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禁令从认同开始

时间:2022-10-20 05:25:59

手机禁令从认同开始

关于手机管理的话题,本刊已经讨论了两期。第11期中,面对一位班主任“手机管理路在何方”的困惑,本刊记者白宏太提出“手机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观点,阐述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引领和规范学生使用手机的行为,并指出要“合理地疏导学生的使用需求,并开动脑筋,将它变成辅助教育教学的手段”。在本期的讨论中,福建省厦门市火炬学校的沈倩榕提出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应对手机问题的策略——辩论赛,在活动中给学生制定规则的话语权;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邢淑芬副教授则从青少年阶段的自我中心倾向谈起,提出拒绝“被教育”的论点。

课堂上,教师正全情投入,深情地朗诵美文,抑或层层深入地分析一道数学题,突然传来几声手机铃响,教师的讲课思路被打断,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体转移。此时教师不免有些怒火中烧,一场师生冲突一触即发……相信这种情景很多教师都遇到过,随着手机的普及,学生带手机进课堂成为班主任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孩子们毫无抵抗地陷入手机提供的虚拟世界之中,走路的时候看手机,睡觉悄悄在被窝里玩手机,甚至在课堂上偷偷用手机聊天。手机给学校、班级带来了很大的管理问题,也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我的态度很坚决,反对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更反对把手机带到课堂。

手机管理的尴尬境地

上学期,我接手了一个新班。新班级组建之初,正是各项规则建立的关键时期,我决定先来个下马威,在班级郑重宣布实施“手机禁令”:

1.不允许带手机进校园,更不允许带手机进教室。

2.一经发现将手机带入教室,没收没商量,不到期末不予归还。

禁令颁布后,并没有在学生中产生什么反响。因为在我们学校,禁止手机进校园已经成为惯例。但是学生没有反应不代表手机禁令获得了胜利,学生们很明白,这是班主任的惯用伎俩,时间长了,慢慢会松懈下来,到时再伺机而动。

果然,平稳过了两周,陆续有学生按捺不住了。从走读生开始,将手机带到了校园、教室。我稳住性子,没有点名批评,而是通过各种途径,不动声色地掌握了经常带手机进教室的学生名单,并对他们使用手机的用途了解得一清二楚,我准备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

班会课上,我将近段时间违反手机禁令的学生在班级逐个曝光,然后话锋一转:“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班级是有手机禁令的,为什么这些同学要违反呢?”我本想给学生申诉的机会,但是班上开始陷入沉默。我意识到是自己的态度太过严厉,于是换了一种语气:“同学们,在颁布手机禁令时,我事先没有和同学们商量,我也知道不少同学其实是有想法、有意见的。现在老师给大家机会,可以把自己的正当理由讲出来,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听到这样的话,学生们开始窃窃私语起来,陆续有同学发言了。总结学生的发言,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因为离家远,上学放学要坐车,家长不放心,让带着手机,便于联系。

2.跟同学约好了,放学要一起活动,使用手机便于同学之间的联系。

3.现在是信息化的社会,使用手机有利于获取信息。

总结完学生的发言,我接着说:“同学们采取了避重就轻的战术,手机的主要用途远远不止这三个方面。现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谁敢说自己没有用手机玩游戏、看小说、看视频、聊天呢?”学生中爆发出了阵阵笑声,我的脸色也慢慢温和下来。其实在颁布手机禁令时,我也犹豫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任何规则要真正有效、深入人心,必须被学生认同和接受。为此,我决定在班级开展一场辩论赛:手机进校园的利与弊。

在辩论中取得认同

我的想法得到同学们的一致认可。班级很快分为了两个阵营,反方基本上是曾经带手机进校园的学生,而且不少品学兼优的学生也加入了他们的阵营。当然正方也不乏支持者。

正反和反方的4位辩手均是由学生自荐产生。因为这项规则关系到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因此我和同学们商量,改变了传统辩论赛的模式,突出了自由辩论环节。自由辩论环节不限于4位辩手,双方的支持者均可以发言。

