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探究式学习浅探

时间:2022-10-21 04:28:21

初中地理探究式学习浅探

摘 要: 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针对初中地理教学现状,本文阐述了初中课堂组织和课外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做法,以及教师在探究式学习中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 探究式学习 学习方法

一、目前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仍旧采用填鸭式和接受式教学方式,即老师以一个固定的模具把学生铸造成同一规格的产品,形成了“千人一面”的局面,从而抹杀了人才的差别,束缚了他们的个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索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1]。探究式学习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初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1.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战场,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场所。现阶段新课标的实施,为地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重挖掘适合的学习内容,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并遵循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2]。如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一些探究性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中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地理的愿望和能力。

探究式学习要求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种具体的操作方法。

(1)根据课本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主题,在课堂上分组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规范的引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讨论的机会,进而养成积极地讨论问题的习惯。我班人数较多,集体讨论就有可能出现“无政府”状态,课堂教学的“互动”也就可能流于形式。为了确保课堂互动的高效性,“探究合作式学习”就是实施课堂讨论的最可行的教学组织形式,那么,如何合作呢?我觉得应分三步进行,即“分组学习,组内合作,组间交流”,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有条不紊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讨论、求证,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予以总结,达成共识。比如:在学习《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时,可以按以下主要步骤进行:①全班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六人;②小组讨论,确定旅游目的地;③分工合作查找相关的旅游资料;④查询车次表,设计旅游线路;⑤准备相关旅游物品。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内容自然分成若干个小问题逐步展开的。在看书、查资料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化解了难点和重点,并通过师生的辩论和相互补充,极大地丰富了设计旅游线路的知识。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激发学习兴趣,融入到课堂的气氛中来,而不是只由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多种知识,选择适宜的辩题,开展辩论赛。

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拟订一些辩题,开展辩论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将学生分组,抽签决定正反方,各选出四个辩手,并分头确立论点、收集论据、组织辩词等。同时也由学生自行商议,邀请一些老师作评委。

例如:结合“中国人口分布”教学,拟订“中国人口分布现状利大还是弊大”辩题;结合“中国水资源”教学,拟订“喝纯水是不是好事”等辩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通过赛前的准备、赛场上的唇枪舌剑,学生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思维更加严谨,锻炼了演说能力。

(3)由学生自主组队,在课外完成教师精心选择的专题学习,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这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对专题内容有更深的理解,记忆更加牢固,激发对地理的学习兴趣。通过专题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方法。

例如,在讲授《中国地理》的“分区地理”时,将全国分为两大部分:东部和西部。结合西部大开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6―8人一组,从地理学角度,选择某一个具体方面,以“走进西部”为课题,对西部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他们查阅各种资料,并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分别从自然、经济、人口、文化、交通、环境、资源等各方面阐述了西部大开发的目的和意义,并就“怎样对西部进行开发”、“开发西部应着重注意的问题”、“西部开发利与弊”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课外探究的方法

除了在学校完成以上探究式学习外,还可以结合社区环境,配合社会活动,开展实践调查。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对社会的生活积累,并获得对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引发出参与体验和反思的学习动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有以下操作方法:

(1)实地考察参观法

实地考察参观主要考察了解某种地区的自然风光、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状况、工农业发展状况、当地支柱经济产业和环保问题,等等。这种体验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可以促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提高人文素养。

(2)社会调查访谈

通过社会调查访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体验探究的能力与方法,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要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是体验式学习的有效途径。

3.教师在探究式学习中的作用

虽然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充分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但教师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却显得更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作用超过在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主心骨,起到设计、组织、引导的作用。

(1)教师的设计作用

由于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学生自主设计、自行修习、自主探索,整个学习过程都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如果缺乏对本学科知识的兴趣,就不可能全身心投入,也不可能知难而进。所以,教师要设计有利于探究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索的氛围。由于长期以来学生惯于教师站在讲台上讲,怕教师提问,设置心理防线,在这样的课堂气氛和心理氛围中是无法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采用不用举手,不用提名,自动回答问题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观点。

(2)教师的组织作用

教师是教学形式、学术活动和活动场所的组织者。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因此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形式,而且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亲身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到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调查研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关的方法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知识,教师不一定胜任,必要的时候要邀请、组织专家学者举行学习讲座、专家论坛等活动;组织好学生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成果评价会等活动。

(3)教师的指导作用

指导学生确定适当的研究课题,是地理探究式学习全过程关键的一步,课题的可行性又能保证探究式学习的有效开展,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研究成果的质量。教师应注意引导并与学生一起参与课题确定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组织参与课题的集体讨论。教师既要坚持学生自主性的原则,又要引导学生走出情感误区,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并根据不同学生生活的具体环境和家庭条件及兴趣要求,确定最佳课题。如农村生活的学生可拟订有关农业生产、农作物分布结构、山区经济开发等方面的课题;郊区学生可以调查郊区农业区位因素特点,开展河流污染状况的调查、探究,垃圾的处理等课题;城区学生可以了解工厂、商业、交通的布局情况及区位因素,城市空气和环境的状况及原因,垃圾分类,以及城市水污染问题等。

(4)教师的协助作用

学生刚从依赖于教师的传统课堂转入自主的探究式学习上,常常感觉千头万绪无从入手,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把学生扶上“马”,这种扶持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帮助学生选择、制定最佳的研究方式,调动和挖掘出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创造动力。当课题确定后,教师可以提出几种方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内容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根据课题确定最佳研究方案,教师还可以给予适当的建议和补充,如社会调查、研究方向等。

三、结论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做到从“教学生学”到“教学生自己学”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要在实践中不断努力、不断尝试。

参考文献:

[1]王升主编.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谢树平.研究性课程的构建.教育研究,2001.

上一篇:浅析非智力因素对高中文科生物理学习的影响 下一篇:高中生地理作业订正中的隐性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