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制度创新对世界贸易规划影响

时间:2022-10-22 06:43:23

人民币汇率制度创新对世界贸易规划影响

2005年7月中国汇率制度改革拉开帷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世界贸易格局乃至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成为人们新的关注点。经历了2007年演进的美国次贷危机,全球经济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更加明显。一方面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方面则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不禁将两者联系起来:人民币汇率改革是否改变了世界的贸易格局,抑或是影响了全球经济版图。中国汇率制度改革自2005年下半年才真正开始,同时经济政策固有的时滞延缓了针对汇率制度改革后的效应研究,因此对于汇率制度改革是否带来了全球性经济效应的可参考文献很少,然而不少学者先前关于汇率变动对贸易结构以及进出口比率的研究却为文章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按照传统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汇率变动对实际进出口产生影响的必要条件是Mashall-Lerner条件。然而在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中,经济系统内生性俨然实现了对该理论的颠覆:汇率升值效应、政策时滞效应以及相关的交叠作用使得利率变动直接影响了贸易体系的变化。在实证方面,KenenandRodrik(1986)、Cushman(1988)、戴祖祥(1997)都较早地开展了此方面的实证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政策的调整以及经济的远景规划已然成为世界性问题,汇率制度改革也不例外。作为世界贸易第二大国,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必然会对原有的世界贸易体系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的不确定性就成为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关键。时至2011年8月,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经历了6年的演进,世界经济格局也悄然发生着改变。那么,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是否支撑了当今全球贸易体系?世界贸易格局是否因中国汇率制度的变动而发生了调整?正是对该问题的追索,文章通过收集和整理近十几年中国汇率和进出口状况的基本数据,同时汇总了世界各主要国家(澳大利亚、巴西、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俄罗斯、英国以及美国)和全球的贸易结构,基于统计分析对该问题进行解答。

一、中国汇率制度改革背后的经济证据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坚持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并保持与美元相对固定的兑换比率,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主动地位,并以相对贬值的优势实现贸易顺差。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世界贸易结构的变化,经济形势催生了中国汇率制度改革。2005年7月中国汇率制度改革拉开帷幕,由此中国结束了与美元固定挂钩的汇率体系,开始走上逐步自由的汇率体系。这一政策的实施一方面直接引致了人民币对美元比率的调整,同时间接地促动了其他货币与人民币之间的汇兑关系。

图1给出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CNY/USD)和以贸易加权获得的中国实际有效汇率(RealEfficientExchangeRate,EER)变动趋势。从人民币兑换美元的趋势图谱中可以看出,中国在2005年开始汇率调整步伐,在2005年至2011年上半年,人民币一直以升值的姿态调整着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比例。相对而言,实际有效汇率(REER)更加全面地展示了人民币在汇率制度改革之后的全球变动趋势。在图1中,中国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趋势要明显弱于人民币美元汇率走势,调整趋势并不剧烈,但也同样表现出与以往走势的明显不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上升趋势和人民币兑美元比率的下降都直接表明了中国人民币在汇率制度改革后的升值现象,这种状况可能并不能阐明任何实质性问题,但是同中国近年来的贸易状况变动一起就能反映出汇率制度改革对中国和世界贸易体系的影响。

从图2关于中国各项贸易指标的图中可以看出,中国在1995-2010考察区间内的各项贸易额都呈现增长趋势,且其在世界贸易份额的比例(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以及进出口总额和剔除世界增长后的进出口总额占比)逐年增加,这一点对于平均以10%速度增长的中国而言并不稀奇。然而将这一比例量化为实际的净出口额时,文章发现中国进出口额在2005年开始发生显著的突变,虽然经历了2007年金融风暴的世界性衰退期,但是中国净出口总额规模依然十分庞大,较2005年之前有明显的膨胀,显然在这一增长趋势的背后有着内生因素,而汇率恰恰是一个核心的中介指标,其影响着各国贸易行为。为了更清晰地展示中国汇率改革对中国乃至世界贸易结构的影响,文章在下一小节将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全球的贸易状况进行基本的描述,并对中国汇率改革是否成为当今世界贸易格局背后动因予以解答。

