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再均衡的研究

时间:2022-10-21 03:27:18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再均衡的研究

【摘要】适度的区域经济差距作为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地区不断拉大的发展差异不仅不利于国民素质发展,还成为约束经济协调的制约因素。本文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以及经济再均衡策略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阐述。

【关键词】国民经济 区域经济 再均衡 政策

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沿海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协助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战略陆续实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方针的落实,我国区域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地理环境、资源覆盖、开放程度不同,在国家投资倾斜的过程中,各地经济呈现出很大的差距。为了促进经济和谐发展,从十五大开始就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推行现代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须努力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在资源开发与基础建设中,缩小发展差距,推动各地和谐发展。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作为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各地历史背景、发展程度、社会条件不同,区域经济存在差距,不仅是一种正常现象,更是历史的必然存在。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区域经济差异主要表现在:中西部与东部的工业化城市与产业结构处于不同的阶段;两个区域的对外开放与发育程度不同,从而让经济体制的程度与转换速度也存在很大差异;中西部与东部存在严重的梯度差,虽然中西部的资源比东部丰富,但是经济技术远低于东部;经济发展速度让人均生活和人均产出存在很大差距,并且以上升趋势呈现。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必须努力让区域经济和谐发展。当前我国区域经济的总趋势可以概括成:三驾马车、三大阶梯、三种病灶、四大板块。三大阶梯是从经济水平的角度对区域经济进行研究,也就是中部居中、西低、东高的现象。三驾马车,则是从拉动国民经济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环渤海、珠三角与长三角。三种病灶,主要是目前区域经济中的各类没矛盾,东三省表现为结构与体制的双重矛盾,西部地区的欠发达,东部的资源环境束缚。四大板块从地域角度来看,主要是西部的12个省市与自治区、中部6省、沿海10省、东北3省。

适当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不断扩大的发展差异不仅不利于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国民经济和谐发展。

(二)造成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差异拉大,对区域差异的研究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热门话题,学术界一般从动态与静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制度与人力资本。从总体来看,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我国经济改革的重点仍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发展体制共存”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不同地区的改革进度存在很大差异。从政策支持力度来看,我国各级政府也相继采取了对应的梯度推进方式,这种方式不仅为东部沿海带来了明显的优势,也很大程度的抑制了内陆地区发展积极性。

从人力资本来看,区域劳动者素质会直接影响所在区域生产率。我国专业技术、大中专人员在西、中、东三个地区的分布情况是:西部最少、中部居中、东部最多。这种分布差异也就直接造成不平衡的经济发展。

(2)区位与历史条件影响。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主要使用梯度推进的方式,让沿海地区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前沿区域。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既和韩国、日本、台湾、港澳相邻,又有广州、上海、天津、北京等城市作为依托。虽然我国西部也开设了一定的对外贸易,但是和西部接壤的国家没有任何优势,从而很难带动边疆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的历史差异,由于初始条件不尽相同,从而让构成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在历史发展中,经济结构对区域经济具有重要作用,而不同的自然因素、社会风俗、传统风气与经济状况,都让经济结构和人文状况发展不一。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再均衡的策略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加入WTO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对加快国际化、市场化、全球化进程都有很大作用。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逐渐由被动变成主动。在全面预测和分析全球化走势的过程中,让中国顺利度过了适应、调整全球化的阶段,建立了一体化的区域经济。

从全球范围来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区域经济作为不断变化的问题,为了让各地经济和谐发展,必须以流动区域为核心,使用各种行政手段;以间接调控为主,通过与企业间的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这过程中,综合手段包括:税收、财政、贸易、信贷、社会保障、土地等。在遵循市场市场规则的同时,让其充分发挥鼓励、诱导与限制作用。

为了增强区域经济实施力度,在实施相关政策时,必须使用对应的干预措施;如:实行许可证制度,让不符合发达区域的企业直接迁出该区域,或者控制外地企业向内部地区的集中,让企业在区域中实现合理布局。

在实施与编制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时,必须格外注重立法程序,让经济法律化、政策化,让区域经济更具有权威性。为区域经济创设对应的立法保障,是将国家实施的总体方针与手段,给予明确的界定,在保障政策稳定性的同时,避免政策突变对区域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三、结束语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再均衡作为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面临的任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从各方面强化再均衡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曾小平,冯志英.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再均衡的研究[J].特区经济,2007.

[2]姜威.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资源整合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0.

[3]彭继增.商业集群:集聚动因及发展机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4]虎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干预[D].中央财经大学,2007.

上一篇: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应收账款融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