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动画影片主角形象与启示

时间:2022-10-22 09:26:42

国外动画影片主角形象与启示

一、动画电影主角形象刻画的关键要素解读

1.主角形象刻画要兼顾民族性与地域性

历史与民俗是一个民族深深印在脑海里的东西,伴随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挥之不去。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度有着迥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传承,特定民族文化中的道德观、价值观甚至美学观等共同凝聚和构筑着主角的精神文化内涵,这也决定了一部动画影片的主题风格、角色塑造、故事情节安排等。当一部动画片的角色造型一旦确定下来之后,就应当认真研究该角色在故事中所处的具体历史文化背景和民族特色,是古代还是现代,是东方还是西方等,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剧情要求的主角形象。比如个人英雄主义十足的“超人”形象让人想到美国动画,孙悟空或葫芦兄弟的造型会令人想起中国的神话传说等。由布拉德•伯德导演的《料理鼠王》曾获第65届全球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可谓皮克斯3D动画电影的巅峰之作。众所周知,由于美国“拿来主义”的强势文化模式,世界各地的区域文化经常会被作为美国动画影片的原始素材拿去再进行二次加工,这种做法经常会激起民族不满情绪。1998年上映迪斯尼出品的《花木兰》,虽然欧美票房尚可,但在中日韩等亚洲国家的票房却并不乐观。所以,在《料理鼠王》中,迪斯尼一改以前的做法,以前是将其国家的民间故事融入美国精神,这里则是运用别人的文化元素讲美国人自己的故事。很显然,该片是将法国的文化元素运用好莱坞的配方进行了成功的调和,讲出了美国人自己的故事。在片中,映入观众眼帘的是美轮美奂的巴黎夜景、巍峨矗立的埃菲尔铁塔、地域特色明显的“法式烩菜”、法国波尔多红酒等,除了这种表现之外,主角行为语言中渗透出的高卢人后裔所特有的人生哲学、当代法国人的浪漫激情与不拘小节,以及主角英语中带有的浓重的法国口音,再配以浓浓法国情调的背景音乐,使整部影片浑然一体,回味无穷。在这之后,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更是将这种民族文化融合的处理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

2.主角性格的精雕细琢是提升动画电影真实感的关键

一部影片展示给观众的直观表象是主角的各种外在气质和行为,只能是一种不完整的感受,所以动画创作人员必须综合考虑形象生活的地理环境、文化、身份等因素,结合设计者自身对剧本的理解,充分挖掘主角的内涵,才能设计出成功的角色形象。无论是何种风格的主角形象,有几个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应当重点雕琢。第一,肢体行为语言的细致刻画。角色的一切肢体动作无时无刻地传递着各种信息,包括年龄、职业、情感特征以及处世态度。“创作人物形象的材料是动作。一切都应该通过动作来实现,一切都应该从动作开始,一切都必须从动作出发,然后又回到动作上去。”

(1)动作的设计要以充分展现主角性格特征和情感为前提,它是主角内心世界的外化表现,是性格特征最明显的标志。动画角色特征动作源于生活,又有超越真人表演中身体束缚的优势,能充分体现夸张性和戏剧性的特点。美国偶动画片《僵尸新娘》中有婚礼彩排的一段细节:新郎维克多在黑暗中毛手毛脚地点着蜡烛,慌忙之中撞到桌子上,戒指从桌子上落下一直滚落到丈母娘的裙子下面,维克多战战兢兢地从裙子下面摸出了戒指,不料手中的蜡烛点燃了裙子,在场的人们忙着灭火乱作一团,牧师赶忙叫停彩排。这段连续的动作和惶恐的表情充分展示出了新郎维克多内心的单纯、稚嫩,也显示出了他紧张、恐惧的心态。下意识的肢体动作是特定环境心理行为的自然流露,但有时并不一定是心理行为的直接反映,有时会做出言不由衷的虚假动作。《僵尸新娘》里有一个维克多相亲的场景:维克多早早来到了维多利亚家中,闲来无事弹起了钢琴,维多利亚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他慌乱地站起来,却碰倒了花瓶和凳子,这使得维克多更加慌乱、手足无措,双手不知道该放到哪里,抓起领带卷上卷下,开始语无伦次、结结巴巴。这一段肢体动作和语言表现,充分展示了维克多羞涩、不善言谈的“大男孩”气质,手足无措和卷领带的动作,则是一种很自然的下意识反应。第二,主角的服饰设计的考究。纵观美国动画角色的历史,米老鼠、白雪公主、超人等好莱坞动画明星,从其诞生之日起便影响着世界动画产业的发展。这些动画明星能够风靡全球,在于其幽默乐观、可爱的形象以及高雅善良的性格,而对于这些信息的传达,不仅仅在于其恰当的动作,还在于精心设计的服饰。服饰虽然是角色造型的外在视觉媒介,但恰当的服饰能直接体现动画角色的年龄、身份以及兴趣爱好等特点,服饰的选择受到剧情设定的周边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如美国服饰以宽松、“非正装”、甚至有点粗糙的意味,透露着实用与效率优先的生活方式;与美国粗犷的牛仔风格相比,作为时尚之都的巴黎,不论男女都很讲究身材的性感,因此,服饰上讲究收身雅致的包装行头。美国动画主角形象的每次亮相都会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追捧,无论是人类角色还是精灵物种,其服饰设计都极为时尚考究,奇幻夸张又不失真实合理性。比较经典的是迪斯尼第一部长篇动画影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可谓迪斯尼的开山之作。为了表现白雪公主的高雅善良和美妙舒缓的情怀,迪斯尼对该主角的服饰资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到巴洛克时代的宫廷里的贵妇、公主以及女皇等的肖像画像,综合其设计元素以获得灵感,表现出主角古典高贵的气质。巴洛克和洛可可时代,女装上的花边褶皱、金属饰品以及缎带等服饰极其繁杂,好莱坞充分考虑到动画制作技术上的特殊性,对这些服饰去繁就简,以清新唯美为原则,展现给观众的公主形象既没有多余的珠光宝气,也避免了浮夸感。这就是简化设计的原则。

