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肠衣出口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21 01:10:57

我国肠衣出口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 介绍我国肠衣出口的现状,并据此提出促进肠衣出口的对策,以推动我国肠衣加工业的发展。

关键词 肠衣;出口;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TS25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285-01

肠衣是西餐的重要原配料,每年的世界贸易额超过15亿美元。肠衣加工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达国家将肠衣加工往发展中国家转移越来越多,而成品主要销往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因此,近年来,我国成为肠衣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年创汇8亿美元以上,约占世界贸易额的30%。中国天然肠衣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及特点,但我国肠衣出口仍面临很多方面的隐忧,特别是近年来国外技术贸易壁垒门槛的提高和肝素钠生产对猪小肠原料的强劲需求,对肠衣出口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1 我国肠衣出口的现状

1.1 药物残留是影响肠衣出口的主要障碍

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虽然各国的关税门槛不断降低,但是技术壁垒却日益升高。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目前,至少有32个国家和地区对400多种农兽药残留量的规定标准作了调整和增加,尤其是肠衣最大的消费地区欧盟,规定肠衣中不得检出氯霉素、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否则予以退回或销毁。肠衣的生产环节涉及动物养殖、屠宰、加工、运输等,其中,动物养殖是肠衣的药物残留阶段关键阶段,而由于加工环节卫生预防措施控制有效,在该环节肠衣发生药物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小。由于我国当前千家万户的动物养殖模式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因此肠衣原料药物残留现象仍是今后出口肠衣检验检疫的主要障碍[1-4]。

1.2 肠衣难以做到有效溯源

目前,我国大多数猪肠衣加工企业还只能从定点屠宰场收购肠衣原料,肠衣来源只能溯源到屠宰场,无法溯源到养殖场。这主要是由于出口肠衣加工企业还不能根据“公司+基地+标准化”模式,通过自建养殖场、屠宰场实现动物养殖、屠宰、肠衣加工等一条龙生产加工[2-4]。

1.3 肠衣的传统出口市场趋于饱和

我国肠衣的出口市场遍及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位于我国肠衣出口前10位的市场分别为德国、美国、波兰、日本、荷兰、南非、泰国、意大利、罗马尼亚和西班牙。其中德国、美国、波兰和日本是我国肠衣的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对以上4国的肠衣出口金额约占我国全部肠衣出口金额的7成左右。肠衣出口市场相对比较集中,加上人造蛋白肠衣挤占市场,天然肠衣的传统出口市场已经逐渐趋于饱和。

1.4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状况不容乐观

目前我国肠衣出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肠衣出口企业数量虽多,但以100人以内的中小型企业居多,技术管理人员少,加工工人卫生意识差,企业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差。二是原料价格和出口价格不协调,一方面国内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另一方面成品出口价格不时下滑。三是部分出口企业处于半生产状态,市场行情好时候进行加工,无法有效保障出口产品质量。四是企业自检自控能力较差,检测人员技能较低、实验室检测仪器不足,药物残留自检自控能力有限,原料验收和出厂检验只能依靠外部实验室进行抽批检测。五是传统的肠衣消费市场基本已形成固化的营销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市场垄断,出口肠衣的利润难以最大化,开拓新的销售市场难[1-2]。

1.5 肝素钠的强劲需求对肠衣生产的数量和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肝素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已知的分子结构最复杂的化合物,短期内无法人工化学合成,目前只有来源于猪小肠粘膜的肝素能够用于临床治疗。近年来,国际市场对肝素原料药的需求不断增加,肝素制剂用量也处于稳中有升的趋势,低分子肝素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并在市场迅速扩容。到2012年,全球肝素类药物市场销售额预计将达到91.0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1.03%。近几年由于国际市场肝素钠需求旺盛,价格飙升,原来从肠衣加工过程中提取肝素钠的副产品,反客为主,变成以加工肝素钠为主,肠衣为辅的状况,有的加工企业为了获取更多肝素钠,采取过度浸泡、刮制,致使肠衣粘膜被刮得很薄,韧性大幅下降,影响肠衣品质[1-3]。

2 促进肠衣出口的对策

2.1 加强源头管理

从目前来说,出口肠衣加工厂应建立原料安全卫生控制体系,控制体系包括但不限以下内容:屠宰厂监管、出口肠衣半成品加工厂监管、原料的收购计划、验收等内容。出口肠衣加工厂应建立肠衣生产过程中的可追溯管理。出口肠衣加工厂应与屠宰厂和出口肠衣半成品加工厂建立相对稳定的供需关系,配备与其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监管人员。监管人员应履行职责,负责对屠宰厂和半成品肠衣加工厂实施日常监管并有记录。每批原料应保证批次清楚并附有屠宰厂和半成品肠衣加工厂的供货证明,进厂原料应分批次存放,并按照批次要求抽样进行感官、药残、有毒有害物质等检验。

从长远来说,要真正做到有效控制肠衣安全,肠衣原料应溯源到养殖场。随着规模化养殖不断增加,肠衣原料溯源到养殖场的条件越来越成熟。因此,为了切实提高中国产肠衣的安全,提升产品国际声誉,有条件的肠衣厂应逐步推行从动物来源于大型养殖场的屠宰场收购原料,从而做到肠衣原料溯源到养殖场。

2.2 提高自检能力

加工厂应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检验机构和具备相应资格的检验人员。加工厂检验机构应具备检验工作所需要的方法、标准资料、检验设施和仪器设备。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对肠衣原料进行感官、药物残留、有毒有害物质等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收购。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肠衣进口国的要求对出厂肠衣成品进行检验,不合格产品不准出口。

2.3 增加技术含量

肠衣企业应通过HACCP体系、全过程控制、良好屠宰规范、良好养殖规范、良好卫生规范、动物健康与动物福利保护等方面的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诚信度,创立自己的品牌或名牌产品,实现名品带市场,市场促生产。

2.4 实施综合开发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建设一批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国际化的肠衣加工龙头企业。力争走规模效益之路,走肠衣和肝素钠加工综合开发的新型产业化道路,不仅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有利于从多元化、集约化中获得最大利益。

2.5 拓展新兴市场

近年来,新兴市场的经济得到较快发展,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种方便食品和风味产品的需求将有所增大,生产这些食品对肠衣的需求较大,每年进口肠衣的数量占全球贸易量的份额越来越大。如,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等国畜牧业较发达,食品中肉类较多,阿根廷的主食便是肉类,进口肠衣数量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已获得出口南美国家卫生注册资格的出口肠衣生产企业尚在少数,肠衣出口数量也不多。南美洲和前独联体国家均是我国肠衣出口潜在的巨大市场。

3 参考文献

[1] 陈怀瑾.中国肠衣出口“突破重围”[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06-22(007).

[2] 陈怀瑾.采取措施强化管理促肠衣出口[N].中国国门时报,2008-06-04(003).

[3] 刘文斌,高逢结,俞忠民.影响我国肠衣出口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09(10):63.

[4] 耿联.合纵连横 小肠衣才能赚大钱[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07-12(007).

上一篇:阿拉善盟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微生物检测技术在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