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需要关爱/妈妈愿意住我家

时间:2022-10-22 07:07:34

老人需要关爱/妈妈愿意住我家

老人需要关爱

人生是个过程,过程随时在给生命画着圆圈,起点是孩童,终点将与起点搭接时,便又回到孩童时。孩童走向老年,老年又回到孩童,这是自然规律,生命都是这样的过程。起点是孩童,依靠父母添衣喂食,提携捧负,终点是老孩童,需要儿女问寒问暖,牵挂搀扶。

老年的进程,根据年龄、身体以及寿命的规律,可分为三个阶段。60至70岁可称为初级老人;70至80岁可称为中级老人;80岁以上则可称之为高级老人。《庄子》书上载:“百岁曰上寿,八十曰中寿,六十曰下寿;八十曰耋,九十曰耄,百岁曰期颐。”《论语》书上孔子以70岁为界,“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按现在平均寿命增至70多岁来说,80岁以上应算高龄老人。

老人走近孩童该如何对待?生命起点的孩童,有父母悉心呵护,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孩子享受父母天职的爱护;可老孩童已失去了父母的呵护,唯一享有的是儿女的关爱,而儿女又往往粗心大意,总以为父母是他的维护者、抚养者、家庭支撑者,把父母当成永远的活力形象,很难拐个弯来想:父母老了,再次走近孩童了。父母老了走近孩童,其心理思维、精力气血,都将渐入老弱病态,行动则逐渐需要拐杖与搀扶。做儿女的,对年老的父母,必须加倍爱护,以宠孩子的心去爱年老的父母,才是反哺报恩之道。

根据老年的进程,儿女可以掌握老的规律与实际情况,有轻重缓急地对待。一般初级老人,离开劳动工作尚不久,身体精力尚不差,儿女可以不必太过操心,只须常回家看看,帮父母料理衣食住行上的难事,让父母心情宽慰,有余力改善生活,促进健康。父母成了中级老人,儿女需要增加关心份量,对老人身体保健、饮食起居、有哪些难处,应予以解决;如果单身独居父母,应对其健康有周密观察。自己不在父母身边,可以请近邻或附近亲友代为看望,密切信息联系,了解有无疾苦。过去的俗语:“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七十多岁毕竟是平均寿命。老人起居保健,不可忽视。父母到了80岁,算高龄老人了。80岁老人向老境迈进,逐步有精力不支之难。人到一定年龄,再好的身体也难免要老化,年龄不饶人,这是不可抗拒的生命规律。家里有80高龄老人,做儿女的应细心爱护。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喜是家里有高寿老人,这惧是老人将走近终点站。不在父母身边的儿女,可给父母请个保姆,或尽量与父母团聚。高龄老人不能没有依托,是孩子就要大人照料。人都上有老下有小,妥善兼顾,是亲情也是责任!

生命就是这样有始有终的规律。老人须珍重身体颐养天年,儿女须孝敬老人关爱周到;社会与基层更须整体部署,面对人口老龄化,如何让所有老人享受盛世阳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护,这既是发扬传统美德,也是“计生”的配套工程。

人人都会老,老了都相似。所有关爱老人的举措,中青年都将享受未来一份。(陆明)

妈妈愿意住我家

我妈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爸爸活着时,老两口儿单过,爸爸死时,妈妈已经84岁。考虑到妈妈年岁已大,独自生活肯定不行,我们也不放心。大哥提出轮班,我们都没有意见,妈妈也没说什么。

第一次到大哥家,妈妈因为不习惯,下台阶去厕所,不但摔断了腿,还把舌头摔大了。妈妈到了我家以后,从吃到住都很满意。可能因为我的经济条件好,还是对我家的居住环境比较满意,每次轮到我家,妈妈就不想走,总是找各种理由在我家住着不走。结果,轮到二哥、三哥家,她都不去,直到88岁母亲仙逝也没变。

没养妈妈的人自愿出钱买点心来看妈妈,我也不强求,我只有一个妈妈,只要妈妈高兴住在我这,就是我的福分。(高虹)

上一篇:秋季健身有“四防”/身体力行 六步减肥 下一篇:链接二:家具摆设会影响减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