(2)同样,好莱坞的另一部经典动画片《功夫熊猫》中阿宝的行头设计也遵循了该原则。为了突出功夫主题,保留了清朝士兵的绑腿,又将清朝男子身上各种繁杂的配饰简化成一条朴实的腰带,不仅进一步体现了角色的纯朴与善良,同时也为动画制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除需结合角色所处的具体历史情境外,角色服装应具有明显的标识性。第三,赋予主角以人类的情感。一部动画影片出炉之后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还要看该片能否打动观众,是否能让观众得到情感的愉悦与共鸣,这是动画电影成功的关键所在。情感虽然具有多层次性,表露情感的方式也会受到文化层次、自身修养以及民族宗教等的影响,但人类的共性是不会变的,如同情心、自尊、向上、助人为乐等。美国梦工厂2013年上映的3D动画电影《疯狂原始人》,堪称是一部票房、口碑双赢的“零负评”电影巨作,甚至有电影爱好者评论该片从细节刻画及所蕴含的丰富内容来讲已经超过了《阿凡达》(对于《阿凡达》是否属于动画电影,尚存在争议,

(3)本文暂不作讨论)。虽然影片在角色造型方面,根据剧情的需要在保持美式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夸张变形,如女性由柔美、纤细、文弱的造型转化为粗壮有力等,但在角色人性刻画方面却保持了原汁原味的美式风格,如勇于冒险、自由至上及个人英雄主义等。影片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对人性真诚的表露——浓浓的亲情、真挚的爱情以及对自由的追求渴望,这些人类情感的基本诉求为影片成功铺垫了饱满的底色,而通过对主角挑战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对未来幸福向往的推进中,影片主题得到了升华。对于主角情感的刻画,皮克斯在与迪斯尼合作期间,也有许多上乘的影片值得人们去体味,比如《海底总动员》中的父子亲情、《怪物公司》中怪物与孩子情感的变化、《玩具总动员》中玩具与主人间的真挚情感,这些影片对于主角与其他角色间的情感刻画细致入微,甚至感人肺腑。

二、中国动画电影的借鉴和启示

1.突破角色形象的“定式”

