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教育的的现状分析

时间:2022-10-22 04:31:54

中国音乐教育的的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一、音乐教育的概念与特点

音乐,这门古老的艺术学科,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教育有必要调和培养这三方面,依靠音乐进行审美教育,它有着关于情的方面很大的使命。当人们的认知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向纵深扩展时,人们对音乐教育与人的关系、音乐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探索,也在不断地向前迈进。要了解音乐教育的本质与价值,我们首先应该对音乐的概念有所明确,在中国,权威的阐释是: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映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美国贝尼特.雷默在音乐教育的哲学中指出:音乐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取决于音乐艺术的本质和价值。对于教育和学者,对于因受到教与学的一切因素制约的人来说,音乐教育的特征,乃是音乐本质的特征。那么,我们首先应该对音乐的本质有所明确。对于音乐教育本质、规律的认识应该建立在对音乐本质的认识之上的。无论音乐形态怎样复杂或简单,也无论其内涵多么丰富或单一,更无论其寓意如何深浅或浅显,音乐的本质是声音的形式。音乐它首先是一种物理现象,由特定的发音物体,通过各类形式的振动)不同物体围绕它的平均位置往复运动,从而产生音波,音波在听觉器官上发生作用,通过听觉的神经系统,将音波传达给大脑。

其次,声音是一种生理过程,即我们接受的音波感受,也就是使得人体内部的肌体所感受到的刺激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意识,于是我们的听觉就获得了通常所指的声音。但是,人们对于声音是有选择的,根据不同的需要和标准,来采集声音、组织声音,用它们来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和心灵。这种表达形式就是所谓的音乐。音乐形式千变万化,但总体说来,只有两大类:人声和器物声。唐人段安节在其乐府杂录中有一段著名的话:歌者,乐之声也,故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迥居诸乐之上。段安节的这段话语不仅预示了唐代以后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国乐器发展的轨迹,而且也道出了音乐艺术的真谛即音乐艺术的最高准则一人性化和拟人化。那么对应于音乐教育来说音乐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人文教育,更多体现的是音乐教育对于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进行的人文关怀,是形而上的,而不是为了造就一个个音乐技能、技巧丰富熟练的音乐匠人。

从广义上讲,凡是通过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增进知识技能的音乐活动,都属于音乐教育的范畴。狭义讲,是学校中按照国家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音乐教育实践活动。狭义上的音乐也就是学校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也是人类自身文明的建设和实践过程。一方面,人们通过音乐教育实现,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另一方面,音乐艺术也在教育中培养专门人才和合格听众,促进了自身的繁荣和发展。

音乐教育从教育的对象和目标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又可以细分为专业学校音乐教育和非专业学校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就是各级各类专门音乐院校(包括它们的附属中学和小学),这是以培养音乐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在培养对象方面,为了培养优秀的音乐专门人才,专业音乐教育必须实行严格的选拔制。专业音乐教育的教育对象不是普通学生,而是少数天才和尖子,所以理所当然的要实行金字塔式的淘汰制,实施精英教育。在培养目标方面,专业音乐教育培养的不仅是一般的良好素质,还要有音乐专业方面的杰出的技能和技巧,无论作曲、演唱、演奏,都要有一流的技能技巧,越高越好,越精越好;非专业学校音乐教育就是指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作为课程开设的音乐教育。学校教育以外的音乐教育,就是社会音乐教育。

二、当代社会音乐教育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我国的社会音乐教育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而其中的业余音乐考级、音乐培训就是这之中的很重要、很活跃的部分。中国社会音乐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当然不是从天而降,主要基于两个条件:首先是改革开放,社会政治制度开明,经济迅速发展,人们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经济上都具备了发展社会音乐教育的条件和能力。其次是人心思,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重视文化素质。但是,正如许多历史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一样,这二十年以来中国社会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蓬勃中有混乱,追求中有迷茫,基本上是作为专业音乐教育的附庸和学校音乐教育的补充,缺乏理论的思索和作为一种社会音乐教育形式所应该具有的独立的品格。另外,本世纪最后几年我国社会音乐教育浪潮的兴起,还有着一个以前未曾有过的特点,就是将音乐与人的素质的成长紧密的、有意识的结合。更为可贵的是,这种结合的提出,首先还不是出于音乐界人士。在新纪元中,我们有机会、有必要、也有条件进行一次科学的、冷静的思索,探求在当今和未来世界中国社会音乐教育应有的位置、品格与特点。

三、21世纪,构建和谐社会己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谐社会的核心在于社会关系的和谐,社会关系和谐的内在基础是社会文化的和谐,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特殊意识形态,音乐艺术对于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音乐所具有的审美、认识与教育方面的基本功能,集中反映音乐艺术对于人的精神生活及其与自然、社会的诸多关系状况,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努力,本身具和谐之美的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之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音乐有着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它有助于活力社会的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以诚信友爱为核心的社会公德的培育,安定有序社会的维护,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上一篇:寻找教的“另一种”可能,达成学的“这一种”捷... 下一篇:反思与建构: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应对的图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