整合平台。据学者调查,在发达地区农村,电视仍然是农民的首选信息获取渠道;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农民选择信息的渠道更偏好电视。由此可见,作为传统大众传播渠道的电视,因其成本低、覆盖广、直观性强、传播速度快仍在现阶段农村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传播作用。县级电视台在农村受众广、覆盖面大,在河南省现代生态农业服务上更具优势。农村图书馆应和县电视台之间拓展合作空间,建设有关“现代生态农业”电视频道,设置生态农业专题栏目,制作一些适合当地农民群众需求的农村实用生态技术节目。三是农村图书馆与县科技局合作模式,与科技局组成农村生态科技信息传播整合平台。农村图书馆应主动参与科技局的生态科技推广工作,制作生态科技进村入户的实用技术光盘,为基层群众建设现代生态农业提供智力支持。四是农村图书馆与政府信息中心合作模式,与政府信息中心组成农村信息员培训平台。农村图书馆应积极配合政府信息中心搞好信息员培训工作,为农村信息员培训编写培训教材,提供师资力量。

3、农村图书馆+涉农部门+电信运营商服务模式。由于手机易操作、普及率高、可移动等优势,以手机为文化传播平台在现阶段信息化水平较低的我省农村更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农村图书馆应与涉农部门、电信运营商联合组成以现代通讯为支撑的农村文化信息传播平台,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在农村开展信息声讯服务、短信服务,将图书馆收集、整理、组织、加工的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所需的文化信息通过声讯、短信提供给农民,如,与生态农业相关的政策法规信息、农业新品种信息、农业生态技术信息、农情预测、病虫害预警防治、气象信息等等。另外,还可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开展移动互联网服务,使农民利用手机上网获取网络信息,提高农民的网络信息利用能力。

4、农村图书馆+农村人际网络服务模式。农民较为依赖非正式信息传播渠道,偏好信息互动的口头传播。基于农民的文化信息获取渠道的偏好,亦鉴于目前我省农村图书馆人力资源的薄弱,在现阶段充分挖掘农村读者乡土资源、扩大服务联动效应不失为一条可行、有效之路。农村图书馆应与农村人际网络组成农村文化信息传播平台,把农民视为主要资源和合作伙伴。一是农村信息员人际网络服务模式。现阶段农民获取信息主要来自于人际传播,农村图书馆应培养一批业务素质好、服务意识强的信息员队伍,通过农村信息员和农民的面对面传播、交流与示范,传播生态信息,推广生态技术,及时有效地解决现代生态农业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二是农村能人人际网络服务模式。建立“乡村人才库”,将田秀才、土专家、农业大户的生态农业种植经验进行推广,如有基层群众需要,组织田秀才、土专家、农业种植大户在生态农业示范田现场传授,充分发挥他们在实现有机农业、低碳农业中的联动作用。三是乡村知识群体人际网络模式。吸收乡村知识群体为兼职农村图书馆员,利用乡村知识群体在农民中的正向影响力,使之成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兼职农村图书馆人才,发挥他们在传播推广生态信息、生态技术中的积极作用。

(三)细分服务对象,制定培育生态农民的分类服务策略

1、生态技术示范带头型。培育生态技术示范带头型农村科技能人,充分发挥他们在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示范带头作用,可以形成农村生态科技聚集,促进农村生态经济发展。农村图书馆可选择一些文化程度高、脑瓜灵、热心肠的农民为重点培养对象,为他们提供科技图书和农村实用生态技术光盘,培养他们成为生态农业技术人才、专业大户,并且利用他们所学生态科技知识,通过实地指导、咨询、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带动周边群众创业致富,使更多的基层群众共享生态科技成果。

2、生态文化引领型。实现文明的革命必须先有观念的革命,作为上层建筑,农村图书馆服务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应注重从精神层面的推动,大力培育生态文化引领型农村文化能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通过宣传生态观念,提供生态化文化产品,培育人与自然和谐依存的生态农民。农村图书馆可加强对农村乡土艺术家、民间艺人、特色文化户的培训辅导,培养他们成为农村生态文化人才、骨干,成为农村生态文化发展的领军人物,支持和鼓励他们组建乡土文化团体,帮助他们创作、排演一些乡土气息浓厚、地域特点鲜明的文艺节目,如,戏曲、秧歌剧、小品、快板等,利用这种鲜活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原生态艺术形式,传播生态思想,宣传生态文化,普及科普教育,以有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3、留守人员求发展型。农村留守人员是农村中最大的弱势群体,也是现代生态农业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农村长期留守人员被称之为“386199”部队,他(她)们缺乏自我发展和对接外部资本的必要基础,农村图书馆应重视这一弱势群体的文化信息需求,强化留守人员的现代意识、科学意识、生态意识,满足其多元化文化信息需求,为农村留守人员提供与生态农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特种养殖等多方面服务内容,使农村留守人员能够为发展农村生态畜牧业养殖发挥作用。受生态规律、社会经济规律决定,我省农业走现代生态之路已成为发展趋势。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的农村图书馆,应利用社会职能传播生态文化,促进信息生态平衡,培育生态农民,推进生态大农业与生态物质循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提升我省农民生态能力,推进我省现代生态农业构建进程,建设富强、文明、平安、美丽河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凌单位:河南省委党校

上一篇:安全生产管理农业机械论文 下一篇:防治森林病虫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