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改善门诊注射室治疗环境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2 12:43:43

“品管圈”活动在改善门诊注射室治疗环境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改善门诊注射室治疗环境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3年6月~12月,我院门诊注射室的治疗室,小儿输液室的环境前后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门诊注射室6名护士自愿组成一个圈,确立改善护理治疗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为主题,对活动前注射室环境嘈杂烦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订和落实整改措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门诊注射室的评分和圈员的成长。结果 应用品管圈活动后注射室的环境评分明显提高,超出了预期目标,具有可比性。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改善了门诊注射室的环境,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能力,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品管圈;改善;治疗环境;应用

品管圈亦称持续质量改进,是在自愿的原则下,由工作性质相同的人员组成的组织。其组建的目的是通过定期的选题会议和活动,并进行讨论,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1]。品管圈活动来源于日本,是一组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中国质量管理中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集中组织成员之间的智慧共同解决问题。我院门诊注射室针对环境嘈杂烦乱这一问题,确立了改善护理治疗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组圈 2013年6月,我院门诊注射室6名护理人员自发组圈,成立品管圈,其中主管护师4名,护师2名,大专5名,中专1名。召开会议1~2次/月,1~2h/次,由1名高年资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护士长担任辅导员,确定"玉兰花"为圈名,其寓意是6位护士就像一朵6片花瓣的玉兰花,共同协作,团结互助,向一致的目标(整洁,安全)奋进,并制作了圈微。

1.2选题 首先,每个圈员分析2013年1月~6月注射室护理缺陷和质量检查等资料,提出护理工作中急需需解决的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法[2]识别存在或潜在的风险问题,就其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分别打分,认为改善护理治疗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得分最高而被列为主题。

1.3要因分析 根据评价法进行评价,共6人参与,票选分数:5分最高,3分普通,1分最低。认为管理流程不完善,护士专业技能缺乏,信心不足,患儿不配合为主要问题点。见图1。

1.4制定对策并实施 统一思想,小组召开会议,积极讨论,一切以改善治疗护理环境为目标,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采用PDCA循环。

1.4.1合理划分区域,责任落实到人,采用定位,定量的方法进行,抛弃不需要的东西或放回仓库,创造良好,清洁的输液环境及氛围。监督员进行1次/w随机检查环境整洁度。

1.4.2制定专科培训计划,加强操作技能培训,观看他人操作或录像,提高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总结经验,避免不熟练的技术和盲目的穿刺。

1.4.3面对哭闹不配合的患儿要耐心的引导,学习并掌握患儿的心理护理沟通方面的技巧,小儿输液室播放一些小孩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和一些轻松的儿童音乐,转移小孩对疼痛的注意力。对年长患儿可通过哄抱等亲密接触,对其进行鼓励表扬,对婴儿可采用逗引的方法,消除恐惧心理,起到有效的安抚作用,减少了哭闹,躁动等不配合行为。

1.4.4加强自身修养,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稳定,穿刺失败时对家长过激语言学会克制自己,冷静对待,穿刺难度大的患儿可放到最后或请其他护士帮助。

2 效果评价

2.1有形成果 改善前中后数据。根据评价法进行评价,共6人参与,票选分数:5分最高,3分普通,1分最低,见表1。

2.2无形成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愉悦感,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同时通过定期讨论,提高了大家的组织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个体自信心,责任感。见表2、图2。

3 总结

品管圈活动近年来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临床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集思广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小组内圈员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已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管理权[3],从而提升了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邢文英.QC小组基础教程[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25.

[2]杨明莹,李佳,袁慧云,等.头脑风暴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2):1176-1178.

[3]黄群,周凯云.品管圈在提高烧伤患者床单元舒适度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692-1693.

上一篇: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节约用血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丙泊酚在门诊手术室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