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职业能力综合培养体系的模式建构

时间:2022-10-20 08:55:06

秘书职业能力综合培养体系的模式建构

【摘要】本文以秘书职业能力的认识为研究基点,建构实施秘书职业能力的系统培养模式,多方位多维度地对学生进行秘书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形成规范化的检验体系,使秘书职业能力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建立行之有效的检测验系统和社会化对接模式,不断优化培养结构,指导培养过程,从而使培养更具深度与力度,实现综合化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秘书;职业能力;综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C931.4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秘书职业的角色职能已由传统型向全能型转化。新形势下,要求秘书不仅能管理、又要懂专业,不仅能谋士、又要能参事,不仅是领导的助手、还是领导的生活帮手,这给秘书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秘书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艰巨而系统的工程,制定、实施、检验、反馈各个系统相互影响作用而成,必须以秘书职业能力为基点与核心,探索秘书职业能力的深层次内涵,挖掘秘书职业能力的各方面影响与建构因素,让职业能力成为学生自觉的学习行为,通过学校、老师、学生、社会的共同参与,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成为符合学生特点与社会需求的共同性目标,在合力的作用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秘书职业能力的总体认知建构

(一)内涵的认知

对秘书职业能力内涵的认知是培养秘书职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秘书职业,各项能力杂糅,必须认清秘书职业能力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去解读和培养能力,笔者认为,现代秘书必须具备以下职业能力:多元化专业才能,即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现代办公设备操作能力、外语能力等,这是做好秘书的基础必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现代秘书不仅要与领导打交道,也要与同事及客户联系,秘书善于协调组织内外各种关系,才能更好地起到服务作用;组织策划能力,包括会议的组织、活动的组织等,精心的组织与策划是做好事务的基础;日常事务管理能力,秘书的工作繁琐无序,在日常事务中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才能更好辅助领导做好工作;应变能力,秘书应在独立思考主动工作的同时,能灵活自如地处理突发事件和危机的能力。

(二)外在显现特点

秘书职业能力的内涵是多方面综合化的表现形式,其外在显现也具一定的多元化特征。不管是文章写作、语言表达,还是组织策划、事务管理,都是与实际工作内容密不可分的,而写作能力的高低、语言表达的强弱、组织策划的实施、实务管理的运行,都不是从一篇文章、一次发言、一个活动、一天工作中完全显现的。秘书职业能力的这一特点,决定了鉴定的多维度特点,要分阶段多方面综合性地考量学生的能力,探索与秘书职业能力展现有突出联系的活动任务、实践项目,进行必要地指导,提高学生的秘书职业能力。

(三)影响因素

对秘书职业能力的发展影响因素很多,有学生内在本身素养的影响,也有外在教育培养的作用,有教学实践的塑造,也有校外实践的锻炼,不管是学生自身、学校教育还是社会作用,都或多或少影响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教师水平的高低、学生的兴趣取向、学校政策的支持、社会环境的变化等,对秘书职业能力产生影响,制约着秘书职业能力的发展,因此,在秘书职业能力培养中,学生的职业意识要进行有效激发、教师的教学水平要适应现代秘书培养的要求、学校的管理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社会环境要提供更多平台,只有教师的精心培养、社会的宽容接纳、学校政策的辅佐支持,才能更好地让秘书的职业能力得到更好地培养和发展。

二、秘书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建构

(一)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秘书职业能力的培养,要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入手。首先,培养方案体现时代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即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全面培养,这样秘书职业能力的重要性才能得到体现;其次,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体框架,课程的设置实践的指导多于理论的传授,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消化理论,提高实践能力,从而发展职业能力;在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和主干课程,形成与培养职业能力相适应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再者,以经济社会和区域经济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课内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校内与校外教育相结合,让学生的职业能力能在社会上有所实践,有所发展。此外,秘书职业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改变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千人一面”的状况,把因材施教落在实处,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选修课、模块课的设置要适合学生,课程在课时安排和授课时间安排上也尽量合理,给学生以较充分的专业学习、适应、提高的过程,在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中重视学生专长的发展。

(二)努力提高校内培养质量

校内质量的培养,教学至关重要,而想在教学建设上取得成功,有效提高秘书的职业能力,要对教师、教材、学生这三个对象上下功夫,改变原有的方式,增强改革的实践性和成效性。文秘专业培养从以下三方面努力寻找突破:

专业教师更“专业”。教师是教育行为的执行者,是教学的主导者。在目前的文秘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多来自于中文等相关专业,导致根本就没坐过办公室却教办公室事务管理,从未写过公文和事务文书的却教应用写作,没做过公关的教公共关系学,没谈过判的教商务谈判,甚至连档案室都没进过的却教文书档案管理。教师的指导能力薄弱,学生的发展就会严重受到制约。因此,要注重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提升,不断学习形成合力,提高战斗力。

