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时间:2022-10-21 09:12:42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3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年龄大、有吸烟史、有高血压病史、有糖尿病病史、血脂异常、BMI≥25 kg/m2均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P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冠心病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2-0117-02

doi:10.14033/ki.cfmr.2016.22.061

目前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也有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冠状动脉狭窄、动脉硬化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的直接原因。研究证实吸烟、高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血脂水平异常等是冠心病的常见危险因素[1]。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33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3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临床资料完整。其中男141例,女92例,年龄38~79岁,平均(55.9±7.7)岁。其中131例患者有吸烟史,107例患者BMI≥25 kg/m2,121例患者血脂异常,92例患者合并糖尿病,112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病。

1.2 方法

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采用Gemini积分评价系统进行评价:狭窄≤25%记1分,26%~50%为2分,51%~75%为4分,76%~90%为8分,91%~99%分为16分,100%为32分。不同病变部位单独计分,最终积分为各病变积分之和。统计患者年龄、糖尿病病史、吸烟史、血脂异常、BMI异常情况。分析冠心病高危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行×列字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

2 结果

2.1 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BMI≥25 kg/m2的且评分≥32分患者的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25 kg/m2、血脂异常、年龄>65岁、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中BMI≥25 kg/m2的危险性最大,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每年我国大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大约80%的猝死以由冠心病所导致。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冠状动脉发生硬化后血管腔变窄或者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坏死,导致患者胸闷、胸痛,甚至死亡。年龄是不可改变的因素,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吸烟等是可改变的因素[2]。

脂质代谢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病因。冠心病的发生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密切相关,而HDL-C是其保护因素。高血压容易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平滑肌增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高血压病患者CHD的发病率是常人的3~4倍。长期的高血糖导致代谢紊乱、损伤血管内膜,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倍。糖耐量下降也可导致冠心病。烟草中的尼古丁以及CO能够促进动脉平滑肌发生蜕变,促进血小板聚集,吸烟人群冠心病的发生率是不吸烟人群的2~6倍,死亡率也更高。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肥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尤其是向心性肥胖,具有较高的发病危险[3]。目前腰围已经成为一种被肯定的更好的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预测指标[4-7]。冠心病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而其中血脂异常、肥胖、吸烟等是可控因素[8-9]。

本次研究中,采用Gemini积分评价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高龄、血脂异常、BMI≥25 kg/m2、高血压、糖尿病等均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其中BMI≥25 kg/m2的危险性最大。

综上所述,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在临床工作中,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对于可控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延缓疾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杨惠月,边云飞,李小雷,等.青年冠心病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46(5):396-399.

[2]王欣,夏豪,童随阳,等.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3):256-258.

[3]钟S,叶菁,伍崇海,等.内脏脂肪指数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4,35(17):2678-2681.

[4]杨晓宇,潘娟,杨玲,等.早发冠心病患者合并高甘油三酯腰围表型的临床意义[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5,13(3):232-235.

[5]龚福汉,张戈.高三酰甘油腰围表型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8):1361-1363.

[6]孙艺倩,吴海云.体质指数和腰围可预测肥胖青少年的心血管疾病风险[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4,7(2):144.

[7]贾伟平.腰围和体重指数对代谢紊乱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8):692.

[8]秦菘.浅谈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2):16-17.

[9]孙乙铭.老年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2):86-87.

上一篇:氢吗啡酮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镇痛作用研究 下一篇:范冰冰、李晨之恋:那条爱情路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