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育下体验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时间:2022-10-22 11:44:49

和谐教育下体验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摘要:体验学习教学模式注重学习主体――学生的体验和参与,这和我国新兴的教育理论――体验式学习理论先天契合。应用这一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和地理学习可以收到有益的效果。经过近三年的实践,基本完成了研究目标.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模式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同时使和谐的音符贯穿整个课堂。

关键词:和谐教育;体验学习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构建和谐中国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各系统的和谐中,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之本,起着主导作用。而人的和谐关键在教育。只有和谐的教育,才可能培养出和谐的人才。

和谐教学将取缔陈旧的闭塞的机械模式,和谐教学将展示当代教育的绚丽风彩,和谐教学将书写素质教育的美好前景。那么,如何操作和谐教学呢?

二.理论来源及研究目标

体验学习教学模式直接来源于体验式学习理论。我们实验小组就是在对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中学地理课堂,开展体验学习教学模式。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1)学生极其强的参与式学习,这是体验学习模式的特征决定的;(2)学生极其强的合作学习,这和体验学习的过程是分不开的;(3)提高实验教师运用理论指导实验的能力。(4)形成目标明确、恰当、又适合新教材课堂教学的体验学习教学基本模式。

三.实验方案与步骤

体验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习”: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体验:

第一种,我们经常会在考试结束之后将所复习的内容慢慢忘记,如果不再复习或许再次考试成绩有天壤之别;第二种,当我们学会骑自行车、学会驾驶之后,即使很长时间不接触,仍然不会忘记。

显然后一种学习方式是我们所讲的体验式学习,它拥有完整的循环式学习流程,通过第一种方式学习到的经验和技能,由于缺少了体验和联系实际等环节所以效果是不稳定的而且容易忘记的。所以体验式学习就是在一种情景模拟的环境中经过反复体验与总结,并且联系实际,最终由学生自己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实用的学习方法。

四.实验结果

1.采访调查初评

我们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积极主动的感受和获取知识,锻炼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2.问卷调查细评

我们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注重把地理知识综合运用科学的实践中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运用地理知识、获取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提高地理兴趣,激发对地理科学探究的欲望,掌握地理技能,加强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总体的学习能力。

3.单元测试再评

我们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不仅注重学习的有效性,还关注其学习过程,关注其能否积极主动地独立思考,关注其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地理思维水平和品质,为了树立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们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

4,期末成绩总评

五.实验总结

该实验说明,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学生则不仅能在和谐的环境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理解与应用,掌握地理技能,领悟地理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为学生的永续发展奠定基础。

六、体会与思考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活动,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教师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提高了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但同时还很多不足之处,故教师应该加强自我修养,提升教学能力:

(1)构建更加完备的知识结构。和谐教学的实施使地理课程知识的覆盖面更加宽广。

(2)调整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现在在教师面前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让知识走向学生,一种是让学生走向知识。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导致了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是:让知识走向学生,而且越多越好。把自身的定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器”、“延续者”。而和谐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位置应该是后者。教师要从外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由内而外地认识周围世界。

(3)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谐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加强常规教学能力的提高外,还更应该注重加强以下能力的提升:首先是地理信息方面的能力,教师不仅具有独立获取、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而且更要具有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燕国材.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J].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12期.

[2] 梁旺琼.对体验性学习方法指导的摸索[J].广东教育.2003年12期.

[3] 谢安平.浅议体验性学习的要求[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年05期.

[4] 张玉强.谈地理体验性学习的课堂操作要略[J].地理教育.2005年02期.

[5] 赵亚华,朱国梁.浅议体验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学生物教学.2004年10期.

[6] 楚江亭,蔡宗模.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与作用[J].人民教育.2005年05期.

上一篇:有效英语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下一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