二、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动

1995-2010年间世界整体贸易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贸易中心逐步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发展中国家推移的趋势是这一过程的主要特征,而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国家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以及以美国、德国、日本、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图3中给出了几个代表性发达国家进出口总额之和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从图中可以看出1995-2010年间,这些国家在世界的总占比下降了接近10%,而这一过程中变动最为明显的时点则出现在2005年。这使得文章确立了以2005年为分界点对世界贸易格局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对汇率改革的世界影响予以解答。

表1给出了世界主要国家进出口总额世界占比的数量化比对,平均来看,1995-2004年间发达国家占据世界贸易总额的逾50%份额,其中美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6%。然而到了2005-2010年间,美国进出口总额占世界比例降至11%,其他国家如英国(降低1%)、日本(降低1%)、德国(降低1%)等都经历了相应的下降;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比重则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中国的世界占比从4%上升至8%,实现了占比的翻倍。如果以1999-2004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其结果也基本相近。从这一点来看,世界贸易格局在2005年时点开始发生了变化,而恰恰是在这个时候中国汇率改革拉开帷幕,两者之间似乎存在一定的联系。在世界主要国家进出口总额调整的背后是进口额和出口额的全球性分配,这也是对新的世界贸易格局的一个调整。图4、图5以及表2分别给出了世界主要国家出口额和进口额世界占比的变动趋势。

另外从出口额的总体变动状况来看,相对于进口额的大幅调整,发达国家出口额世界占比的变化较微弱,美国在1999-2010年间世界占比仅下降2个百分点,而中国依然实现了4%-5%的份额提升。在中国进口额和出口额世界占比两向提高的同时,是发达国家原有贸易结构的调整,这一定程度上指出了汇率改革中人民币升值的内生性效应,一方面提升了发达国家在进口方面的成本,另一方面则被动提高了人民币的购买力,从而实现了中国在进口结构和出口结构上面的双重效果。不过从世界主要国家整体变动来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动的发展中国家只有中国和俄罗斯,但主要是中国。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汇率改革背后所引致的世界贸易结构的变化对自身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效果最为明显。从前面对中国近年来贸易状况的分析中发现,净出口额的变动趋势恰恰与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进程相对应,且表现出与汇率变动近似的路径,由此针对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净出口状况的描述应该能够更好的对中国汇率制度的世界性影响作以解释。图5给出了世界主要国家在1999-2010年度间的净出口额区间平均变动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的逆差国家,英国、美国、法国等在这一过程中境况进一步恶化,而中国、俄罗斯以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顺差趋势则更加明显。总体而言,如同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后,中国净出口变动趋势一样,世界贸易格局也发生了变动,无论是进口总额世界占比还是出口总额世界占比,抑或是净出口额的总体分配状况,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正逐步替代部分发达国家的强势地位,这与稳步走强的人民币以及渐趋自由化的人民币汇率有着很强的相关性。3.中国汇率制度改革是否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以上的分析中,对中国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贸易状况的统计结果表明,中国汇率制度改革背景下的世界贸易格局确实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发达国家的强势垄断地位进一步削弱,以中国、俄罗斯、巴西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逐步跃升至世界贸易舞台的主要力量,这背后既有现实的经济动因,又有单方面的外部作用。

虽然不能说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引致了世界性贸易格局的变化,但逐步自由化的人民币汇率催化了世界格局变动的反应过程,这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逐步开展,弱化了美元结算的主体地位,人民币兑欧元以及人民币兑换日元贸易的扩大加速了对原有贸易体系的调整;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趋势的加强,既改变了中国的进出口结构,同时也改变了贸易相关国家的进出口结构,如中国进口额的激增以及美国进口额的相对降低,都不同程度上反映在了世界贸易格局变动中。由此中国汇率改革确实影响了新时期的世界贸易格局,而这种贸易格局的变动也最终会影响世界未来经济发展,世界经济版图可能要经历一次大的变革。

上一篇: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审查标准思索 下一篇:WTO的DSU修正决策机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