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探讨

时间:2022-10-20 10:59:31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探讨

[提要] 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控制或转移整个过程中的风险,有效地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本文首先介绍内部控制的涵义及内容,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等,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12日

内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它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证资产安全完整,实现企业战略的有效工具和手段。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以致管理失控、资产流失、经营失败。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策略是当前企业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涵义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和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的重点是严格会计管理,设计合理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职务分工,实施岗位责任分明的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这也是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限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内部控制的管理基础薄弱,监督、检查不力,考核和奖惩力度不够,管理随意性大,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差,没有预算或预算弹性过大,造成管理粗放,职能部门职责不清,信息不畅。企业的信息被管理者控制,而企业员工对此一无所知。员工仅局限于自身所在部门,使一些业务出现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指责,最后不了了之。

2、风险认识不够,风险管理水平不高。企业的经营管理会面临各方面的经营风险,如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担保风险、信用风险等,辨识和分析风险,确认高风险领域以加强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关键组成要素,从目前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缺乏有限的风险管理机制。

3、制度不完善。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企业对内控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或虽然建起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流于形式,制度的落实存在很大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4、会计监督机制弱化。会计的日常控制依赖于会计的日常监督,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但是,有一些企业的管理者经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到管理者干预或利益的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办事,使会计的监督职能无法履行。普遍存在着监管法规滞后、监管手段落后和监管力度不够等现象。

5、内部监督缺乏。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实施必要的监督,并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加以修正。我国许多企业,由于组织结构的不健全,或者内控组织形同虚设,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审计委员会等,但在实际工作中,监控作用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内部审计机构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1、增强管理者的素质和内部控制意识。企业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采取的具体行动,从而会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的效率和效果;虽然说企业内部控制成败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密不可分,但是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意识才是关键。所以,只有增强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内部控制的意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

2、建立和落实内控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业务的拓展,原先完善的内控已不再适应企业的发展,当其出现问题时管理者应当及时加以纠正。企业在了解其自身情况的前提下,要学会借鉴其他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很好地落实执行。然而,由于企业专注于业务发展,忽略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不能持续地进行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管理人才匮乏,从而造成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方面缺少专业人员,无法针对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业务成长进行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设计,导致企业与现有制度不适用,部分制度与企业业务流程相脱节且执行不力。

3、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其核心在于实现牵制、制衡。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要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不相容岗位是指涉及经济业务的岗位不能交叉,不能重叠,不能由同一人担任,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体系。无论何种企业,从经济业务活动的处理上,不相容职务大体不外分为以下类型:授权批准职务、业务经办职务、会计记录职务、财产保管职务、稽核检查职务。所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必须按照不相容分离的要求,合理设计相关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内部牵制、内部制衡机制。

4、授权审批控制。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单位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授权批准的层次;授权批准的程序;授权批准的责任。对于重大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算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意见。

5、加强内部监督,对内部控制实施强制性审计。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必须纳入管理制度,为了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被切实执行、效果良好,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加强对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违规必罚,以罚促纠,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期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目标。要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先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对于审计部门的设置应该高于其他职能部门,独立于被审计部门。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否则只能形同虚设,同时要把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转到对公司的管理做出分析和提出建议上来。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建立后能否切实实施,需外部力量予以保证。国际惯例是企业首先对自身内部控制进行全面深入的自我评价,出具对外报告,注册会计师再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发表审计意见。

6、加强内外部信息交流与沟通,加强反舞弊机制。企业应建立上传下达的有效机制,通过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岗位责任制来实现。还应注意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重视和加强反舞弊机制建立,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员工及企业利益方举报和投诉企业内部的违法违纪行为。企业还应注意与外部关系人以适当的形式进行及时沟通与反馈,如与注册会计师、客户、供应商等沟通。

主要参考文献:

[1]郑卓如,郑石桥.内部控制评估:文献综述和未来研究方向[J].会计之友,2013.9.

[2]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

[3]王棣华,鲁鹏元.A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J].财会学习,2012.6.

[4]罗勇.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解读及案例精析[M].2010.

上一篇:软件工程监理工作对软件产业的影响 下一篇: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双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