我深知这次辩论赛的结果极其重要。如果正方输了,班级的手机禁令还执行得下去吗?我陷入了沉思中,甚至为自己放手给学生辩论的机会有点懊恼,怕到时候不好收场。因此,我决定秘密地组织正方的人马,给他们充分的指导,我必须要帮助他们赢得辩论赛,要让反方的学生输得心服口服。当然,对于反方的学生,我也会适当地给予指导。

经过两周的准备,辩论赛如期开始了。比赛当天,我邀请了所有的科任教师参加,并从正反方的支持者中各选两名学生作为裁判,以示公平公正,也让学生对于辩论赛的结果没有异议。

首先由正方和反方陈述观点,双方在一辩的精彩陈述中亮明了观点。正方认为手机进校园、进教室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归纳为:(1)初中生自控能力不强,上课偷偷玩手机,影响学习,影响老师正常教学。(2)现在的手机功能很多,特别是网络的不良信息会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不好的影响,有些同学还用手机互发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危害更大。(3)中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不强,手机带在身上,容易引起不法分子的关注,而且手机的使用容易助长同学之间的攀比心理。(4)关于和家长联络、安全等问题,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比如家长可以与班主任联系。

反方同学则认为手机进校园利大于弊,主要观点如下:(1)在信息化的时代,使用手机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而且手机是高科技产品,提供了多种便捷的沟通方式,比如微博,可以借此与同学分享更多的资讯。(2)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可以规范地使用手机,做到进校后自觉关机。(3)现在社会很复杂,手机带在身上,可以更加方便地处理突发事件,同时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家长也可以联系到孩子。

最为精彩的是自由辩论环节,几乎全班同学都参与到了这场辩论赛中。一位反方的同学提到:“你们说我们自控能力差,可是谁天生就具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家长、老师如果不给我们培养自控力的机会,我们的自控力从何而来?因为我们在成长,成长总会犯错,难道因为犯错,你们就要拒绝我们的成长吗?”另一位同学说道:“确实,现在的网络不乏不良的信息,可是也有很多好的内容。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啊!我有一次看到一条微博说,班主任和学生用微博来沟通,我觉得很好啊!为什么我们班主任就不能采用这样的方式呢?”

辩论赛进行到此,我这个班主任不再担心比赛的结果。在反方同学提出的一些质疑、提醒和责问中,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方式。有时候,一条班规硬生生地颁布下去,孩子们看似按部就班地执行,但究其原因或许只是迫于班主任的权威,长此以往,学生们岂不是越来越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难道这就是我所希望培养的学生吗?

最终正方的同学获得了胜利,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的干涉,影响了比赛结果。反方的孩子有些愤愤不平,虽然输了比赛,但是激烈的辩论氛围激发了他们的斗志,我看到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更多的自信,这种自信不是教师的表扬所能给予的。最后,反方提出,手机禁令照样实行,但应该修改。修改为:

1.没有特殊情况一律不准带手机进校园,更不允许带手机进教室。一经发现将手机带入教室,没收没商量,不到期末不归还。

2.如有特殊情况,可以向班主任进行申请,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他们的意见得到了一致认可,我们最终决定采用“一国两制”的方式来解决特殊问题。个别需要带手机的学生到校后,把手机交给班主任,放学时取走。班级还成立了督察小组,有意思的是,督察小组的成员居然是曾经带手机来学校的同学毛遂自荐产生的。

辩论赛结束了,结果出乎意料地好,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的现象大为减少,我们的师生关系也更为融洽。这次的辩论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了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我给了他们原本就属于他们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让所有的孩子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作为班级成员的存在。我也进一步意识到班级管理中应该更多地倾听来自孩子内心深处的声音,一味地封闭、压制孩子的思想,只能让班级管理越来越难以进行,师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在千头万绪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手机管理”只是其中一项内容,但其颁布和执行的过程却带给我很多思考。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不从学生角度出发的任何规章制度,即使能运行下去,也往往达不到最好的效果。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由学生参与制订的规则,才能得到学生真心的认同和维护。

上一篇:谈教育以学生为本 下一篇:不一样的“阿慢”