教材建设更“应用”。文秘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教材是人才成长的“营养单”,应该符合培养人才素质要求。目前文秘专业的教材,基本理论偏多,实训教材很少,这种教材的特征,就是讲究知识框架上的大而全,完全背离教育要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根本宗旨。在教材选择和建设上,要与秘书的职业能力的发展相适应,尽量多设计操作性强的项目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实践更“多元”。学校,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单元,部门齐全,工作内容繁多,为秘书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可以组织学生赴各办公室进行顶岗实习,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通过大学生记者团等组织,撰写各类文书材料,做好服务工作;多参与承担学校有关活动的组织、接待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

(三)依托校企合作反复实践

能力的获得,需要反复实践。校外实践项目的参与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秘书职业能力检验的平台,秘书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校外企业的合作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多途径培养能力。如根据秘书专业特点,通过信息、文化建设、项目承担等进行合作和培养,有效实践秘书的职业能力。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师生参与编研工作,对信息内容进行研究和开发,参与本地区档案的整理。以浙江平湖为例,可以进行平湖外贸服装市场的发展资料编制、平湖西瓜灯文化节资料的编制、平湖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资料编制等,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使档案实现更大的价值。与此同时,目前许多的企业档案管理非常薄弱,许多有用的信息也许因为缺乏档案意识而被丢失,造成了损失,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给企业整理档案资料,另一方面,密切配合生产、经营、管理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取得经济效益服务,从而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企业文化建设指导。企业文化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营之道、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作风、企业礼俗、员工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企业环境、企业规章制度以及企业形象的总和。利用学校的资源,结合课程《企业文化》的教学,帮助进行文化建设,包括企业文化宣传手册的制作、分发,企业环境的布置等,提高企业及其员工的素质,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企业项目的承担。如有公司进行“宝刀未老――老年电视职场秀”,参与选取与总冠名企业产品相关的情景式小故事、参与个人VCR制作(主要负责文字工作),发挥学生的笔头优势,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公司进行“社区老年人才发现计划”,进行一系列的老年活动策划、人才统计工作,学生亦可通过此方式进行自我锻炼,提高应用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提高秘书的职业能力。

三、秘书职业能力的检验系统建构

(一)自身检验

每一位同学对自我职业能力都有一个认知和评价,通过座谈会的形式,通过分析自我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能力有所认识和思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也会使培养方面更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设计秘书职业能力自评表,通过各项能力的指标及分值,进行自我评价,了解秘书职业能力的自身发展状况,督促自我进行秘书职业能力的学习和提高。同时,在每一次实践的开始、过程、结束时,让学生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让学生重温付出汗水的过程,看到丰收的喜悦,使每一次成果成为学生继续参与的动力,让学生享受付出的艰辛换来的丰硕成果的喜悦,这样的自我体验越多越深刻,对学生的发展也越有利。

(二)制度检验

制定监督体系。如果说严密的组织和精心的指导是保障职业能力顺利培养开展的前提,那么,科学而又及时的检测与评价则是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努力、惰性并行的过程,在高目标面前,有些学生选择迎难而上,有些学生往往会选择放弃,必须要关注学生的思想行为,有效地进行鞭策和监督,从而让秘书职业能力的培养顺利而有效的实施。监督体系可以由学校制度方面的约束,也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监督。

设计定性化量表。针对秘书职业能力的内涵、外延和影响因素等情况,以表格的形式,建立一级、二级指标和主要观测点,一级指标可以包括主要包括人文素养、专业技能、专业特色等,二级指标包括一级指标中包含的秘书所应具备的能力,主要观测点则罗列学生、生活、工作中所能体现的秘书职业能力,各专项技能通过设计观测点进行等级评价,最终进行一个量的区分,从而根据量的计算结果给予定量的评价。

(三)质量追踪

文秘毕业生培养质量追踪。一方面调查问卷、走访毕业生工作单位、参加毕业生聚会等,文秘毕业生用人单位对素质与能力的评价情况,专业与社会人才需求的适应情况等。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状况,专业与社会人才需求的适应情况,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性质统计,毕业生跳槽次数统计,毕业生择业时所看重的工作单位情况,毕业生月收入情况,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推介效果的意见,毕业生对在校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紧密程度的意见,毕业生对在校学习期间能力培养的看法,毕业生认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养方面的重视情况,毕业生对在母校学习课程的意见,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评价等。通过质量追踪,更好地调整培养方案,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总之,秘书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反复、合力的过程,在实施前要做到缜密的设计和周到的考虑,在实施中要注意信息的反馈和调整,在实施后要注重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只有在多维度、多程度的培养中,才能更好地提高秘书的职业能力,适应未来秘书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李胜富,提高现代秘书职业能力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年22期

上一篇:融入教育实践过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下一篇:张家界学院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