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ICU患者CVC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品管圈实践

时间:2022-07-17 03:50:31

降低ICU患者CVC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品管圈实践

摘要:目的 运用品管圈活动手法对CVC非计划性拔管进行分析,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降低CVC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发生。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用自行研制的调查表,随机横断面调查,对2014年1月~6月非计划性拔管89例(拔管率28.7%)进行分析,对2014年6月~12月CVC置管的患者,采取对护士进行使用和护理CVC专项知识的培训;制定CVC护理相关知识一览表;规范对使用CVC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细则;改革创新,设计新型CVC导管固定等一系列措施,对比干预前后CVC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期间CVC非计划拔管率下降至2.9%,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落实了患者置管和带管的安全性,减少了CVC非计划性拔管的案例,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品管圈;CVC;非计划性拔管;护理干预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管或在护理和搬运患者时及其他原因导致的意外脱管或未达到预期留置目标时而不得不拔管[1]。品管圈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七大手法(QC777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其优点是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目的[2]。我院从2014年6月起,将QCC工作方法运用于降低ICU患者CVC非计划性拔管率,有效管理ICU患者,确保了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4年6月~12月310例行CVC置管和带管的患者进行品管圈活动护理干预,2014年1月~6月31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01例,女109例,年龄12~82岁;对照组男192例,女118例,年龄6~80岁,两组在年龄、性别、GCS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 品管圈活动

2.1成立品管圈 我院ICU共有护理人员43人,采取自愿报名方式,选定10人参加品管圈活动,年龄23~39岁,其中本科6人,专科4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4人。选出圈长(CU专科护士),辅导员有ICU护士长担任。在圈长的带领下运用头脑风暴法设定圈名、圈徽,圈名为“守护圈”,表达的寓意是ICU医护人员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我们的双手守护患者的健康和性命的相托。

2.2现状分析 分析现状问题要样本量足、不偏不倚,结合科室特色和主题特点。根据2014年1~6月的CVC非计划拔管例数进行分析,采取头脑风暴法讨论并制作详尽反应现状问题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相关患者的一般情况,专科病情,使用工具,心理反应等,品管圈活动搜集问卷样本310份,被调查方以自愿形式填写,问卷收回310份。结果非正常CVC拔管率高达28.7%,其中外力强行使其脱落25例(8.06%),缝线处皮肤破裂10例(3.22%),导管由固定架内滑出24例(7.74%),导管堵塞12例(3.87%),穿刺处皮肤出血5例(1.6%),穿刺处皮肤发炎或过敏5例(1.6%),其他8例(2.58%)。将调查结果综合分析出问题不良因素的所占百分比,通过查阅文献和临床总结目前临床中常用的CVC固定方法主要有:固定翼侧缝合法、明敷贴覆法[3]、思乐扣免缝导管固定装置。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对于降低患者脱管率和不适感效果均欠佳。

2.3干预措施

2.3.1转变观念 提高护士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加强CVC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并将制定出预防CVC非计划性拔管的可行方案组织大家共同学习,达成共识并提出要求。

2.3.2专项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制定护士关于CVC使用及护理的专项培训计划,设计CVC护理相关知识一览表和培训计划表,并使各种培训科学化、正规化、系统化和制定化,并将CVC非计划拔管纳入ICU质量管理范畴。加强护士及护工人员培训,使其在中夜班薄弱环节起到强化作用。

2.3.3加强宣教和心理支持 制定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细则,图文并茂。意识清醒的患者,置管前后应加强宣教,讲解导管的意义、必要性和脱管的危害以及床上活动的注意事项等。实践中护士采用换位思考,从患者角度了解可能存在的拔管因素并做好有效沟通,通过示意、手势、书写以及图片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

2.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CVC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3 结果

两组在品管圈活动前后的非计划性拔管比较例数(率)见表1。

4 讨论

4.1品管圈的特点是参加人员强调领导、技术人员、员工三结合。而CVC在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其特点在于减少患者痛苦,满足各种输液和各项监测的要求,减少资金浪费,节约成本。我科针对CVC非计划性拔管的案例分析和影响后果,确立了“降低CVC非计划性拔管率”的QCC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设立目标及可行性分析、进行要因分析、要因论证、制定对策及措施、效果评价等一系列QCC活动。

4.2 ICU主要收治的是急危重症和围手术期患者,导管种类繁多是科室主要特征。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造成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较大痛苦,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增加治疗费用,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在本次活动中,对CVC患者护理方法进行评估、改革、反馈,获得CVC脱管率大幅度下降的有效结果,制定ICU患者CVC意外拔管风险评估及预案,保障了患者的安全,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向全院推广改善的经验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方力争,周畔,方强,等.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因素和预后[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5):404.

[2]王慧琴.应用品管圈减少护士来回于护理站与病房的途中耗时[J].中国护理管理,2013,6(12):12-15.

[3]李燕,袁玲.三种透明敷料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0,25(12):52-53.编辑/赵恒德

上一篇:肥胖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开腹及腹腔镜手术并发... 下一篇:输卵管吻合术后不孕患者男性配偶心理测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