早期的美国动画电影中角色的设定程式化严重。外形趋于脸谱化、性格单一、善恶分明。随着皮克斯加盟迪斯尼,美国动画创作人员加强了对好莱坞电影美学的研究,角色形象开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发展,主角性格日趋丰满,富有个性,原来的角色设计“框架”基本被打破,角色设计更加人性化、平民化,主角形象不再是碧玉无瑕的“圣人”,而是充满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平常百姓,具有人性的弱点,对其心理刻画也日益深入。为观众所熟知的许多美国动画电影,都在从平民身上挖掘英雄的亮点。如《怪物史莱克》中主角史莱克的设计,便是对传统经典角色的一种颠覆。这部影片一改王子便是英俊潇洒、公主就应该是贤淑美丽的传统观念,史莱克具有复杂的性格,身上的缺点几乎令人难以接受:丑陋、粗俗、自私,甚至有些孤僻、自卑,但就是这样一位被“丑化”了的角色,却令观众为之感动、令公主产生爱慕之情。影片成功之处就在于对人性的理解和感悟。《功夫熊猫》也是如此,主角阿宝的出场不会有人把他和“英雄”两个字联系在一起,他出身平凡,贪吃好玩,甚至有些笨手笨脚、憨态可掬,但阴差阳错的命运使他不自觉地卷入到传奇的经历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感悟终于打败了强劲的敌人而拯救了世界。类似的影片还有诸如《玩具总动员》中的大熊、《美女与野兽》中的王子等。反观国产动画电影,主角形象塑造时不是过于完美、正直,就是少年老成。很典型的例子便是《西柏坡》中的角色塑造,小英雄有成人气质和风范,特务反动派则呆板、丑陋甚至愚蠢之极。许多国产动画,无论是2D还是3D动画,也许是为了减少帧数节约成本,面部表情单调甚至呆滞,对于深入刻画角色心理极为不利。所以,当今的开放时代,也是十足的个性化时代,人人都可能成为英雄,都可能成为商业上的马云,在这一点上美国动画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的。

2.主角功能定位应更加自由和巧妙

无论是处于霸主地位的迪斯尼,还是精品辈出的皮克斯、梦工厂等动画“豪门”,都为美国动画电影雄霸世界屡立战功、创下了不菲的“战绩”,但把这些影片放在一起进行归类,就会发现,多数影片故事的主角所承载的并不是惊天动地或改朝换代式的历史重任,也极少被政治色彩所包裹。相反,他们的经历看上去似乎就是我们平常人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情,或可能存在的矛盾和挑战,在“摆平”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他们在处理各种棘手的问题时而得到锻炼,无论从身体、性格还是价值观等各方面会逐步走向成熟,最终获得成功。这种主角所经历的亲情、友情、爱情、冒险以及奋斗成长的故事,自然而然地传达出了人世间的真善美。这种题材及个性塑造显得不虚伪、不生硬,非常符合人性的需求,甚至模糊了民族、国家及地域的界限,老少皆宜。人们在欣赏这些影片的时候,放松了心情,情感上得到愉悦,潜移默化当中体味到了人性和温暖、励志与探索等人生哲学。这也许就是迪斯尼动画电影能够风靡全球的奥妙所在。正如迪斯尼本人所言,动画行业实际上应属于“娱乐业,是供人们消遣的东西”。美国动画影片中另一个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便是文化渗透策略的巧妙运用。在几乎每一部美国影片当中,观众其实都能体会到美国的主导精神,但却并不排斥。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其关键在于美国人善于将其核心的价值观做人性化的精细处理,与主角融为一体,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而不是平铺直叙地说教。1994年迪斯尼出品的《狮子王》可谓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这种创作理念,为美国有效占领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角色形象取材应强化包容性

作为一个多民族、多种族的国家,由于特殊的国情,美国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相对较少,这也迫使其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域的民族文化为己所用,这样可以快速聚集能量。世界大同的开放型理念,也使其能够积极吸收包容世界各国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动画创作中的这种“拿来主义”使美国动画的题材选取极为丰富。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迪斯尼出品的56部动画作品中,选材来自中、法、德、意、英以及古希腊等国家的就有22部,占37.5%的份额。比如《风中奇缘》取材于印第安、《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取材于中国《、真假公主》取材于沙皇俄国等。在前文提到,美国人的“拿来”并非照抄照搬,而是走着一条传承创新和共融的路线,进行“美式”处理,融入美国精神。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在传承与创新方面,美国动画电影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对人性价值不倦的追求,故事情节紧凑的安排以及丰富的表现力和前卫的创意思想应该是中国动画工作者认真体味和研究的。

三、结语

中国动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几经起落,从往昔“中国学派”的辉煌到票房惨淡的经营,虽然在政府资金、政策方面大力扶持下,产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但这种泡沫一样的指标在类似好莱坞“巨无霸”式动画电影的重压之下,必然破裂无疑。反思国产动画经历的风风雨雨,我们缺少的并不是绘画技术,也不是软件技术,更不是资金,而是创作理念和耐心,动画工作者确实应抛弃“天朝上国”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抱着“十年磨一剑”的心境,静下心来虚心研究动画电影美学,创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优秀动画角色形象。

作者:王东 张芮祎

上一篇:动画教学中原创性设计思维 下一篇:测量系统的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