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节目主持群的品牌效应

时间:2022-10-25 02:44:01

浅析电视节目主持群的品牌效应

【摘 要】当前,我国数档综艺节目相继推出了个性洋溢的主持群品牌,希望通过不同特色主持人的组合来吸引不同层面、不同需求的受众,达到优化、扩大节目传播效果的目的。本文以这些主持群为例,分析其品牌意识的产生和建立,以探寻节目主持群如何应对市场的需求,从而取得更为成功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主持群 品牌 效应

一、主持群的兴起

近年来,以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和安徽卫视的《男生女生向前冲》为代表的娱乐类节目在收视率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纵观此类节目,在节目策划中都将其主持阵容的设置为“主持群”这样的配置。随着2009年3月在《新周刊》推出的“2008中国电视节目榜”评选中,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的主持群获得了“最佳娱乐秀主持”的称号,多名主持人共同主持成为了一个趋势,而主持群的包装推广也随之热议。

二、主持群的品牌效应

主持群产生的一个最重要目的,即是为电视节目吸引更多的收视群体,以期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在这一方面,湖南卫视以其先发制人,井喷似的设置主持群作风,率先形成了一套综艺节目主持群体品牌营销战略。

(一)主持群的品牌意识

“品牌”一词来自于商业领域,指用来识别一个卖主的货物或劳务的名称、名词、符号、象征或设计,或其组合。它是一种质量和信誉的保证,代表这个产品。我国电视栏目化传播的进程中,节目主持人始终参与其中并占有重要地位。在打造品牌栏目的思路指导下,衍生出了品牌主持人的定义范畴。

1.主持群品牌的建立

早期的广播电视主持人基本上都是以播音员或播报员的身份出现。如今,主持人已从单纯的串场形成了风格,铸就了品牌。以湖南卫视为例,其造星战略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首先是在节目中大量的重复主持人某方面的特质,强化其在观众心中的印象。如《天天向上》中,各位主持人大量的方言运用就经常会给节目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笑”果。如田源的石家庄话、钱枫的上海话、汪涵的长沙话以及小五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充分强化了主持人在节目中的特质。

其次当主持人积累了一定的人气后,湖南卫视就会根据主持人的个人特色为其量制做节目,放大其影响力。让节目与主持人融为一体。使主持人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放大。如汪涵,在《越策越开心》后又主持了《天天向上》,这档节目沿用《越策越开心》原班人员,无论是节目定位还是风格设置都是为汪涵量身设计的。

最后让主持人多参加其他媒介领域的演出,打造主持人在全国及娱乐业的影响力。如湖南卫视的主持人何炅,既出版著作《炅炅有神――我是这样长大的》《快乐如何》《刚刚好》《最好的幸福》,又发行多张唱片,还主演了话剧《想吃麻花给你拧》。而谢娜也是身兼数职,既出了唱片《菠萝菠萝蜜》,还出演了《喜气洋洋猪八戒》《射雕英雄传》等诸多影视剧。再如汪涵,出书《搞怪大侠》,出单曲《花花公子》《名声大震》,还参演了《十全九美》等电影。主持人这种四面出击、全面开花的战略对湖南卫视品牌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主持群品牌的形成

在建立了群体主持品牌之后,要对其团体进行整体包装开发,将其推向市场,使其形成品牌效应。

(1)取一个响亮的群体名称

《快乐大本营》最早开创群体主持,从最早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到2006年确定以何炅为主的5人主持团队“快乐家族”,节目组没有放弃节目本身的定位“快乐”,用“我们是快乐家族”的统一名称取代“快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的口号,加强受众对该品牌的记忆,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同时,湖南电视台的另一档节目也秉承了这一理念,即将节目名称和主持群名称最大化相似――《天天向上》,该节目使用5―8名男性主持人为团队,他们被称为“天天兄弟”。相同情况还有安徽卫视《男生女生向前冲》的“冲冲家族”等等。给群体主持人取一个响亮的名称,并能和节目名称做到最大化相近,是包装主持人,推广主持人的常用和有效方法之一。

(2)栏目宣传使用节目主持群

另一种常用的包装宣传主持人的方法是使用主持人来为栏目做宣传。如《天天向上》的宣传片就是由其主持群汪涵、欧弟、钱枫、田源、俞灏明组成的。宣传片中主持人们集中展示了在半山“天天兄弟”小店中劳作时的亲和形象。这种将节目定位和主持人风格进行最大化叠加的做法,不仅可以提升群体主持在节目中的分量,还能加强其在受众心中的地位,使节目收视和主持群自身的利益得到最大化发展。

三、结语

主持群模式在当今的综艺节目中大量涌现,为我国综艺节目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魅力和个性风格,为电视屏幕增添了许多亮点,部分节目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将这些主持群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个性化的主持团队协作能力和表演技能进行品牌包装和营销,会为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主持群的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乃璋. 论省级电视台的品牌化经营.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2).

[2]覃晓玲. 湖南卫视的“主持人群”现象分析,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1).

[3]李岭涛,吴秀娥著. 品牌中国电视.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4]陈兵. 电视品牌建构.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另辟蹊径,纷呈异彩 下一篇: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