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笔人物临摹课教学研究

时间:2022-10-22 03:42:27

传统工笔人物临摹课教学研究

摘 要:如何引导学生从应试美术学习阶段顺利过渡到系统的专业学习阶段,这是当前中国画专业基础课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传统工笔人物临摹教学当前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国画;工笔人物;临摹手法

关键词:中国画;工笔人物;临摹手法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传统工笔人物临摹

目前传统人物临摹教学的普遍现象:传统人物画临摹的教学局限于单纯的临摹技法训练,学生上课埋头苦临,不做研究;学生不能真正掌握中国画构图法则和审美情趣,对于中国传统人物画本质与内涵理解模糊、作品单薄无力,教学目的也得不到很好的贯彻与落实。

中国画教学相对于其他专业要更加丰富和深奥,临习经典是唯一能够使学生走进传统、学习古人的途径。学生通过临摹能准确体悟古人状写自然的方法,通过临摹又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临摹最易,神气难传,师其意而不师其迹,乃真临摹也。”临摹传统绘画不只是简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也是感受与理解传统绘画的过程。将作品还原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中,有助于学生理解古人习性,体味时代特征,领会画家笔墨与风格,以增强个人的鉴赏能力,丰富表现技巧。

二、传统人物画临摹手法

拷贝临摹,即在纸上拷贝出线稿,然后对着临本开始摹写,临摹出来的作品与原作近似,适合初学者。目前艺术学院的中国传统工笔人物临摹课,多设置于中国画专业本科一年级第一学期,该课程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如何引导学生从应试美术教育阶段顺利过渡到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阶段,这是当前中国画专业基础课值得重视的问题。

三、传统工笔人物画临摹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1.研究临本,引导学生读懂古画,提高学习积极性

临画要先“读画”,“读画”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手法。以《虢国夫人游春图》为例,其作者张萱是唐朝著名工笔人物画家,作品“真实反映了盛唐时期以肥为美的人物形象,传递出当时的审美特征。作品用线匀整流畅,用笔工而不滞,细而不腻,虽转折不大,却富有弹性,使得细节描写也十分的精微生动” 。教师通过原尺寸临摹作品展示、细节放大分析、相关纪录片等教学手段,将唐朝著名人物画家张萱的生平事迹、艺术特点、作笔墨手法,进行全方位分解、详实剖析,在示范的过程中要有重点地从学生感兴趣的节点展开讲解,尤其要对中国画的墨色调配、用墨用线的方法、色彩的搭配加以详细讲解。

2.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虢国夫人游春图》临摹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虢国夫人性格特点分析开始,通过历史典故,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真相的热情,从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潜力优势,培养属于学生个人独特的艺术创造力,而不能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体现在教学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性格特征,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找到适合的切入点开展学习。

3.全方位、多学科立体教学,增强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

传统学习过程的程式化很强,笔墨功夫全靠学生自主努力,但在名家名作精神的领会和把握上,学生似乎不能立刻领会教师的意图,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形式技巧的传授须打破传统模式,采取学生自主研究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落实到具体课堂授课中,教师应主要通过学习方法的改变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中国绘画的W习,首先应从临摹名家名作入手,临摹能让学生熟悉古人对线条的运用,进而了解古人作画的规矩法度。新时代的中国画教学中,教师应适应时代特点,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轻松的教学气氛与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现代中国画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临摹并不是最终目的,临摹是提高学习者创造力的有效的手段,能让学生获得把握和表现现实的方法,具有启发心智和想象力的功能,有助于更好地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及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家英.当代工笔人物画精品心解[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8.

[2]顾迎庆.中国画人物线描[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

上一篇:浅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新媒体时代的新责任 下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