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数感培养教学策略探索

时间:2022-10-23 03:41:09

新课程理念下数感培养教学策略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64-02

所谓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良好的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建立起联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对此作了说明:“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可见,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1 生活经验中体验数感,使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源于生活,并优化生活。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主动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就存在于周围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释现实中的数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样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例如,教学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时,对“1个整体”应多提供学生生活实际中熟悉的材料,如一块饼、一个圆、一张长方形的纸、一条线段……;到储蓄所存款、取款,观看利率表,来感受1%、24%利息的估算;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距离;到学校食堂去看看、称称、掂掂各种蔬菜、水果的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它不仅可以启蒙数感,还能培养学生“亲近数学”的行为,使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2 在活动平台中获取,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家高文武认为;“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人的认知、情感和能力都在活动中汇和并得到表现。”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与数学“亲密”接触。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如在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之后可设置一堂综合游戏课,把各种算式制成卡片分给全班小朋友,就当是进入数学乐园的门票。然后根据不同要求进行组合或排队。如教师先请一名学生手持口算卡片上来,然后请得数和他一样的学生上来;再以另一个学生的卡片为标准,请得数比他大的学生组成一队;再请一组小朋友上台,并请其他小朋友按照一定的要求帮他们排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但使学生巩固了计算技能,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又如为了加强对数的感性认识,丰富数的表象,可在课后组织调查活动;你知道从家到学校有多远吗?你步行上学大约需要多少时间?你家有几口人?你家的住房面积有多大?……对这样的课外作业,学生兴趣很浓,学生通过这样的调查,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以人为本”,在估算中增强数感

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新课标也指出估算相对于精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更广泛的实际应用,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改变学生对估算的认识,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让学生常估算,多交流,从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强估算意识,形成较强的量化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如:“一本书9元,全班52人,全班每人买一本大约需要多少钱?”在估算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10×50=500,估计在500元左右。”有的学生认为:“10×52=520,不到520元。”有的学生可能说:“9×50=450,肯定比450元多。”对于这些方法,教师都应该加以鼓励,并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估算方法,逐步发展估算的意识和策略,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自主的识,进而形成一种习惯,使学生在不断地估算中发展自己的数感。

4 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数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例如,在一节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创设情境,如:假日小队的小朋友组织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呢?或者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同学们纷纷想出了很多问题,有租车问题;有购票问题;有根据路程与速度估算时间的;有设计路线的。学生从多角度考虑,设计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自己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做出了解释。学生们解决问题时,运用了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细致周到地考虑到了每个方面。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完善自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并不断建构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新的意义,使学习者与真实的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强化数感。所以说,人们只有将知识运用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才能真正地理解它,才能使数学知识真正有用武之地。这样,学生能够用自己对数的理解去认识了解社会生活。反之,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了解又会强化数感的形成。

总之,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教学理念下,数学即生活,数学不只是一些毫无生命意义的数学符号的集结,数学教学也不只是刻板的对知识的传授,而是遵循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教学来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习活生生的数学。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注重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微 下一篇:专项素质对竞技健美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