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默读伴随学生成长

时间:2022-10-27 02:48:34

让默读伴随学生成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其中就默读还特别指出:低年级“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高年级“默读有一定速度。”审视目前的语文教学,朗读有余,默读不足,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原因在于担心用心默读要占据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室里很安静,不热闹、不好看。殊不知,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扎实有效,而不是形式上的热闹与好看。语文教学要认识默读的“价值”,给予学生默读的“场”,教会学生默读的“法”,真正让默读有“一席之地”,真正让默读伴随学生成长

一、认识默读的价值

1.默读能更深刻地感悟文本

读,是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朗读、诵读、默读、浏览……读的方式不同,价值也不一样:朗读可将无声语言转化成有声语言,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还原文本描绘的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画面,获得美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诵读,能将体悟的情感通过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尤其是诗歌,诵读确实是最好的方式;浏览,能以极少的时间捕捉文本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省时、高效,教学中让学生找一个中心句、找一个过渡语等等,用浏览的方式是再合适不过的了。那么,默读呢?默读能更加深入地感悟文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默读时,可以一边读、一边想,可以扣住词句反复读、反复想,可以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揣摩、用心去探究、用心去想象,所谓“潜心涵泳,细细体察”就是这种动人的境界,在这样的境界里,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就会越来越广、越来越深。

执教展示课《爱如茉莉》一课时,让学生默读,找出反映爸爸妈妈之间真爱的句子,并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真爱。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默读着、思考着、想象着……亲眼看到学生读到“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这一句时,眼睛定格在“没有”“也没有”“直奔”“每天”四个词语上,并且在下面重重地加上“小黑点”。他们思考着:爸爸为什么不吃、不听?哦,爸爸妈妈之间好像有心灵感应,爸爸看到妈妈不在,没有亲自煮饺子,肯定是住院了!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之间的爱有多深哪!……他们想象着:爸爸当时是多么焦急啊!仿佛看到爸爸奔跑着向医院冲去的情景,仿佛看到了爸爸每天去陪病的情景……于是,在语文书的字里行间出现了蚂蚁般的小字……这是多么真实、多么动人的默读情景啊!

2.默读能提高教学效率

时下,人们都在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与方法很多,其中,加强默读是重要方面。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效率原则需要的是课堂教学中的“全员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参与面越广,效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课堂上共同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只与极少数学习尖子进行对话,大多数学生在旁听,在陪读,没有进入学习状态,游离于学习之外。这样的课堂能有效率可言吗?而默读则不一样,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人人参与阅读、人人进入文本、人人有学习所得。虽然所得有多少,但是至少人人有得,这样,教学效率就会倍增。再者,从交流的层面看,个体无学习所得,又哪来同伴的交流呢?即使有交流,也是几个学习尖子之间的交流罢了。

执教市级公开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在朗读感知这一段的内容后激励同学:“同学们,如果你们用‘心’去读,抓住关键词语细细地读,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对谈迁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了解。请大家默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语体会体会,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立即进入研读状态,10分钟后,让学生交流,课堂上小手如林,一段段精彩的“演说”、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标志着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谈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3.默读能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分析,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的生活、工作与阅读息息相关,而阅读的基本形式是默读,有谁看见过成年人在自己的书房拿着报纸杂志或者长篇小说大声、摇头晃脑的朗读呢?当然没有!人们在安静的环境中,如饥似渴地默读着、思考着、想象着、批注着、摘抄着……在默读中吮吸知识的营养,在默读中诠释着心中的疑问,在默读中感受着人文精神……是的,缺乏默读能力的人在现代社会中是难于立足的,而默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抓起,从这个意义上说,重视默读、培养能力,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

二、给予默读的“场”

1.留给默读的时间

默读的过程,是一个“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心理活动过程。要完成这个心理活动过程,没有足够的读书时间是不行的。只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学生才能原原本本地读、平心静气地读、整体联系地读、步步深入地读。也只有这样读书,才能使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启迪,从中获得读书的乐趣。再从上述教例分析,学生首先是逐字逐句的读,再是关注重点的词,心中产生疑问,而后静静的思考、琢磨,最后呈现答案,期间没有时间怎么行?当然,从训练默读速度的角度来说,也并不是留给学生的时间越宽松越好,默读训练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已有知识水平等提出不同的要求。

2.留给默读的空间

这里所说的“空间”指的是思维空间。根本的方法是整合有价值的阅读问题。要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展开默读。这样,默读才有任务的驱动,才有内在的动力,才有明确的心理指向,才会真正“沉”入文本去读、去想,逐步逼近“真理”,发现“真理”,如果没有问题的引领,默读也就失去了价值!

3.创设安静的环境

默读,是阅读个体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需要集中心智,才能有所收获,注意力不集中,有杂念,文字就不会进入心坎里,貌似默读,实则是浪费时间!所以,默读需要安静的环境,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安静的环境,排除各种不良的环境干扰,让学生默读时,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体会也就更为深刻。

三、教给默读的方法

给予学生默读的场所,还需要教会学生默读的法,方法得当,默读的效率才能提高。

1.“瞻前顾后”法

即联系上下文去思考、揣摩。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呈现问题情境:“厄运”指什么?为什么说原稿被偷走是“厄运”呢?面对“厄运”,谈迁心情怎样,又是怎么做的?联系上下文默读、思考。学生联系上文,读懂了原稿的诞生倾注了谈迁毕生的心血,联系下文读懂了谈迁的悲痛欲绝和坚定的信念。

2.“圈画批注”法

即圈画关键词句,写上自学心得,可以写写对词句的理解,可以写写对文本的感悟、体会,可以对不懂的词、句表示质疑,可以欣赏文本的语言……嵌满字的课本是美丽的!

3.“探究发现”法

即在默读时,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是词句方面的,可以是内容方面的,可以是文义方面的,可以是表现手法方面的,可以是相关知识方面的。

……

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这些方法,真正做到“眼到”――字字入目、词词过心,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关键词句;“心到”――瞻前顾后、潜心会文、深入思考、探究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手到”――圈画截取、标记批注、摘记评价等等。坚持这样做,学生的默读能力会与日俱增!

(作者单位 浙江省常熟市梅李中心小学)

上一篇:借问“探索”何处求,“课堂追问”显实效 下一篇:作文评改,给学生一方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