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研究

时间:2022-10-22 10:43:08

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和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分析研究12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心理因素等诸多因素都容易导致产后出血。结论: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影响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对于产后出血,应做到积极识别,及时采取正确适当的预防措施,提高产科质量。

【关键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1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41-01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剖宫产时超过1000毫升,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WHO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因产后出血死亡的孕妇占所有孕产妇死亡总数的25%,同时产后出血也是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因此要给以足够的重视[1]。而其中剖宫产由于手术原因及产前高危因素的存在,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出血率,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应当给予重视。因此避免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141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120例出现产后出血,其中阴道分娩产后出血8例,剖宫产产后出血112例,其中宫缩乏力引起出血的有77例,分析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找出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一临床资料

分析1412例产妇临床资料,其中产后出血有120例,发生率为8.5%。产妇平均年龄为28.7岁。孕次1~3,孕周在34~41周,产次1~3次。产后出血定义为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剖宫产时超过1000毫升。测量方法,阴道分娩出血测量方法:产妇分娩后随将聚血器置于臀下2小时后取出,用称质量法估算染血后的产单和纱布的血量,产妇回病房后称量会阴垫集血的质量,三者加和后即为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2]。剖宫产出血测量方法:除去羊水,采用负压瓶收集血量,其余出血量测量与阴道分娩出血测量相同。初产妇85例,占70.83 % ,经产妇35例,29.16%;人工流产或引产史者95例,占79.16%;无引产或流产史者25例,占20.83%。

二结果

1、出血量及出血时间

1412例产妇中有120例出现产后出血,其中91例产妇的出血量为500~1000毫升,约占总出血产妇总人数的75.83%;16例产妇出血量为1001~1500 毫升,约占总出血产妇总人数的13.33%;11例产妇出血量为1501~2 000 ml,约占总出血产妇人数的9.16%;2例产妇出血量在2 000 ml 以上,约占出血产妇总人数的1.66%。 产后24 小时内出血者101例,占84.16%,其中产后2小时内出血的有93例,占总出血人数的77.5%;产后24 h后出血者19例,占15.83%。

2、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不同年龄的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风险不同,年龄越低的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几率越低。而产妇的不同分娩方式对应的产后出血率不同,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另外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妊娠高血压等均是导致产后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宫缩乏力是影响产后出血的高危险因素,120例出血其中由于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有77例之多,占产后出血总数的64.17%,占总人数的23.25%,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具体分析请见表1,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三讨论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导致产妇短时间内大量失血,血压急剧下降,严重者休克。因其来势汹汹,常常会因为没有及时纠正医治导致产妇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发生,危及产妇生命[3]。本文经分析知产后出血发生分娩后的2小时内的几率很大,本文是有93例,占总人数的77.5%。产后出血严重威胁着产妇生命,因此研究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对于降低产妇死亡率有很大意义。本文分析研究得知,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贫血和妊娠高血压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2、产后出血防治及应急处理

(1)针对病因及时治疗

及时准确估计产妇失血是能够积极及时处理产后出血的关键的因素。因对产妇产后失血量估计失误,延误了及时处理产后失血的时间,耽误了产妇病情导致产休克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应该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的重视。加强对医护人员得培训,提高对产妇失血量正确及时估计的能力。

医护人员要对迅速止血,促进子宫收缩的方法掌握熟练,一旦出现病症能及时给以治疗,避免病情继续恶化。子宫按摩、应用缩宫素,宫腔纱条填塞、子宫压缩缝合、凝血缺陷纠正、结扎盆腔血管、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子宫切除等方法都能迅速止血,促进子宫收缩[4]。一旦出血除了要进行止血,另外要对产妇进行保暖、供氧、补血,保证产妇的血氧分压及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避免产妇休克[5]。

对于产后出血的急救治疗很重要,因此医疗人员要经常学习急救知识和相关技巧,更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快速急救知识技巧。在急救时,要有秩序,有组织,不可慌乱手脚,要分工明确。要建立产后出血急救组,各司其职,发挥最大效率,治疗和诊断同时进行。

综上所述,对于产后出血的急救,要有条不紊的进行,有组织有秩序,可以一边补液一边止血,做到诊断和治疗同时进行;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出血量等情况,若保守治疗已经无效,要及时行子宫切除挽救产妇生命。另外针对不同病因,要进行不同的综合应用药物及各种保守性手术治疗。

(2)正确处理各产程,预防产后出血

第一产程严密观察产妇身体和心理情况,以良好的态度和优良的服务满足产妇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要对产妇进行心理辅导,用简单的语言讲解生产过程,消除产妇的恐惧和紧张心理。要对产妇的饮食进行指导,告知什么食物可以食用,什么食物尽量避免食用,辅导孕妇适量的进餐,保持良好的心情和体力,避免产妇精力疲劳。第一产程要仔细观察产力、产道、胎儿三者的关系,一旦出现异常给以及时适当的处理。

第二产程指导产妇正确腹压技巧,以达到正确助产的目的,正确规范的操作可以避免损伤软产道。对每个孕妇都应该给予充分的顺产机会,实在不行,适时切开会阴,熟悉把握剖宫产适应症。对剖宫产者,一定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尽量减少出血,做好产后出血应急措施。

第三产程的延长是导致产后出血的第二大因素,进入第三产程时可以进行主动处理,不要在被动。胎盘分娩出来后仔细检查胎膜是否完整,在分娩过程中要注意滞产、难产及产程延长等情况的发生,针对实际情况适时适量使用宫缩剂,缩短第三产程[6]。

对产后24小时出血防治提高重视,加强对助产技术的学习和培训,对助产,产后出血急救要做到规范化管理,注重提高妇产科医疗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可定期对医疗技术进行考核。另外产后要对产妇的身体状况进行仔细观察,并仔细作好记录,正确使用聚血盆正确估计出血量,一旦出现异常能够给予及时治疗,准确找出血原因,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挽救产妇生命。

综上所述,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主要因素。因此降低子宫收缩乏力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另外要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因此产后出血预防应从婚前和产前开始,做好避孕指导,减少人流次数,对女性进行孕前保健教育,保护好孩子孕育的摇篮―子宫,提高孕妇的孕期保健意识,使其了解孕产期的相关知识,及早发现高危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另外也要进来消除产妇紧张情绪,保证孕妇充分休息,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暖英. 产后出血常见危险因素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5)

[2]高丽杰. 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2)

[3]王小新.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医生,2014 (4).

[4]王. 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研究[J]. 天津医药,2013(9).

[5]张美琴.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J]. 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7).

[6]高卫娥. 产后出血50例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2014(15).

上一篇:浅谈乡村医院输液室的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下一篇:研讨会对研究生培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