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的问题及思考

时间:2022-10-22 03:56:06

地方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的问题及思考

【摘 要】地方工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及专业结构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情况,可以说专业设置对地方工科院校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及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地方院校 专业设置

地方高等院校的主要作用就是要满足当地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各种高等层次人才的需求。作为地方人才培养的摇篮,随着地方科技、建设、生产、经济等领域日益发达,地方院校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地方工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及专业结构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情况,可以说专业设置对地方工科院校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地方工科高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对地方高等教育的扶持力度增加,加之地方独立院校、民办高校数量剧增,使得各个地方其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及院校数量增长迅猛。这种增长对各地方高教发展及院校专业设置都起到了推进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1.脱离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需求

地方院校应该把握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并依次作为高校专业设置的决定性依据。但在目前我国整体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较快的情况下,很多院校的专业设置尚未形成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而相应调整专业设置的有效模式,在设置新专业时缺乏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未来趋势的把握。这种片面的经验式的操作,可能导致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聘难并存的现象。

2.人才培养难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市场机制的建立,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社会人才需求开始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趋势转变,但实际上很多院校仍然是依照固有思路而培养出的窄口径专门人才,自然不能满足及适应社会岗位多变化的需求。此外,许多地方高校对专业设置及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新及调整不及时,也导致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不能适应当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3.同所院校存在同类专业重复设置情况

当前地方院校内部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同类专业重复设置的现象,二级学院往往会同时开设一些当下社会热门类专业如计算机类、电子商务类、工商管理类专业等。虽这些重复设置的专业名称和培养目标略有不同,但实际上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却基本相同,内部同类专业重复设置会使得校内师资及教学资源浪费,影响教学质量。

4.对设置新专业的论证及准备不充分

地方院校在设置新专业时有跟风及盲目参考地方兄弟院校的情况,不结合自身特色与实际条件,设置一些时下热门专业。这些专业在没有充分的论证与准备下开设,必然会出现师资、教学条件、设备缺乏等问题。新设置专业在培养目标及方案上也有待完善,势必会影响该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二、对地方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1.专业设置应有前瞻性

地方高校一方面应该按照区域发展情况输送适应经济社会现状的人才,另一方面应该按照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瞻和掌握来设置专业,以引领和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既要从当前实际出发,又要考虑长远需求,应该结合区域国民经济、社会的长期规划,按照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变化规律来调整专业设置。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和引领的作用,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的场所,就应该起到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这也就决定了地方院校的专业设置应具有前瞻性。

2.注重院校特色进行专业设置

要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参考,更应该与院校自身建设特色与优势专业相结合。我国地方高校的前身多为单科性院校,在历史沿革中虽然大都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综合性的大学,但是单一学科为主的现象仍存在。许多院校在当前国家倡导的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盲目地增设与自身特色学科、优势专业相差较大的其他学科专业。地方高校在进行新专业设置时应尽量与自己院校的学科专业特色保持一致,优先考虑同已有强势学科相近或联系密切的专业,增强学校内部专业学科之间的相互支撑,形成已有优势学科带动新增相关学科发展的促进效果。这样可以使得高校内专业设置合理化、体系化,也可以增强学校实力和巩固学习特色,对地方高校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3.注重专业人才的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

专业教育是地方高等院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任务,也是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专业领域后所使用知识的主要部分。个人心理素质、道德水平、对文化艺术的理解等方面也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不同程度地起到助推作用。上述的素质与综合能力并不是任何专业教育可以培养出来的,而是要通过通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形式。而且,在如今社会多元化的节奏下,学生很少会一辈子都从事其专业,有的甚至在毕业后就直接到别的专业领域工作,这就要求学生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和通识教育水平,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知识更新、职业变更等方面的需要。

4.建立地方高校专业预警退出机制

专业预警退出机制是区域人才供求关系的重要风向标,可以为高校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但目前许多地方高校由于办学定位、特色学科、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没有充分的论证和调研,出现一窝蜂开设所谓“热门专业”,导致地方各高校专业相互趋同现象。还有一些高校面临部分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及区域经济需要的专业,但却因为很多原因(已存在的师资力量及教学设备)而没有及时退出。地方高校应通过专业预警退出机制,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突出专业特色建设,实现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专业设置理念。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抑制突发事件的校园文化策略 下一篇: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