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2 08:48:48

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区域教育发展、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及实现教育内涵发展的迫切要求,要从多角度多方位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各种因素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益 现状分析 解决策略

当前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推行有效教学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区域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实现教育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是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与发展。

基于这样的认识,连云港市教育局于2007年8月份推出了“课堂教学效益年”的系列活动,实施六大工程: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抓好教学常规、优质资源进课堂、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立体评教、转困促优。笔者在这项活动中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在2008年4、5月份参加了全市12所学校的立体评教和6所学校的教学监控和质量评估,通过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和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当前教学的高耗低效现象还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课堂,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具体表现在:

一、忽视教育方针,片面追求升学率

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开设的各类课程都应该开齐开足,并且要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然而,我们的一些学校和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均衡发展,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健康,一切只从升学考虑,一切为了考试,考什么教什么,加班加点,狂轰滥炸,学生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疲于应付,其效果并不见好。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初二生物、地理实行全市统一考试,在考试、阅卷正常的情况下,及格率不到40%。笔者调查发现,某一个区有6所中学,只有2个专业的生物教师,3个地理教师,但是只有一名教师从事生物教学,一名教师从事地理教学,其他教师改教语数英主课。初一、初二生物、地理教学多数是主课教师兼代,上生物、地理课时由于学生不愿意听,多数时间讲授自己所教的课目。其他县区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二、沿袭教育陋习,采用高耗低效方法

在教学的具体环节上,只从教师所认为的需要、必要的角度去实施教学,不去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和实际效果。课堂教学还是“满堂灌”,什么知识都重要,什么东西都要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学得被动,没有主动权;课堂作业整体划一,没有分层次布置,只能给学困生留下抄袭的机会;课外还要有大量的补充练习,各科教师又不沟通,使得学生常常作业做到深夜,苦不堪言;教师对教辅用书的利用没有达到逢做必改、逢改必评、逢评必讲的要求,很多教辅用书一学期下来多数地方是空白;考试也是“满连贯”,不仅有期中、期末考试、还增加了月考、周考,这样做追求的是卷面成绩,对学生智能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

三、教学时间缺乏合理安排

当前,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常常把握不好时间利用的尺度,一是表现为教师课上讲得太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太少、甚至没有,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容易出现倦怠、厌烦等不稳定情绪,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种表现是教师课上讲得太少,讲课内容太粗、欠透,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太多,课堂结构松散,致使学生“吃夹生饭”:课堂教学效率极低。第三种表现是教师对教学知识本身的传授和对德育知识的灌输时间分配不合理。有的教师不能利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生成一些相应的德育的课程资源,将教育教学与德育完全割裂开来。第四种表现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合理地掌握时间,教学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合理,以至于教学重点和难点没有能够很好地体现。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加强学校领导、教师对课堂教学效益的再认识

教学效益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要抓住几个要素:一是时间要素,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二是空间要素,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课堂可以延伸到课外与校外,将活动课程的内容引入课堂;三是组织要索,教师在课堂中要有效地进行教学进程的调控,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四是评价课堂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质量及效果,尤其不能仅仅关心学生学业考评的分数,而应该更多关心教师在创设有效学习活动的环境与氛围上工作做得如何,关心教师对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指导、帮助是否切实有效。

二、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提升教师合理使用教科书的水平

教科书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参考之一,教师借鉴和参考教科书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设计,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常常是最经济和便利的;但是教科书并不是教师教学的全部内容,仅仅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除教科书外,教材还包涵其他更为丰富的资源。尤其是,教科书是针对全省普遍的情况而编写的材料,未必适合本地区、本班级的学生实际,未必适合教师本人的教学处理风格,许多素材需要更换,许多内容需要调整和进一步完善。因而,转变以往那种“教教材”的教材观,树立“用教材教”的新的教材观,真正实现教科书作用的转变,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三、改善课堂提问体系,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往、互动、理解对话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话语霸权,构建对话习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情况下往往是借助课堂提问来完成的。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成为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在有效提问中,学生能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知,教师通过提问使课程内容持续地生成和转换,而不仅仅传递特定的课程内容。也就是说,有效的提问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实现学生自我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种辅助作用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而展开。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兴奋时间,在学生的兴奋时间内,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思维活跃,教师在这一短时间集中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对知识有最好的吸收和理解。

四、做好课堂教学准备,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在走进课堂之前,教者不仅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要求,还必须清楚:我准备如何将学科目标与教学标准有机整合进我的课堂里?我在教学设计上是否已提供了足够的教学资源?这节课学生会对我有什么期待以及我期待我的学生学到什么?我和我的学生会开展怎样的活动?我怎样知道我的课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教者具有脚踏实地、务实求真的教学态度,具有合理整合资源的能力和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

教师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只有经过反思,才能既明晓教学的成功所在,又看到教学的不足和失败之处。只有认真进行反思,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要从知识内容、时间效益、活动开展、方法手段、目标达成、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要具有常态的反思意识,要勇于自我剖析、自我否定,要善于以师为镜、以生为镜对照反思,要养成写好教学反思日记等良好习惯,记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和认识,形成自己的时间智慧。

五、强化师生积极互动,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教师应该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要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首先要表现出自己丰富、具有感染力的情绪。学生在上课时对教师的情绪表现非常敏感。如果教师对所教学的内容富有激情,、通过面部表情、声调的抑扬顿挫、手势及整体的动作来展示这种兴奋,那么,此时此地此景就能产生“煽情”的效果,教师的手势、目光、语调等等都会以一种信号传递给学生,这些都是教师与学生无声的情感交流,这些都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与自我成就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容易被教师的情绪所影响。因而,教师时刻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行为有效的“催化剂”。

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事关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是新课改给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也会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围绕课堂教学,我们只有通过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通过长效实际且形式丰富的校本培训,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课堂过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海州区教研室)

上一篇:划桨人生:一位教海探航者的追求 下一篇:充满“诗心”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