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留置胃管意外拔管的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22 06:36:40

品管圈在降低留置胃管意外拔管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针对品管圈的作用价值,探索其对降低留置胃管意外拔管临床效果。方法 选定“降低留置胃管意外拔管”为品管圈主题,通过临床调查分析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措施,对结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对照组80例患者中意外拔管现象14例,占17.50%;研究组100例患者中出现意外拔管3例,占3%。两组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留置胃管意外拔管有积极影响,能有效快速解决临床工作中产生的问题。

关键词:品管圈;留置胃管;意外拔管

胃肠减压是现代医学常用的应对急腹症的治疗方法,而留置胃管是胃肠减压的唯一途径。但由于存在留置胃管患者配合度低、行为不受意识控制,或医护人员操作不当等原因,出现导管意外拔除或脱落现象。品管圈是指由工作相关的人们组成的小圈团体,通过团队合作、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按照一定的程序来改善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本研究将其与临床上常见的留置胃管意外拔管状况相结合,旨在探索品管圈对降低留置胃管意外拔管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室于2015年1月成立主题为“降低留置胃管意外拔管”的品管圈。成员由4名临床医生和6名护理人员共10人组成。选择2014年6月~12月留置胃管的患者8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6~80岁,平均年龄48岁;选择2015年1月~6月留置胃管的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25~84岁,平均年龄5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调查 对照组80例患者中,意外拔管现象14例,占17.50%。其中患者或家属自行拔管2例,占14.29%;搬运时意外脱落3例,占21.43%;翻身、活动时牵拉脱落6例,42.86%;不妥善固定滑落2例,占14.29%;他人拽拉脱出1例,7.14%。

1.3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圈能力×改善重点×现状值)。根据80/20原则,由临床调查数据可知得到患者翻身或活动时导管牵拉脱落是造成意外拔管的最主要原因。改善前意外拔管比率为17.50%,目标值2.9%,改善重点为78.21%,圈能力5.24/4。

1.4因素分析

1.4.1患者方面 本研究临床调查数据显示患者翻身或活动时导管牵拉脱落是造成意外拔管的最主要原因。置管后患者存在口鼻腔异物感,加上导管对咽喉壁的刺激和压迫,使患者常因不舒适而拔管[1]。老年患者身体基础差,易发生自知力欠缺,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而无意识拔管,且因其认知理解能力下降,因此医患沟通受限[2]。

1.4.2医疗工作人员方面 留置胃管常规的固定方式是胶布缠绕黏贴在患者鼻翼两侧和脸颊部,但若患者出汗使胶布脱落,则无法起到固定作用。值班医护人员没有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生理、心理和意识变化情况,从而未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护措施,比如健康宣教不到位或未使用约束带。

1.5制定对策 认真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留置胃管的重要性和脱落的危害,避免出现不注意时的牵拉拖拽使胃管移位、脱出,并在床头放置导管防脱落警示牌[3]。

医护人员操作中应妥善固定胃管,定期检查胶带黏贴情况。增加值班人数和巡视力度,及时准确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病情变化等情况,发现躁动或意识障碍者应适当使用镇痛药物和约束带。护理人员做好留置胃管期间的口腔护理,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使科室每位医疗工作者都能熟练掌握科学的胃管固定方法和脱除后病情评估及应急处理措施。

2 结果

对照组80例患者中意外拔管现象14例,占17.50%;研究组100例患者中出现意外拔管3例,占3%。两组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后意外拔管发生率明显下降。按照品管圈方法给出的公式,计算所得目标达标率为102.4%,超过预期目标值,目标达成率为103.6%。

3 讨论

留置胃管意外拔管是当今临床常见的问题之一,导管脱除不仅会影响患者病情进展,再次插管也易加深医患矛盾。经过品管圈活动后,圈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在工作上能够密切配合,凝聚力和责任感都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将品管圈运用于医疗活动工作中,不仅能提高临床疗效,还起到和谐医院氛围,调动全员参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德琼,陶菊.预见性护理在防止胃管意外拔管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72-73.

[2]胡红英,吕霞,肖眉,等.老年患者留置胃管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报,2012,19(11):57-58.

[3]陈桂兰,王芬,戴秀娟,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8):75-77.

上一篇:腹腔镜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下一篇:哮喘持续状态的急救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