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探究

时间:2022-10-22 07:09:17

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探究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学生在阅读 和写作的过程中更需要借助想象,因此,作文教学称得上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片沃土。

一、提供特定材料,引发学生想象需求

小学生的想象力具有直观性、片面性、模仿性的特点,教师应为其提供一些具体、完整、翔实的材料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营造特定的情境,提供想象的材料,通过精心启发,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鼓励学生大胆联想。这样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确实能起到重要作用。又如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先讲了《神笔马良》的故事,接着出示作文题目《我有一支神笔》,并启发学生想象:“假如你们手里有一支神笔,这支神笔只能让你画一种东西,你准备画什么?为什么?”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纷纷展开了他们想象的翅膀:有的想画一台能“吃”塑料袋的机器,让它清除白色污染以利于环保;有的想画连接中外的“友谊之桥”,希望世界永远和平;有的说要画一个多功能的机器人,帮助妈妈做家务……学生的想象极为丰富,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意愿,作文此时成了真正意义上表达的需要,是一种想象的快乐,想象的创造性也在快乐中增长。

二、借助音乐渲染,丰富学生想象内容

借助音乐这一艺术语言,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在头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把音乐带到课堂上,让学生把从音乐中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在作文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如在指导学生写《我的家乡》时,可以播放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以此激发学生的爱乡情怀,使其产生描写家乡的欲望;写《我的妈妈》时,让学生饱含深情地唱《烛光里的妈妈》,他们心中便会涌起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慈祥勤劳的妈妈如何关爱自己的生动场景就会闪现于眼前,流演于笔端,笔下妈妈的形象就会更加丰满。教师利用音乐中蕴涵的丰富的审美因素,来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可以让艺术和文学语言沟通起来。健康优美的旋律适时飘入课堂,无疑给沉闷的课堂注入了一丝生机与活力。

三、利用抽象图形,激发学生想象意愿

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且绝大多数学生都十分喜爱绘画,而且也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应善于把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培养,还要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学生面对一幅图画,如果调动了已有的经验,那么就容易入境生情,产生对事物新的认识,写出来的东西也就更有感染力、更有生活气息。比如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把它想象成一块桌布,使它有了色彩;有的把它想象成一台电视机,使它有了图像和声音;有的把它想象成一块麦田,使它有了生命……在教师的引导下,新的形象丰富起来,学生也渐渐有了清晰的条理和具体的内容。

四、开展课外活动,拓宽学生想象空间

学生的生活是多彩的,带他们走进大自然,感受春的旖旎、夏的火热、秋的华硕、冬的含蓄,感受云出雾散、日出日落,将语文学习与大自然紧密联系,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实的内容,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我结合作文训练,设计并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想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认识社会、亲近自然,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的专题是“观察与发现”,语文实践活动也是观察周围的事物,学写观察日记。围绕这一专题,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如:春天来了,学校周围、放学路上、房前屋后,到处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我便让学生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认真观察,记下花开花落的过程;有的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泡豆子、泡花生米,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将每天的观察记了下来;还有学生观察自家养的家禽,将它们的活动及生长过程、生活习性记了下来,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跃然纸上。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每一位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想象,以一颗童心去理解学生的想象、欣赏他们的想象,并以巧妙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想象向着更加合理、更加现实、更富于创造的境界发展。

(作者单位 辽宁省彰武县兴隆山九年制学校)

上一篇:方方正正中国字,认认记记趣味浓 下一篇:简谈如何辅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