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集体课中音乐欣赏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10-20 11:21:06

钢琴集体课中音乐欣赏的重要作用

摘要:大多数钢琴学生已经厌烦了一成不变的手指练习,永无休止的练习曲,周而复始的技巧训练,怎样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让教师付出的心血能不白费,我认为音乐欣赏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作用重大。

关键词:钢琴集体课;音乐欣赏;重要作用

钢琴集体课是传统钢琴教学与现代高新科学技术相给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键盘学习课程。同时,它又是一门以学习钢琴弹奏为基本目的,综合乐理、视唱练耳、和声编配,即兴伴奏等教学内容的音乐基础教程。通过键盘弹奏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同时加强对学生听觉、记忆、视谱、视奏、创造力等音乐素质训练和能力的全面培养。钢琴集体课不仅是“一对一”个别教学的补充,更是现代音乐教育在方法、思想上一个重要的突破,对普及、深化国民音乐教育是一个重大贡献。

音乐欣赏,顾名思义,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获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对音乐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大多数钢琴学生已经厌烦了一成不变的手指练习,永无休止的练习曲,周而复始的技巧训练。怎样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让教师付出的心血能不白费,我认为音乐欣赏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作用重大。

例如,在教著名的奥地利民歌《雪绒花》时,我先介绍乐曲的由来,它是美国故事片《音乐之声》的插曲,该影片曾获奥斯卡金像奖,先让学生欣赏英文版的《Edelweiss》,再欣赏中文的《雪绒花》。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朴实感人,亲切而自然。一边欣赏一边随着旋律的进行,讲述弹奏时的要求,音符的弹奏要有强弱变化,并注意连贯流畅、乐句的呼吸要自然、舒展,左手的伴奏声部轻而均匀,跟随右手的旋律起伏,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静静地倾听,细心地模仿,往往在回课时,弹奏的歌唱性是非常到位的,双平的协调性也非常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我在教学生日本歌曲《四季歌》时,我给他们讲述了有关歌曲的一个小故事。日语原唱歌曲《四季歌》是由荒木丰尚作曲,他有一次滑雪受伤而住院治疗,护士们对他进行了精心的照料,他感激之余谱了几首歌曲送给她们,其中一首不胫而走,传遍了日本,这就是四季歌。课本中只有一段歌词,我将四段歌词让学生配上音乐,轻轻地朗诵,喜爱春天的人儿是心地纯洁的人,像紫罗兰花儿一样,是我的友人;喜爱夏天的人儿是意志坚强的人,像冲击岩石的海浪一样,是我的父亲;喜爱秋天的人儿是感情深重的人,像抒发感情的海涅一样,是我的爱人,喜爱冬天的人儿是心地宽广的人,像融化冰雪的大地一样,是我的母亲。同学们都用心投入地朗诵这首爱之歌,弹奏的要求只要提示一遍,大家都做得很好,这就是乐曲欣赏与歌词朗诵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历史虽然还不长,但通过众多钢琴家的努力已积累了大批好作品,如《牧童短笛》《夕阳萧鼓》《彩云追月》等。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多多接触这些中国优秀作品。在学习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时,就这个作品在世界的重要影响和它独特的表现我做了非常详细的解说。

1934年,欧洲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我国征集“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时,曾举办了“中国钢琴作品比赛”,当时正在上海国立音专求学的贺绿汀以《牧童短笛》应征,荣获头奖。此后齐尔品把这首钢琴曲带到欧洲亲自演奏,并在日本出版。从此,这首钢琴曲闻名国内外,成为各国钢琴家们的常备曲目之一。

这首作品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从而向听众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仿佛使人们看到了江南水乡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着牧笛。

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 可以说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写照。乐曲中段是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用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写成。 最后,再现第一段的主题。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学生在经过这样详细的解说后不仅兴趣大大增加了,完成的质量也大有提升。

当然,对世界影响很大的音乐家的生平进行简介和对他作品的欣赏对学生的兴趣发展相当重要。

我们学习了贝多芬著名的钢琴曲《献给爱丽丝》在学习弹奏前,我把作曲家的生平、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他在音乐发展史上的作用做了详尽地讲述: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一共创作了9首交响乐、35首钢琴奏鸣曲、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类、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献给爱丽丝》是贝多芬1810年4月27日为学生特蕾绎•弥法蒂而作,采用小回旋曲式(A、B、A、C、A)A段旋律清新、明快,犹如涓涓山泉在歌唱;B段情绪更加开朗,右手快速分解和弦音型,使主题更加活泼流畅;C段左手单调的同度低音伴奏,衬着右手有力的和弦,显得端庄、典雅,与A段形成对比。这样学生在弹奏每段旋律时,情绪都能很准确地掌握,学习也就变得轻松了。

在弹奏乐曲时让学生多听同一作曲家在各个时期的不同作品,不同形式的乐曲,如奏呜曲、交响乐等等,感受作曲家巨大而丰富的心灵,有绝望的悲哀、忧伤的痛苦,对爱情温柔的忧思和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我发现了音乐欣赏对钢琴教学有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我上钢琴课时把欣赏部分设计得更加完美、生动、形象一些,上课效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学生也对钢琴练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我将会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更多、更好、更有益钢琴集体课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参考文献

(1)《世界名曲欣赏》杨民望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91

(2)《钢琴艺术》合订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3)《中外名曲四十首》万宝柱 万晓乐编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6

(4)《师范学校钢(风)琴》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室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潘灵,生于1978年11日。1998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现任江西萍乡高等专科中专部音乐教师,主教钢琴和音乐。培养的学生参加全国钢琴考级成绩优秀,从2001年至今年年被评为省优秀指导教师。工作之余喜爱音乐创作,作品《从春天里出发》《我爱我的家》,《数雪花》曾获〈心声〉歌刊全国歌词,歌曲创作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上一篇:东营市动漫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工作的长效机制... 下一篇:高考视唱试题分析与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