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微

时间:2022-05-18 06:47:59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微

【摘要】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先进独特的优势功能,逐渐被广大师生所青睐和推崇,已经成为学校教学中的重要辅助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有效促进和优化多变式教学改革,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多元思维上,在改善教学方法、拓展教学信息、促进教学创新等方面,都能发挥日益重要的推促作用。本文所说,即是笔者在实际运用中的些许探究之得,以此期盼收获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技术; 实际操作运用; 探究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68-02

《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教育科技化特征的日益加强,以“粉笔、教材、黑板”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已很难适合教学需要而逐步淡出教坛,取而代之的 “屏幕教学”越发火红起来。笔者从实践中总结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无论从教学形式、教学过程还是从教学质效上来讲,都能提供无可比拟的有效支撑。

1 信息手段就像是科技动画,能够制造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有效激活教学状态,激发课程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内容中,笔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类似物品去展开想象,接着通过多媒体屏幕显示玻璃水杯等圆柱形物品图像,然后再借助电子画笔,把之幻化成相对标准的圆柱体图形,并分别演示出它的底面积和高,引导学生在认真观察圆柱立体形状的基础上,从中学会圆柱体积计算公式为“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成V=Sh。在第二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则有请小白兔和小灰兔登场助演:它们各自拿着一只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透明容器。上半场由小白兔往圆柱容器里加满了液态水,然后把水倒向小灰兔手中的圆锥容器里,于是小白兔分三次才刚好倒完了自己手中圆柱容器里的水;下半场则由小灰兔往圆锥容器中盛满水,然后把这样的水再往小白兔的圆柱容器中加水,经过现场直击,小学生们清楚地看到小灰兔连续三次才加满了小白兔手中的圆柱容器。此情此景有目共睹,大家很快得出了如下一致的结论: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体积等于圆柱的三分之一。多媒体适时切入数学计算公式为圆锥体积V=1/3Sh画面。整个演示过程形象直观,学习过程也是浅显易懂,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着热烈欢快的气氛。

2 信息手段就像是科技魔术,能够展示形象活泼的教学动态,有效增强教学魅力,深化课程学习情感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中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他们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那么不仅可以把其中所涉猎的事物、形象和过程等内容跃然于课堂教学之上,整个学习过程显现得更加形象化和生动化,而且能够给小学生留下津津乐道的长久回忆,从而逐步增强他们的课程学习情感。例如,在对于“分数大小的比较”内容教学中,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一组课件,用来动态展示“比较”的全部过程。电脑指控大屏幕呈现相同式样和相同大小的两块蛋糕,接着由大花猫厨师来操刀切分蛋糕:把第一块蛋糕分为三等分,把第二块蛋糕分为五等分,然后分别取出其中的任意一块放在一起作比较,“谁大谁小”一目了然,即1/3>1/5。为了加深印象,我们请大花猫厨师再进行一次类似的表演,把第二块蛋糕划重新分为10等分,再次获得1/3>1/10的结论。由此可以得出“分子相同而分母越大的分数越小。”通过多媒体技术画面,完整展现数学教学的动态过程,把原本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内涵予以形象化演示,使得学生能够从中清晰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

3 信息手段就像是科技加工,能够创造清晰明了的教学表象,有效增强知识感悟,促进课程教学思维

如在关于“认识长方体”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如果执教者只是运用语言进行讲解和描述的话,由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有余,而抽象思维不足”的特点,他们难以构建空间数学概念,那么对于长方体的想象也就难以形成立体化形象,势必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对此,如果运用喜闻乐见的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就能够化难为易、迎刃而解。教学过程操作如下:通过多媒体画面,把长方体的各个面和12条棱充分展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去认真触摸和具体感知,能给学生传递如见其物、如临其境的立体化感觉。当观察长方体的棱长度时,为了突出色彩度和感知度,我们还可以把长方体的三组棱先后作出分别闪动和同时闪动(每组四条棱,共12条)。如此形象生动的立体画面和动态演示,能够使学生在清晰和谐的模拟表象中有效构建立体空间感知,并对“棱”的数学概念产生充分认识。在提纲挈领和画龙点睛的视觉作用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多维想象能力,从中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 信息手段就像是科技冲浪,能够开挖学生内在的潜能质地,有效推动自主创新,放大课程教学效应

心理学研究和实验表明,每个人都蕴藏着一定的天性潜能,在受到有效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有的人表现得比较明显,而有的人表现得稍加隐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智力冲浪活动,能有利于是激发学生的潜能意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宋代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亲手再创造活动,小学生才能把所学知识充分灵活地运用起来。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内容时,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从大屏幕中展示两组完全相等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接着把每一组相同图形实行平移或者旋转,由此得到的新图形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以此推测,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什么样的关系?怎样才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直角三角形能否平移或旋转成平行四边形?可否从中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在这种系列化探究题的牵引之下,再经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和点拨,小学生于多媒体技术环境下的合作探究之中,一定能够解决以上所有问题。由此,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潜能也得到了大力增强和有效开挖。

上一篇:地理教学中环保意识的渗透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数感培养教学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