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城市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10-21 02:14:12

我国中小城市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01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以河南省开封市为例研究我国中小城市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对我国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小城市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 现状 对策

1.研究目的

1985年以来的4次大规模的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形势十分严峻,这与高中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联系,表明了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目前,中小城市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未来社会发展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中小城市的发展。所以,研究中小城市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对我国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开封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但是体育教学改革却走在前面,涌现出开封高中等有一定影响力的全国体育教学改革示范学校。对该地区“新课标”试行状况进行探索,可为河南省乃至全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全面实施提供参考。另外,开封市面积 546.3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84.87万,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中等城市。以河南省开封市为例研究我国中小城市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为了能充分了解河南省开封市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本研究对开封市十所开展体育课程改革卓有成效的高中进行调查,其中包括河南省体育局批准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五所高中:开封高中、开封二十五中、开封市第四中学、开封市铁路子弟中学、通许县实验中学;省级重点高中:河南大学附属中学;普通高中:开封市第五中学、开封市第十中学;私立高中:求实中学、金明中学。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另外结合访谈,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进行研究。查阅了大量有关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文献资料,发现对中小城市高中体育课程改革调查分析文章较少,但是有关体育课程改革的资料比较丰富,这些资料对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遵循体育科研中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化要求,设计了《高中在校学生体育课程改革调查问卷》,对河南省开封市十所高中的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出1000份问卷,收回问卷956份,回收率为95.6%,其中有效问卷934份,有效回收率为97.7%。经检验,本研究所用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符合本研究的要求。其中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再测法,问卷第一次填答对象为100人,第二次为85人且包含在第一次填答对象之中。对两次调查问卷得分计算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得出问卷两次调查的相关系数r=0.875, p=0.005。查等级相关系数界值表得出r0.05=0.398,r0.01=0.511,r>r0.01且p

3.调查结果

3.1“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体育课程改革之后,开封市十所高中的体育教师通过对“新课标”的强化学习,教学观念大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对十所高中负责体育工作的校级管理者和体育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绝大多数教师对“新课标”所确立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和教学改革持肯定的态度,只有极少数的教师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持反对意见。而对于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支持“健康第一”课程理念的比例为97・49%。可见“健康第一”的课程新理念已较为广泛地深入人心。

3.2体育教学出现新面貌

2001年“新课标”颁布后,开封市教育局采取以点带面的办法,首先把开封高中等体育教学基础较好的几所重点高中定为试验点。在通过学习改变教师观念的同时,教育局在试点高中挑选教师骨干,根据“新课标”的内容和精神,与他们一道结合课程的目标,安排课的各种教学内容,设计课的各种教学模式,组织市里其他学校体育教师参观学习和推广。目前,开封市86.67%的中小学已开始试行“新课标”,教学面貌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由于学习环境宽松,学习内容丰富,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模式、方法等能充分地唤起学生的主体精神,开封市十所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教学面貌焕然一新。

3.3“新课标”过于复杂,较难执行

调查显示,“新课标过于复杂,难于执行”是教师们所认为的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第一大的阻力。“新课标”是我国总结多年体育教育、教学成果,吸收多国体育课程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多学科的互相渗透所取得的可喜研究成果,是体育教育研究人员、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科学的前沿性,课程定位的准确性,课程体系的概括、完整性、创造性是空前的,对施行体育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

3.4体育课程学时安排随意、教学组织的科学化程度不高

调查显示,部分学校由于学生人数和班级数量较多(尤其是在一些重点学校),课表中安排体育课时就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占用体育课时间段,课与课之间间隔和时间安排不合理等情况也时有发生。体育课上学生人数较多,有时一个班多达60余人,器材平均占有率较低,不可能进行小班化教学。再加上教学组织的科学化水平不高,体育课平均效益就会很低。“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一旦不能落实,就成了一句空话。

4.结论与建议

4.1要优化体育教师师资结构,鼓励教师参与业务进修,提高他们的教学素养。上级领导应支持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人员,在工作量、劳保、福利等方面能从政策上、行动上给予一定的倾斜,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2要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

总之,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必然会经历种种困难和曲折。尤其是在经济并不发达的中小城市,我们更要认识到,经历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在实验中的阵痛是必然的。但是在不远的将来,伴随着新课程标准实施条件的逐步完善,我国中小城市高中的体育课程改革也一定会“马到功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建嘉.体育、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浅议高中化学的新型互动教学探索 下一篇: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