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互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21 08:12:00

情感互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思考问题】

(1)如何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2)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学习?

(3)如何激励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真正做到动中有序,活而不乱?

【案例背景】

人的感知、注意、思维等活动,都受到主体情绪的影响,在轻松的环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的状态最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只有当课堂愉快、和谐、生动、有趣时,学生的情绪才会高涨,学习的兴趣才浓厚,思维也才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变强。

【案例描述】

这天,同事带的实习生临时说要来听课,我一点准备都没有就硬着头皮上阵了。我以为这堂一年级的课肯定会在手忙脚乱中开始,吵吵嚷嚷中度过,索然无味中结束。可当我进入课堂,与那一双双水灵灵的小眼睛对视的时候,忐忑、慌乱的心情顿时被兴奋的情绪所替代,灵感一个接―个地涌现出来。待我整理好头绪时,孩子们早就准备好了。

片段一

以情代声,激发共鸣。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能够调动学生的上课听讲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高昂的求知热情,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规律的导入设计才是好的。

因为下雨,所以没办法带孩子们去音乐室,当我告诉他们这个消息时,孩子们无一不发出惋惜声。为了防止低落盼隋绪蔓延,我马上唱到:“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我尽力将表情和情绪调节到欢喜的状态,孩子们果然被我带动起来了,第一句还没唱到一半,小家伙们已经―个接一个的摇头晃脑的接了过去,那表情分明是在说“下雨好!下雨妙!”先前不能去音乐室所带来的不满、失落情绪被这首“及时雨”冲跑啦!我顺势煽情道:“春天的雨丝,滋润了大地,哺育了万物。你们知道么,有一种动物特别喜欢水。”

片段二

通过富有情感色彩的提问引发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学习。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活泼,好动,好奇,感情丰富,情绪化),我“即兴”为这堂课设计了许多问题,而这一个个简单的问题能够引导孩子们进入主动学习角色。

(1)“歌曲里面,象的鼻子有了个新用处!”这句虽然不是问题形式,但是,我歪着头,伸出一个手指,身体略略向前倾,扬着眉毛,一脸神秘的表情,让小朋友们眼中冒出一个个小问号。他们仿佛在问“什么新用处,居然那么神秘?”接下来的初听歌曲,他们比任何一次都要认真,听着听着,小脸蛋上还不时的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2)“象的鼻子有什么新用处?”这个问题对仔细听的学生来说,不难回答。但是,我加上了肢体动作,将手臂当做鼻子,在身前晃动,边动边故弄玄虚地发问。这种方式提出的问题,就有了两个答案,一个是口头上的,一个是肢体上的。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来回答,仅仅是口头回答“交朋友”;或者是摆动手臂勾勾别人的手作为回答;再厉害一点,就是边说边摆动手臂的了。

(3)“如果你是小象的好朋友,看到小象这么高兴的样子,你会怎么做动作?”这个问题我用稚嫩的语气模仿小象的口吻来问,在提问时将歌曲中所描写的小象此刻的表情淋漓尽致的表演出来。孩子们不用回忆歌词就能感受到‘欢喜’,自然,在编创动作时也带上了这样的情感。甚至有部分孩子从座位上蹦了起来,动作幅度大了,嗓门高了,脸红了,眼睛亮了,哈,课堂气氛活了!

(4)在巩固歌曲阶段,有一个接唱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我没有用言语去提示学生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该用怎样的表情,该用怎样的动作。当我在接唱时充分调动自身的感觉神经系统,将情态、神态和动态一丝不苟的呈现给学生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他们的语气变了,变生动了;音调变了,变优美了;表情变了,变亲切了;动作变了,变柔和了。

【反思与研究】

这节课我没有用掉一朵小红花,没有竖过一次大拇指,可是学生为什么能一整节课40分钟都这么投入地去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创造音乐呢?

1.以情代声,激发共鸣――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下雨的环境正好符合教过的歌曲《,J、雨沙沙》这首歌所描述的情景,而小雨正好也是本课歌曲中的主角――小象所喜欢的,“天时地利”只差“人和”,这个“人”当然要由我这个教师来“和”了!通过略带夸张的、带表演性质的演唱,我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了“不能去音乐室”带来的低落情绪,很自然地将本课歌曲主角引了出来。

2.彩“色”提问,引发回应――通过富有情感色彩的提问引发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学习

为什么少儿频道的主持人特别受孩子们喜欢?因为他们带给孩子们的是生动活泼的表情、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精彩有趣的话题……他们和孩子们虽然只是通过屏幕接触,但是他们和孩子们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是那么近,孩子们口中的“红果果”“绿泡泡”是那么可爱、那么鲜活……

3.师生互动,触发灵感一动中有序,活而不乱

众所周知,律动是对音乐的再度创作。我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即使是沿着作曲家为我们创作的音乐形象去探寻作曲家创作室的形象原型,也往往不能回到原形,但对音乐的情感感受却会是十分强烈的。孩子们同是听一首歌,但由于各自认知水平不同,从而出现了“五指耳”“罗圈腿”“眯眯眼”“踩皮球”等不同的表现小象动作的方式。孩子们体验到了歌曲所表达的丰富的情感,因此,能用身体的语言来表现。

这节课中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丰富的想象力启发了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除了有必要了解孩子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外,在实践中也要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吸取孩子的天真烂漫、奇思妙想、乖巧机智的灵性,“童”化的自己的情感世界,保持一份童心,这样才能像少儿频道主持人一样受到孩子们深深的喜爱。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丹霞路小学)

上一篇:新课程实施的变化 下一篇:由“失败的师爱”所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